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專用成型裝置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65859閱讀:209來源:國知局
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專用成型裝置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專用成型裝置,同時還涉及利用該專用成型裝置成型的座椅角度調節組件。



背景技術:

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包括聯動管,聯動管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別焊接固定有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聯動管固定于座椅骨架上并通過左連接板連接左調節器,通過右連接板連接右調節器,利用聯動管實現座椅骨架的左調節器和右調節器的同步動作。然目前的聯動管與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之間是焊接固定,這樣不但會影響聯動管的強度,同時對焊接的質量要求高,一旦焊接時出現虛焊的現象就會出現固定不牢的現象,從而會存在安全隱患。而焊接的過程中會加熱聯動管也會造成聯動管變形,影響聯動管的物理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專用成型裝置,該專用成型裝置可對聯動管的左端部成型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在聯動管的右端部成型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并且同時將左連接板套裝固定于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之間、將右連接板套裝固定于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之間。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座椅角度調節組件,該角度調節組件由專用成型裝置成型,使左連接板套裝固定在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之間,右連接板套裝固定在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之間,從而固定更加牢固,無需焊接操作,使角度調節組件的成品率更高。

為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專用成型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一次成型裝置和自動裝配裝置;

所述一次成型裝置用于將角度調節組件的聯動管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別成型一個左內凸環和右內凸環;所述一次成型裝置包括設置于機架上的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所述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結構相同左右鏡像設置;所述左成型模包括左下定模、左上夾模和左頂推模,所述左下定模固定于機架上,所述左上夾模豎直滑動安裝于機架上且由第一夾緊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左上夾模和左下定模之間配合構成了左夾模腔,所述左頂推模水平軸向滑動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左下定模的左側,所述左頂推模由第一頂推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左頂推模上設置有插入聯動管內的左芯模,所述左芯模和左內膜腔之間的間隙構成了方便聯動管的左端部鼓包形成左內凸環的左內凸環成型腔;

所述自動裝配裝置包括左裝配模和右裝配模,所述左裝配模和右裝配模的結構相同且左右鏡像設置,所述左裝配模包括左下裝配定模、左上裝配夾模和左頂推裝配模;所述左下裝配定模固定于機架上,所述左上裝配夾模豎直滑動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左下裝配定模的上方,所述左上裝配夾模由第二夾緊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左上裝配夾模和左下裝配定模之間設置有方便帶左內凸環的聯動管放置的放置模腔;所述左頂推裝配模水平軸向滑動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左下裝配定模的左側,所述左頂推裝配模上設置有同心設置的左裝配芯模和左外凸環成型腔,所述左頂推裝配模上設置有方便左連接板擺放的放置定位機構,所述左頂推裝配模由第二頂推動力裝置驅動將左連接板套裝在聯動管上同時聯動管在左外凸環成型腔內成形左外凸環,所述左連接板固定約束于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左夾模腔包括上夾緊凹槽和下夾緊凹槽,所述上夾緊凹槽設置于左上夾模上,所述下夾緊凹槽設置于左下定模上,所述左上夾模的左側端面上設置有左內凸環成型上半凹槽,左下定模的左側端面上設置有左內凸環成型下半孔;所述左內凸環成型下半孔和左內凸環成型上半凹槽相互配合構成了左內凸環成型孔,所述左內凸環成型孔的半徑大于上夾緊凹槽的半徑,所述左內凸環成型孔與左芯模之間的間隙構成了所述左內凸環成型腔。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左頂推模包括左頂推模座和左頂推模本體總成,所述左頂推模座的右側部設置有第一嵌槽,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通過鎖緊結構可拆卸安裝于第一嵌槽內,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包括左模頭,所述左模頭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芯模上設置有第一定位臺階且套裝有左芯套,左芯套和左芯模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插入的第一左插環孔,所述左芯模和左芯套固定于左模頭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左頂推裝配模包括左頂推裝配模座和左頂推裝配模本體總成,所述左頂推裝配模座的右側部設置有第二嵌槽,所述左頂推裝配模本體總成通過鎖緊結構可拆卸安裝于第二嵌槽內,所述左頂推裝配模本體總成包括左裝配模頭,所述左裝配模頭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裝配芯模上設置有第二定位臺階且套裝有左裝配芯套,所述左裝配芯模和左裝配芯套固定于左裝配模頭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所述左裝配模頭的右側部軸向滑動安裝有左裝配模板,所述左裝配模板與左裝配模頭之間設置有復位彈性件,所述左裝配模板上設置有左成型孔,所述左成型孔同心套裝于左裝配芯套上,所述放置定位機構設置于左裝配模板上的右側端面上,所述左裝配芯套和左裝配芯模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插入的第二左插環孔,所述左裝配芯套的右端面、左成型孔、以及左裝配芯模之間構成了所述左外凸環成型腔。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放置定位機構包括裝配模板上的放置定位塊,該放置定位塊位于成型孔的下方,放置定位塊上設置有與成型孔同心設置的定位凹面,所述裝配模板上位于成型孔的上方設置有定位軸。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左下定模和左下裝配定模均安裝于同一個定模座上,左定模座、第一頂推動力裝置和第二頂推動力裝置均固定于左底座上。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效果是:該專用成型裝置利用一次成型裝置實現了聯動管左端部上的左內凸環和右端部的右內凸環的成型,然后用自動裝配裝置對聯動管的左端部裝配左連接板并同時成型左外凸環,對聯動管的右端部裝配右連接板并同時成型右外凸環,這樣,該專用成型裝置摒棄了目前的傳統焊接方式,利用漲緊咬合的方式實現了左右連接板的固定,從而不但提高了效率,成品率更高,同時避免聯動管和左右連接板的熱變形。

又由于所述左頂推模包括左頂推模座和左頂推模本體總成,所述左頂推模座的右側部設置有第一嵌槽,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通過鎖緊結構可拆卸安裝于第一嵌槽內,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包括左模頭,所述左模頭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芯模上設置有第一定位臺階且套裝有左芯套,左芯套和左芯模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插入的第一左插環孔,所述左芯模和左芯套固定于左模頭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這樣,該左頂推模的固定和安裝非常方便。

同樣,左頂推裝配模的結構非常合理,整體裝配和維護都非常方便。

為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包括聯動管、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該角度調節組件利用上述的專用成型裝置成型,所述聯動管的左端部設置有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聯動管的右端部設置有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所述左連接板套裝于聯動管上且位于左內凸環和左外凸環之間,所述右連接板套裝于聯動管上且位于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之間,所述左連接板與聯動管、右連接板與聯動管之間漲緊固定。

優選的,所述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上均包括一個套裝于聯動管上的套孔,所述套孔內設置有咬合凸齒,所述咬合凸齒與聯動管的外壁漲緊并咬合固定。

優選的,所述聯動管的外壁上在與左內凸環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有左傾斜鼓包,對應的,所述聯動管的外壁上在與右內凸環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了右傾斜鼓包。

優選的,所述左外凸環的外側面與聯動管外壁的相交處、左外凸環的內側面與聯動管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左軸向凸起,對應的,所述右外凸環的外側面與聯動管外壁的相交處、右外凸環的內側面與聯動管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右軸向凸起。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效果是:該角度調節組件中聯動管和左右連接板是通過漲緊鉚接的方式實現固定,替代了傳統的焊接固定,使其固定更加牢固,避免聯動管和左右連接板的熱變形,使其使用壽命延長。

又由于所述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上均包括一個套裝于聯動管上的套孔,所述套孔內設置有咬合凸齒,所述咬合凸齒與聯動管的外壁漲緊并咬合固定,這樣,左連接板和右連接板與聯動管的連接更加牢固。

又由于所述聯動管的外壁上在與左內凸環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有左傾斜鼓包,對應的,所述聯動管的外壁上在與右內凸環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了右傾斜鼓包,當左連接板軸向被頂推套在聯動管上時會與左傾斜鼓包進一步的要死,從而可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同理,右連接板也與右傾斜咬合固定。

又由于所述左外凸環的外側面與聯動管外壁的相交處、左外凸環的內側面與聯動管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左軸向凸起,對應的,所述右外凸環的外側面與聯動管外壁的相交處、右外凸環的內側面與聯動管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右軸向凸起,這樣再成型右外凸環和左外凸環時會產生了右軸向凸起和左軸向凸起從而方便右連接板和左連接板的板面擠壓咬合,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立體圖;

圖3是一次成型裝置和自動裝配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左頂推模的爆炸圖;

圖5是左頂推模的右視圖;

圖6是圖5在A-A的剖視圖;

圖7是左裝配模的立體圖;

圖8是左裝配模的右視圖;

圖9是圖8在B-B處的剖視圖;

圖10是角度調節組件的結構剖視圖;

圖11是圖10在I處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中:1.機架;2.左滑動底座;3.左底座;4.第一頂推動力裝置;5.第二頂推動力裝置;6.左頂推模;601.左頂推模座;602.第一后蓋板;603.第一前蓋板;604.第一固定端板;605.第一墊圈;606.左芯模;607.第一定位臺階;608.左芯套;609.左模頭;610.第一下墊板;611.第一前墊板;612.第一嵌槽;613.第一鎖緊上螺釘;614.第一左插環孔;615.擴口斜面;616.第一后墊板;7.左頂推裝配模;701.左頂推裝配模座;702.第二后蓋板;703.第二前蓋板;704.左裝配模板;705.左裝配芯模;706.左裝配模頭;707.第二固定端板;708.復位彈性件;709.第二鎖緊上螺釘;710.第二下墊板;711.第二嵌槽;712.第二定位臺階;713.第二左插環孔;714.左外凸環成型腔;715.放置定位塊;716.定位軸;717.左裝配芯套;718.端面凸起;8.第一夾緊動力裝置;9.第二夾緊動力裝置;10.增壓油缸;11.左上夾模;12.右側固定板;13.左下定模;1301.左下定模座;1302.左下定模本體;1303.下夾緊凹槽;1304.左內凸環成型下半孔;14.左下裝配定模;15.自動進料裝置;16.左驅動裝置;17.右驅動裝置;18.右滑動底座;19.轉移架;20.緩存放置架;21.左上裝配夾模;22.彈性頂料塊;23.左連接板;24.聯動管;25.左內凸環;251.左傾斜鼓包;26.左外凸環;261.左軸向凸起;27.液壓站;a.進料緩存工位;b.一次成型工位;c.裝配工位;d.出料工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發明中提到的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是按照操作者面朝向聯動管24的進料方向確定的。處于觀察者左側為方位左,處于進料下游的為方位前,處于觀察者上方的為本發明中提到的方位上。

如圖1至圖10所示,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的專用成型裝置,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一次成型裝置和自動裝配裝置;其中該成型裝置作為角度調節組件專用成型機的核心部件,可分兩步完成聯動管24和左連接板23以及右連接板之間的固定,其中聯動管24的轉移可以采用人工手動轉移,也可采用自動轉移的方式進行切換。其中人工手動轉移是將聯動管24直接逐根放置在一次成型裝置上成型了左內凸環25和右內凸環后,再人工將聯動管24放置在自動裝配裝置上進行裝配并鼓出左外凸環26和右外凸環。而其中,本實施例中是以聯動管24自動轉移的方案進行闡述,其中聯動管24的自動轉移是通過轉移架19實現,轉移架19可升降并且可滑動,轉移架19上設置有用于夾持聯動管24的夾爪。

所述機架1上順次設置有進料緩存工位a、一次成型工位b、裝配工位c和出料工位d,轉移架19就將聯動管24在四個工位上轉移。

其中進料緩存工位a上設置有緩存放置架20,用于接收聯動管24,而聯動管24直接有自動進料裝置15進料,自動進料裝置15采用循環鏈條帶動提升板進行逐根提升自動進料。聯動管24逐根送至緩存放置架20上。

所述一次成型裝置設置于一次成型工位b上用于將角度調節組件的聯動管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別成型一個左內凸環25和右內凸環;所述一次成型裝置包括設置于機架1上的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所述左成型模和右成型模的結構相同左右鏡像設置;所述左成型模包括左下定模13、左上夾模11和左頂推模6,所述左下定模13固定于機架1上,所述左上夾模11豎直滑動安裝于機架1上且由第一夾緊動力裝置8驅動,所述左上夾模11和左下定模13之間配合構成了左夾模腔,所述左頂推模6水平軸向滑動安裝于機架1上且位于左下定模13的左側,所述左頂推模6由第一頂推動力裝置4驅動;所述左頂推模6上設置有插入聯動管24內的左芯模606,所述左芯模606和左內膜腔之間的間隙構成了方便聯動管24的左端部鼓包形成左內凸環25的左內凸環成型腔;

其中第一夾緊動力裝置8和第一頂推動力裝置4均采用油缸驅動。在加工產地上設置了液壓站27。

所述左下定模13包括左下定模座1301和左下定模本體1302,所述左下定模座1301也用于安裝左下裝配模。所述左下定模本體1302螺釘固定于左下定模座1301上。

所述左夾模腔包括上夾緊凹槽和下夾緊凹槽1303,所述上夾緊凹槽設置于左上夾模11上,所述下夾緊凹槽1303設置于左下定模13上,上夾緊凹槽和下夾緊凹槽1303上設置有防滑齒,用于增加抱緊力。所述左上夾模11的左側端面上設置有左內凸環25成型上半凹槽,左下定模13的左側端面上設置有左內凸環成型下半孔1304;所述左內凸環成型下半孔1304和左內凸環25成型上半凹槽相互配合構成了左內凸環成型孔,所述左內凸環成型孔的半徑大于上夾緊凹槽的半徑,所述左內凸環成型孔與左芯模606之間的間隙構成了所述左內凸環成型腔。

同理,右下定模的結構與左下定模13結構相同,因而不再贅述。

為了方便脫料,在左下定模座1301上設置有豎直升降的彈性頂料塊22,在左上夾模11與左下定模13分離后,聯動管24會受到彈性頂料塊22的彈性力而與左下定模13分離。

在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左頂推模6包括左頂推模座601和左頂推模本體總成,所述左頂推模座601的右側部設置有第一嵌槽612,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通過鎖緊結構可拆卸安裝于第一嵌槽612內,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包括左模頭609,所述左模頭609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芯模606上設置有第一定位臺階607且套裝有左芯套608,左芯套608和左芯模606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24插入的第一左插環孔614,所述左芯模606和左芯套608固定于左模頭609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其中鎖緊結構包括第一后蓋板602、第一前蓋板603,用于固定在左頂推模座601上并限制左頂推模本體總成的前后位置;并且通過第一前墊板611、第一后墊板616和第一下墊板610調節左頂推模本體總成的位置,方便裝配,使左頂推模本體與聯動管24位置對應。

所述左頂推模本體總成包括左模頭609,左模頭609前后嵌入左頂推模座601的第一嵌槽612內并通過第一鎖緊上螺釘613固定,所述左模頭609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芯模606上設置有第一定位臺階607且套裝有左芯套608,左芯套608和左芯模606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24插入的第一左插環孔614,所述左芯模606和左芯套608通過第一固定端板604固定于左模頭609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在第一固定端板604的左側或/和右側可設置第一墊圈605用來調節軸向成型位置。該左芯套608的右端面上設置有擴口斜面615,該擴口斜面615可方便左內凸環25形成時產生左傾斜凸起,進而更方便與左連接板23咬合固定。

如圖3、圖7、圖8、圖9所示,所述自動裝配裝置包括左裝配模和右裝配模,所述左裝配模和右裝配模的結構相同且左右鏡像設置,所述左裝配模包括左下裝配定模14、左上裝配夾模21和左頂推裝配模7;所述左下裝配定模14固定于機架1上,所述左上裝配夾模21豎直滑動安裝于機架1上且位于左下裝配定模14的上方,所述左上裝配夾模21由第二夾緊動力裝置9驅動;所述左上裝配夾模21和左下裝配定模14之間設置有方便帶左內凸環25的聯動管24放置的放置模腔;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水平軸向滑動安裝于機架1上且位于左下裝配定模14的左側,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上設置有同心設置的左裝配芯模705和左外凸環26成型腔714,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上設置有方便左連接板23擺放的放置定位機構,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由第二頂推動力裝置5驅動將左連接板23套裝在聯動管24上同時聯動管24在左外凸環26成型腔714內成形左外凸環26,所述左連接板23固定約束于左內凸環25和左外凸環26之間。

其中,第二夾緊動力裝置9和第二頂推動力裝置5也采用油缸,并且第二頂推動力裝置5設置增壓油缸10以提高壓力。

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包括左頂推裝配模座701和左頂推裝配模7本體總成,所述左頂推裝配模座701的右側部設置有第二嵌槽711,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本體總成通過鎖緊結構可拆卸安裝于第二嵌槽711內,該鎖緊結構包括同樣包括第二后蓋板702和第二前蓋板703、第二前墊板、第二后墊板和第二下墊板710,其組裝方式與左頂推模6的安裝方式相同,并通過第二鎖緊上螺釘709固定。所述左頂推裝配模7本體總成包括左裝配模頭706,所述左裝配模頭706上設置有軸向安裝孔,所述左裝配芯模705上設置有第二定位臺階712且套裝有左裝配芯套717,所述左裝配芯模705和左裝配芯套717通過第二固定端板707固定于左裝配模頭706上且從軸向安裝孔伸出,左裝配芯套717的右端部設置有端面凸起718,用來成型左軸向凸起261;所述左裝配模頭706的右側部軸向滑動安裝有左裝配模板704,所述左裝配模板704與左裝配模頭706之間設置有復位彈性件708,所述左裝配模板704上設置有左成型孔,所述左成型孔同心套裝于左裝配芯套717上,所述放置定位機構設置于左裝配模板704上的右側端面上,所述左裝配芯套717和左裝配芯模705之間形成了方便聯動管24插入的第二左插環孔713,所述左裝配芯套717的右端面、左成型孔、以及左裝配芯模705之間構成了所述左外凸環26成型腔714。

所述放置定位機構包括裝配模板上的放置定位塊715,該放置定位塊715位于成型孔的下方,放置定位塊715上設置有與成型孔同心設置的定位凹面,所述裝配模板上位于成型孔的上方設置有定位軸716。

所述左下定模13和左下裝配定模14均安裝于同一個定模座上,左定模座、第一頂推動力裝置4和第二頂推動力裝置5均固定于左底座3上,機架上設置有右側固定板12,用于與左上夾模11和左上裝配夾模21配合,約束其左右位置。

本實施例中,左底座3是用于安裝成型聯動管24左端部的所有部件,對應的右底座是用來安裝成型聯動管24右端部的所有部件,機架1上水平軸向滑動安裝有左滑動底座2和右滑動底座18,而左底座3和右底座分別固定在左滑動底座2和右滑動底座18上。

所述左滑動底座2和右滑動底座18分別與安裝于機架1上的左驅動裝置16和右驅動裝置17傳動連接,左滑動底座2通過絲杠螺母機構安裝于機架1上,右滑動底座181也通過絲杠螺母機構安裝于機架1上,左驅動裝置16和右驅動裝置17包括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與絲杠螺母機構的絲杠傳動連接從而實現左滑動底座2和右滑動底座18的水平左右滑動,本實施例中左滑動底座2和右滑動底座18的是分別控制單獨滑動,當然也可采用同步驅動的方式。左驅動裝置16和右驅動裝置17也可采用形式的動力源,例如,液壓動力源。

實施例2

如圖10、11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角度調節組件,包括聯動管24、左連接板23和右連接板,該角度調節組件利用上述的專用成型裝置成型,所述聯動管24的左端部設置有左內凸環25和左外凸環26,聯動管24的右端部設置有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所述左連接板23套裝于聯動管24上且位于左內凸環25和左外凸環26之間,所述右連接板套裝于聯動管24上且位于右內凸環和右外凸環之間,所述左連接板23與聯動管24、右連接板與聯動管24之間漲緊固定。

由于聯動管2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安裝方式相同,因此,圖10只是表示了聯動管24的左端部的安裝結構。

所述左連接板23和右連接板上均包括一個套裝于聯動管24上的套孔,所述套孔內設置有咬合凸齒,所述咬合凸齒與聯動管24的外壁漲緊并咬合固定。左連接板23和右連接板可根據實際的汽車座椅角度調節器的具體需要變化,可以為結構相同的部件,也可為不同的部件,而部件不同時,實施例1中的成型裝置的放置定位結構做適應性調整即可。

所述聯動管24的外壁上在與左內凸環25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有左傾斜鼓包251,對應的,所述聯動管24的外壁上在與右內凸環的外側面相交的部位上設置了右傾斜鼓包。所述左外凸環26的外側面與聯動管24外壁的相交處、左外凸環26的內側面與聯動管24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左軸向凸起261,對應的,所述右外凸環的外側面與聯動管24外壁的相交處、右外凸環的內側面與聯動管24的外壁的相交處均設置有向內鼓起的右軸向凸起。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不作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基礎上,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造,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前郭尔| 迭部县| 长岛县| 台东市| 余姚市| 新化县| 奇台县| 北流市| 白山市| 南皮县| 新昌县| 新乡市| 新泰市| 弋阳县| 额尔古纳市| 四平市| 湾仔区| 金堂县| 仙游县| 科技| 盐亭县| 松滋市| 九龙坡区| 揭西县| 林周县| 亳州市| 榆中县| 长兴县| 遂溪县| 连山| 宁德市| 万宁市| 息烽县| 滕州市| 凉城县| 华坪县| 溆浦县| 钟祥市| 谢通门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