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折彎是在同一板材的正反面同時存在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的變形,板材在折彎到目標角度后,一旦撤去加壓力后由于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的作用,材料將會有回復到原來形狀的反彈,這種反彈稱為折彎反彈。折彎回彈的量一般用角度來表示,這個量將受到材質、板厚、加壓力、折彎半徑等條件的影響。由于折灣力很大,所述機床的噸位也必須增大,模具磨損加大,模具只能使用耐壓較高的模具。
在機械行業中,經常使用沖壓模對鈑金件進行折彎加工,折彎后的折邊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折彎回彈,導致折彎角度不合格。當所要求的鈑金件折彎角度大于90度時,可直接折多一定角度用于補償折彎回彈,從而保證折彎角度合格;然而,當所要求的鈑金件折彎角度為90度時,想要折多一定角度用于補償折彎回彈,則此時的鈑金件折彎角度實際要小于90度,即需要對鈑金件進行負角折彎,才能保證折彎角度合格。常規的鈑金件負角折彎方式大多是通過兩套沖壓模,經過先后兩個工序,才能完成負角折彎,進而達到補償折彎回彈保證折彎角度合格的目的。采用該常規折彎方式,雖能完成負角折彎,達到補償折彎回彈保證折彎角度合格的目的,但需兩套模具,兩個工序,不但模具成本高,而且加工工序多。
現有90度折彎方式分兩步折彎,先預折一個45度,然后在成型90度折彎,以提高折彎穩定性。如圖1所示,傳統折彎機構包括沖子100、下模入子200、脫料入子300,待加工件400放置在下模入子200和脫料入子300之間,傳統折彎方式增加了模具長度,相應地也增加了模具成本,在沖子100及下模入子200磨損后產生折彎不穩定,調制折彎角度需加減沖子100及下模入子200的壁厚,造成維修極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一種維修方便、操作簡單,可解決折彎成型不穩定的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及其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包括相互配合做開合運動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包括夾板、背脫板和脫料板,所述夾板上設置有夾板入子,所述脫料板上設置有脫料入子,所述上模板上還設置有一由沖頭進行驅動的成型沖子,所述成型沖子依次穿過所述夾板、背脫板及脫料板,所述下模板上固定設置有一調制塊和下模折彎入子,所述脫料板與所述下模折彎入子間放置有待加工件,所述成型沖子在所述沖頭的驅動下向下運動,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調整塊相接觸,所述成型沖子受到所述調整塊的側向力向左擺動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對所述待加工件進行90度折彎。
優選地,所述調整塊相對于所述下模折彎入子的一側貼附有一可選厚度的墊片,所述墊片的厚度范圍區間為0.1mm~0.15mm。
優選地,所述調整塊與所述沖型沖子的一側均設置有一斜面,且兩斜面相對設置,所述沖型沖子在所述沖頭的驅動下向下運動與所述調整塊發生面接觸所述沖型沖子的斜角與所述調制塊的斜角相切合。
優選地,所述夾板上還設置有一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壓板和壓板螺絲,所述夾板和所述壓板上均開設有用于所述壓板螺絲穿設的螺孔。
優選地,當所述上模塊與所述下模塊為閉模狀態時,所述背脫板、所述脫料板,所述脫料入子向下運動,所述壓板、所述壓板螺絲、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向下運動,當所述脫料板接觸到所述下模板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繼續向下運動,所述成型沖子從所述脫料入子的里面伸出,所述調整塊向所述成型沖子提供了一個斜向力驅動所述成型沖子向左擺動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對所述待加工件進行90度折彎。
優選地,當所述上模塊與所述下模塊為開模狀態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帶動所述成型沖子向上運動且走了一段行程后,進而帶動所述脫料板、背脫板、脫料入子向上運動,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分開。
優選地,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脫料入子間設置有間隙,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夾板入子間設置有間隙。
優選地,在所述調整塊和所述墊片的上方設置有一用于固定的螺絲,所述螺絲為T字型的內六角螺絲。
優選地,所述成型沖子的頂部為半圓形,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夾板入子的接觸為面接觸。
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壓緊步驟,首先把待加工件置于脫料板與下模折彎入子之間,對待加工件進行壓緊固定;
S2、驅動步驟,沖頭工作并帶動與其連動的成型沖子下行,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調整塊相接觸,當所述脫料板接觸到所述下模板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在沖頭的作用下繼續向下運動;
S3、折彎步驟,所述成型沖子在沖頭的作用下從所述脫料入子的里面伸出,驅動所述調整塊向所述成型沖子提供斜向力,使所述成型沖子向左擺動,完成對所述待加工件的90度折彎;
S4、微調步驟,當S3步驟結束后,這時對所述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進行判斷,如所述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大于90度,在調整塊的側面放置用于調整的調整墊片,在折彎過程中調整墊片可迫使成型沖子向左做擺動的幅度更大對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進行調整。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點主要體現在:采用該擺動式折彎機構縮短了模具長度,降低了待加工件的加工成本,避免了現有結構沖子的頻繁移位,折彎角度易調整,節省修模時間,解決了現有結構的折彎成型不穩定及提高維修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現有技術折彎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擺動式折彎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待加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待加工件彎折90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僅是應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如圖2所示,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包括相互配合做開合運動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包括夾板3、背脫板4和脫料板5,所述夾板3上設置有夾板入子31,所述脫料板5上設置有脫料入子51,所述上模板1上還設置有一由沖頭進行驅動的成型沖子6,所述成型沖子7依次穿過所述夾板3、背脫板4及脫料板5,所述下模板2上固定設置有一調制塊21和下模折彎入子22,所述脫料板5與所述下模折彎入子22間放置有待加工件7,所述成型沖子6在所述沖頭的驅動下向下運動,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調整塊21相接觸,所述成型沖子6受到所述調整塊21的側向力向左擺動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6對所述待加工件7進行90度折彎。
如圖2所示,所述調整塊21相對于所述下模折彎入子22的一側貼附有一可選厚度的墊片23,所述墊片23的厚度范圍區間為0.1mm~0.15mm,所述墊片的厚度薄了可以,厚了不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墊片23的厚度優選為0.1mm,所述墊片23根據需要調整的量來加減其自身的厚度,當該機構在工作過程中可通過改變所述墊片的厚度開調制所述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杜絕了當無45度預折彎直接折彎90度的不穩定性。所述調整塊21與所述沖型沖子6的一側均設置有一斜面,且兩斜面相對設置,所述沖型沖子6在所述沖頭的驅動下向下運動與所述調整塊21發生面接觸所述沖型沖子6的斜角與所述調制塊21的斜角相切合。所述調整塊21與所述成型沖子6接觸部分做30度~45度斜角,方便調整及導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調整塊21與所述成型沖子6接觸部分做30度斜角。
如圖2所示,所述夾板3上還設置有一固定機構8,所述固定機構8包括壓板81和壓板螺絲82,所述夾板3和所述壓板81上均開設有用于所述壓板螺絲穿設的螺孔,所述固定機構8的設置用來固定所述夾板入子31和所述成型沖子6,當開模和閉模時,所述夾板入子31和所述成型沖子6不會發生晃動進而對所述待加工件的最終成型造成影響。
當所述成型沖子6與所述夾板入子31配合后,由所述固定機構即所述壓板81和所述壓板螺絲82固定在所述夾板3上,所述脫料入塊裝入所述脫料板,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夾板入子及所述脫料入塊單邊有0.02~0.04mm的間隙,該間隙的大小可根據料厚及折彎角度公差大小來確定。
如圖3所示為待加工件7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待加工件的長度L為6.60mm,所述待加工件的寬度W為2.0mm。如圖4所示為待加工件彎折90度后的結構示意圖,待加工件的彎折角度θ 為90度,待加工件的彎折長度L1為2mm,待加工件的厚度D為0.2mm,待加工件折彎的圓弧半徑為R,該圓弧半徑R的取值為0.40。當模具下行過程中,所述脫料板5壓緊所述待加工件7,模具繼續下行帶動所述成型沖子6下行,與所述調整塊21接觸后,由于所述成型沖子6的頂部為1/2R。當所述成型沖子6受調整塊的側向力后會向左擺動,從而完成負角度成型,當成型角度大于90度時,可在所述調整塊的側面增加調制所述墊片23,迫使所述成型沖子向左擺動的幅度更大以達到調整角度的目的。所述成型沖子6與所述脫料入子51間設置有間隙,該間隙為0.02~0.04mm,該縫隙可使所述成型沖子6在沖壓過程進行左右活動;所述成型沖子6與所述夾板入子31間設置有間隙,該間隙為0.02~0.04mm,該縫隙可使所述成型沖子在沖壓過程進行左右活動。在所述調整塊21和所述墊片23的上方設置有一用于固定的螺絲9,所述螺絲9為T字型的內六角螺絲,所述螺絲的設置可壓住所述調整塊21和所述墊片23,當開模和閉模時,所述調整塊和所述墊片不會晃動。所述成型沖子的頂部為半圓形,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夾板入子的接觸為面接觸。
工作過程:當所述上模塊與所述下模塊為閉模狀態時,所述背脫板、所述脫料板,所述脫料入子向下運動,所述脫料入子在這里對所述沖型沖子起到導向和調整的作用,所述壓板、所述壓板螺絲、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向下運動,當所述脫料板接觸到所述下模板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繼續向下運動,所述成型沖子從所述脫料入子的里面伸出,所述調整塊向所述成型沖子提供了一個斜向力驅動所述成型沖子向左擺動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對所述待加工件進行90度折彎。
當所述上模塊與所述下模塊為開模狀態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帶動所述成型沖子向上運動且走了一段行程后,進而帶動所述脫料板、背脫板、脫料入子向上運動,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分開。
一種擺動式折彎機構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壓緊步驟,首先把待加工件置于脫料板與下模折彎入子之間,對待加工件進行壓緊固定;
S2、驅動步驟,沖頭工作并帶動與其連動的成型沖子下行,進而驅動所述成型沖子與所述調整塊相接觸,當所述脫料板接觸到所述下模板時,所述固定機構、所述夾板入子、所述成型沖子在沖頭的作用下繼續向下運動;
S3、折彎步驟,所述成型沖子在沖頭的作用下從所述脫料入子的里面伸出,驅動所述調整塊向所述成型沖子提供斜向力,使所述成型沖子向左擺動,完成對所述待加工件的90度折彎;
S4、微調步驟,當S3步驟結束后,這時對所述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進行判斷,如所述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大于90度,在調整塊的側面放置用于調整的調整墊片,在折彎過程中調整墊片可迫使成型沖子向左做擺動的幅度更大對待加工件的折彎角度進行調整。
采用該擺動式折彎機構縮短了模具長度,降低了待加工件的加工成本,避免了現有結構沖子的頻繁移位,折彎角度易調整,節省修模時間,解決了現有結構的折彎成型不穩定及提高維修的方便性。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