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無內胎車輪領域,特別涉及一種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擴口模具。
背景技術:
擴口是鋼制車輪輪輞成型工序中的重要工序,與輪輞最終成型質量密切相關,也影響材料的報廢率。輪輞成型過程中需通過輪輞擴口模具對圓筒狀工件的兩端擴口呈喇叭口狀。現有的輪輞擴口模具結構如張義慶、陳志豪在公開號為CN201625710U的中國發明專利《一種乘用車鋼制車輪輪輞擴口模具》所示,主要包括上、下模座,分別嵌設于上、下模芯外側面的凹槽的上下模鑲塊,該鑲塊外側面為錐面。使用過程中,將圓筒狀工件套放于下模鑲塊;啟動壓機,上模隨壓機下行,上模鑲塊進入內部;上模繼續下行,上、下模鑲塊與圈圓輪輞內圓上下圓貼合;隨后,貼合部位受軸向擴口拉力作用開始變形,與上、下模鑲塊貼合線變形為錐面,使兩端擴口呈喇叭口狀。但是,由于鑲塊外側面為錐面,在擠壓過程中,工件內壁與擴口模具表面作用過程中常常出現工件內表面拉傷,對產品外觀品質有較嚴重的不良影響,影響了產品質量,甚至導致廢品的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顯著減小了擴口過程中模具對工件表面的摩擦力,有效控制輪輞拉傷,顯著提升了產品品質的適用于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系列的擴口模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擴口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設于上模座上的上壓塊,設于下模座上的下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壓塊和下壓塊上的擠壓面為一錐面,所述的錐面上設有一內凹的圓弧面,所述的圓弧面上側和下側與錐面間倒R角。
進一步的,所述的圓弧面的圓弧半徑為R90±10,弦長50±2mm,弦高約3.5±0.5mm,圓弧下側端點距錐面下端點15±1mm;所述的圓弧上側與錐面倒R250±30;圓弧下側與錐面倒R180±20。
進一步的,所述的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包括24.5x8.25輪輞、22.5x13.00輪輞、22.5x11.75輪輞、22.5x9.75輪輞、22.5x9.00輪輞、22.5x8.25輪輞、22.5x7.50輪輞、22.5x6.75輪輞、19.5x8.25輪輞、19.5x7.50輪輞、19.5x6.75輪輞、17.5x6.75輪輞和17.5x6.00輪輞。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擴口模具,用于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系列的擴口中,有效減小了擴口過程中模具對工件表面的摩擦力,控制了拉傷,顯著提升了產品外觀品質,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還可以提高模具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擴口模具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擠壓面放大示意圖;
圖3為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擴口模具,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設于上模座10上的上壓塊11,設于下模座20上的下壓塊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壓塊11的輪輞擴口時的擠壓面12和下壓塊21的輪輞擴口時的擠壓面22為錐面;本發明的創新在于,在錐面上設有一內凹的圓弧面30,所述的圓弧面30上側和下側與錐面間倒R角。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以下壓塊擠壓面22的錐面錐面為例),圓弧面30如圖中G段所示,其圓弧半徑為R90±10,弦長50±2mm,弦高約3.5±0.5mm,圓弧下側端點距錐面下端點15±1mm;所述的圓弧上側與錐面倒R250±30(如圖2中E段所示);圓弧下側與錐面倒R180±20(如圖2中F段所示)。
進一步的,所述的15°DC無內胎車輪輪輞包括24.5x8.25輪輞、22.5x13.00輪輞、22.5x11.75輪輞、22.5x9.75輪輞、22.5x9.00輪輞、22.5x8.25輪輞、22.5x7.50輪輞、22.5x6.75輪輞、19.5x8.25輪輞、19.5x7.50輪輞、19.5x6.75輪輞、17.5x6.75輪輞和17.5x6.00輪輞。
具體的,如圖3所示,15°DC無內胎輪輞兩端胎圈座內側A、B、C、D部分在擴口成形時,容易被擴口模拉傷;其中A、B兩部分拉傷在后續滾壓成形中無法滾壓消除,C、D兩部分拉傷在滾壓成形中可以受滾壓作用而消除;這將大大影響擴口模具的外觀和質量,對于一些要求高的客戶來說,直接要求退貨,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浪費了資源。出于工藝性考慮,本發明通過擴口模具的改進消除A、B兩部分拉傷,同時減小C、D兩部分拉傷程度。遂產生了本案。本申請通過在擴口模具擠壓面上設一內凹的圓弧面,同時圓弧面上側和下側與錐面間倒R角,且優選圓弧面的圓弧半徑為R90±10,弦長50±2mm,弦高約3.5±0.5mm,圓弧下側端點距錐面下端點15±1mm;所述的圓弧上側與錐面倒R250±30;圓弧下側與錐面倒R180±20。采用這種方案,大大減小了模具與工件的摩擦面積,降低了模具表面對工件內表面的滑動摩擦作用,達到減小擴口拉傷的作用,經推廣使用,效果甚佳;同時還可以現在提升模具壽命。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發明,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本發明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