本發明涉及鍛造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提高轉子鍛件質量的自由鍛造方法。
背景技術:
自由鍛造的基本工序有鐓粗、拔長、沖孔、彎曲、扭轉等,其中拔長是大型鍛件鍛造的主要變形工序,是改善鍛件組織結構,提高力學性能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拔長方法有普通平砧拔長法、寬砧高溫強壓法(WHF)、中心無拉應力鍛造法(FM)、中心壓實法(JTS)、型砧拔長法等。
其中,WHF法是利用對稱的寬砧,在高溫下對鍛件進行大壓下量鍛造,因此心部孔隙性缺陷得以有效的焊合、壓實,但是整個截面的應變分布不均勻,變形的主方向始終沿拔長方向,容易造成鍛件的偏心和性能的各向異性,鍛件表面質量不夠完善。
FM法是用上窄砧下寬平臺不對稱砧型鍛造,使鍛件兩端在下砧反力形成的彎矩下使心部變形量增大,鋼錠心部缺陷較多的部位得到焊合,從而達到提高鍛件內部質量的目的。且用窄砧可以直接成形,不用再換砧子,大大節約了生產時間。但是,心部孔隙性缺陷不能有效的焊合、壓實。
工業汽輪機廣泛地應用于電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業,而轉子是工業汽輪機的重要部件,它的尺寸隨著單機尺寸的增大而不斷增大,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工業汽輪機是否安全、穩定地運行。因此,需要一種更優的自由鍛造方法來提高轉子鍛件的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轉子鍛件質量的自由鍛造方法,既能夠使鍛件心部得到有效焊合,又能夠提升其表面質量,無可見裂紋及缺陷,并提高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提高轉子鍛件質量的自由鍛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第一火:用砧寬為750mm的窄砧進行壓鉗把、倒棱和拔長;
b)第二火:換砧寬為900mm的寬砧進行鐓粗和拔長;砧寬為W1,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1,砧寬比W1/H1=0.6~0.9,壓下率控制在εh=20%~30%,送進量不小于砧寬的90%,壓之前壞料應均勻熱透,出爐后及時鍛壓;
c)第三火:換上砧寬為750mm的窄砧,下部位寬平臺,進行鐓粗和拔長,砧寬為W2,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2,砧寬比W2/H2=0.42~0.48,鍛件變形前的寬度為B0,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3,料寬比B0/H3=0.83~1.2,壓下率控制在εh=21%~23%;
d)第四火:再將第三火中的下寬平臺換成窄砧,拔長到位,然后號印,成形得到成品。
作為優選,所述B0)步驟中的砧寬比W1/H1=0.75,壓下率控制在εh=25%,送進量為砧寬的93%。
作為優選,所述c)步驟中的砧寬比W2/H2=0.45,料寬比B0/H3=1.01,壓下率控制在εh=2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克服了WHF法和FM法各自的缺點,使鍛件表面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無裂紋、疏松等缺陷,鍛件心部得到有效焊合,并且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該方法也適用于其他同種類型大型鍛件的鍛造。
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鍛造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明的概念。
本申請結合工業生產實際操作,用工業汽輪機上的28CrMoNiV大型轉子鍛件作為研究目標,研究這種鍛造方法的可行性。鍛造在45MN液壓機上操作。表1為鍛件的基本信息。鍛造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圖1中T端是指鋼錠的冒口端,B端是指鋼錠的底部端。
表1:鍛件基本信息
參閱圖1,本申請的鍛造過程如下:
a)第一火:用砧寬為750mm的窄砧進行壓鉗把、倒棱和拔長;
B0)第二火:換砧寬為9000mm的寬砧進行鐓粗和拔長;砧寬為W1,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1,砧寬比W1/H1=0.6~0.9,壓下率控制在εh=20%~30%,送進量不小于砧寬的90%,壓之前壞料應均勻熱透,出爐后及時鍛壓;
c)第三火:換上砧寬為750mm的窄砧,下部位寬平臺,進行鐓粗和拔長,砧寬為W2,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2,砧寬比W2/H2=0.42~0.48,鍛件變形前的寬度為B0,鍛件變形前的高度為H3,料寬比B0/H3=0.83~1.2,壓下率控制在εh=21%~23%;
d)第四火:再將第三火中的下寬平臺換成窄砧,拔長到位,然后號印,成形得到成品。
經過上述方法鍛造完成后,鍛件表面質量較好,無可見裂紋及缺陷,超聲波探傷后也無缺陷,表明此種鍛造方法可行。
該鍛造方法克服了WHF法和FM法各自的缺點,使鍛件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無裂紋、疏松等缺陷,鍛件心部得到有效焊合,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該方法也適用于其他同種類型大型鍛件的鍛造。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