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高速熱鍛機在鍛造生產時,凹模側的模具主要由頂出器噴水來冷卻模具,其頂出器外圓柱面上均布設置一定數量的徑向孔,徑向孔與頂出器的中心部位孔相通,產品由頂出器頂出凹模側后,高壓水泵將冷卻水壓入頂出器,并由頂出器外圓柱面的徑向孔噴射到模具工作面,最終達到冷卻模具的目的,該結構設置的冷卻裝置,由于頂出器為一整體,水流經過徑向孔后壓力已明顯減小,且該裝置所能均布的徑向水孔有限,而鍛造過程中,水流噴射到模具表面的時間很短,模具表面很難冷卻到位,致使模具壽命很短。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頂出器外徑面均布水孔數量少,噴射水量小,模具冷卻效果不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
所述的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凹模套、凹模套墊、凹模套底墊,所述凹模套內部空間設置前模、后模、后模墊、頂出套及設置在頂出套頂端的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套為中空結構,頂出套下端卡接設置在后模的下底面,頂出套的下端面觸接設置有頂桿,所述頂桿向下延伸至凹模套底墊,所述凹模套底墊上設置有進水管道,凹模套底墊的上端面觸接設置有反面成型沖頭,反面成型沖頭的上端延伸至頂出套內部,頂出套對應前模和后模的壁上均布設置有多個徑向出水孔,所述頂出套的四周壁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布設置有多個軸向供水孔,所述進水管道穿過凹模套底墊與軸向供水孔相連通,所述徑向出水孔與軸向供水孔相連通。
所述的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面成型沖頭的下端與凹模套墊之間設置有頂出套墊。
所述的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套墊上設置有與進水管道相連通的水道。
所述的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呈豎直方向設置。
所述的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道呈傾斜設置。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將頂出套設置成中空結構,頂出套中空部位做成反面成型沖頭,以及在頂出套外徑分布多個與徑向出水孔相連的軸向供水孔,實現有多個供水孔同時向徑向出水孔供水,可避免水壓明顯減小現象的發生,同時還可在頂出套外圓柱面均布設置數量更多的出水孔,確保模具表面能夠充分的冷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頂出套結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A-A面剖視圖;
圖4為圖2B-B面剖視圖;
圖中,1-凹模套,2-凹模套墊,3-凹模套底墊,4-前模,5-后模,6-后模墊,7-頂出套,8-鍛件,9-頂桿,10-進水管道,11-反面成型沖頭,12-軸向供水孔,13-徑向出水孔,14-頂出套墊,15-水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并給出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速熱鐓機用模具冷卻裝置,主要用于解決現有頂出套外徑面均布設置的水孔數量少,水壓低,噴射水量少等問題導致模具冷卻效果欠佳的現象。
其主要結構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凹模套1、凹模套墊2、凹模套底墊3,凹模套1內部空間設置前模4、后模5、后模墊6、頂出套7及設置在頂出套7頂端的鍛件8,頂出套7為中空結構,頂出套7下端卡接設置在后模5的下底面,頂出套7的下端面觸接設置有頂桿9,頂桿9向下延伸至凹模套底墊3,凹模套底墊3上設置有進水管道10,凹模套底墊3的上端面觸接設置有反面成型沖頭11,反面成型沖頭11的上端延伸至頂出套7內部,頂出套7對應前模4和后模5的壁上均布設置有多個徑向出水孔13,頂出套7的四周壁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布設置有多個軸向供水孔12,進水管道10穿過凹模套底墊3與軸向供水孔12相連通,徑向出水孔13與軸向供水孔12相連通。為減少摩擦,在反面成型沖頭11的下端與凹模套墊2之間設置頂出套墊14,且該頂出套墊14上設置有與進水管道10相連通的水道15,其中進水管道10為傾斜設置,水道15呈豎直方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頂出套7的頂出由單獨的頂桿9完成頂出,冷卻水由凹模套底墊3的進水管道10流入,通過水道15進入到頂出套7的軸向供水孔12及徑向出水孔13,最終噴向模具的工作面,實現冷卻,由于設置更多的徑向出水孔13且出水孔處的水壓沒有明顯的降低,使得更多的冷卻水噴向模具工作面,從而實現更好的冷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