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水模作為一種在水中工作的模具,由于其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難免會接觸一些沙石之類的異物,長時間會堵塞水模底側的排水孔,這種沙石造成的堵塞一般很難清理,長時間的擠壓會讓沙石和排水孔之間十分的緊密,因此給排水孔的清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現階段采用的方法大多數是由工作人員用小于排水孔直徑的鐵釘向外敲打,這種方法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損傷模具,因此我們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革新,使其能夠方便清理模具的排水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包括支撐架、驅動軸固定架、驅動軸、聯軸器、電機、主動齒輪、主軸、從動齒輪、給進螺紋、給進螺紋座、彈簧夾頭、小鉆頭、擋片、固定桿、行程開關和導線,所述支撐架上設有驅動軸固定架,所述驅動軸固定架與支撐架之間設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右側通過聯軸器與電機連接,所述驅動軸上設有主動齒輪,所述驅動軸下側設有主軸,所述主動齒輪下側對應位置的主軸上設有從動齒輪,所述主軸上設有給進螺紋,給進螺紋對應位置的驅動軸固定架上設有給進螺紋座,所述主軸左側設有彈簧夾頭,所述彈簧夾頭上設有小鉆頭,所述主軸右側下端設有擋片,所述主軸下側設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上設有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通過導線與電機連接。
優選的,所述驅動軸固定架下側與支撐架焊接。
優選的,所述電機通過電機固定架與支撐架連接。
優選的,所述彈簧夾頭上下兩側位置設有限位桿。
優選的,所述行程開關與固定桿之間由旋轉絲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設有小鉆頭和行程開關,通過行程開關可以控制小鉆頭鉆入的深度,利用鉆頭對排水孔進行清理,這樣不僅方便清理效率高,而且不容易損傷模具,能夠有效的提升模具清理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架,2、驅動軸固定架,3、驅動軸,4、聯軸器,5、電機,6、主動齒輪,7、主軸,8、從動齒輪,9、給進螺紋,10、給進螺紋座,11、彈簧夾頭,12、小鉆頭,13、擋片,14、固定桿,15、行程開關,16、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包括支撐架1、驅動軸固定架2、驅動軸3、聯軸器4、電機5、主動齒輪6、主軸7、從動齒輪8、給進螺紋9、給進螺紋座10、彈簧夾頭11、小鉆頭12、擋片13、固定桿14、行程開關15和導線16,所述支撐架1上設有驅動軸固定架2,所述驅動軸固定架2下側與支撐架1焊接,這樣設置,可以讓驅動軸固定架2緊固的固定在支撐架1上,防止給進螺紋9轉動時帶動驅動軸固定架2移動,所述驅動軸固定架2與支撐架1之間設有驅動軸3,所述驅動軸3右側通過聯軸器4與電機5連接,所述電機5通過電機固定架與支撐架1連接這樣設置,可以方便對電機進行固定,使其能夠平穩的將扭力傳遞給驅動軸3,所述驅動軸3上設有主動齒輪6,所述驅動軸3下側設有主軸7,所述主動齒輪6下側對應位置的主軸7上設有從動齒輪8,所述主軸7上設有給進螺紋9,給進螺紋9對應位置的驅動軸固定架2上設有給進螺紋座10,所述主軸7左側設有彈簧夾頭11,所述彈簧夾頭11上下兩側位置設有限位桿這樣設置,可以在小鉆頭12對準后對本裝置進行固定,對小鉆頭12鉆入的深度方便把控,所述彈簧夾頭11上設有小鉆頭12,所述主軸7右側下端設有擋片13,所述主軸7下側設有固定桿14,所述固定桿14上設有行程開關15,所述行程開關15與固定桿14之間由旋轉絲固定這樣設置,可以可以調節行程開關15的位置從而調節小鉆頭12鉆入的深度,所述行程開關15通過導線16與電機5連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水模具泄水孔清理裝置時,先將小鉆頭12對準模具的排水孔,將尖頭先插入,利用限位擋桿對本裝置進行固定,預先根據排水孔的深度調節好行程開關15的位置,使行程開關15和擋片13之間的距離正好為排水孔的深度,然后啟動電機5,由電機5帶動驅動軸3轉動,再經過主動齒輪6和從動齒輪8的配合帶動主軸7轉動,在給進螺紋9和給進螺紋座10的作用下主軸7向左移動,帶動小鉆頭12鉆入模具排水孔,當擋片13碰到15時切斷電源電機5停止工作。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