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墻組裝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側墻組裝生產線,包括:側墻組對裝置,用于火車側墻兩兩配對,側墻焊接裝置位于側墻組對裝置的后端,用于對側墻進行焊接;側墻補焊裝置位于側墻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在焊接完畢之后進行補焊,并與側墻焊接裝置連接;側墻翻轉裝置位于側墻補焊裝置的后端,用于在補焊完畢之后翻轉側墻,并與側墻補焊裝置連接;側墻反面焊接裝置與側墻翻轉裝置對應設置,用于在翻轉側墻完畢之后進行反面焊接;側墻調修裝置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校正,并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滿足各種車型的工藝需求,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避免了設備閑置的問題。
【專利說明】
側墻組裝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火車組裝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側墻組裝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近些年來,隨著工業技術不斷創新,互聯網加的時代到來,雖然在人類生活、工業生產上帶來許多革命性的改變,但是火車作為傳統的交通運輸仍然占據著人類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0003]目前,現有的側墻組裝生產線中,側墻流水線是按照一個方向傳輸的,每個工位功能單一,每個工位之間的傳輸(尤其連鐵焊接工位)經常會需要天車的輔助吊運,增高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危險性。
[0004]此外,因為受車體側墻長度的影響,往往整條側墻的長度要超過120米,而且焊接側墻品種單一,不能達到柔性化生產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側墻組裝生產線,可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高、使用安全。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7]側墻組裝生產線,包括:側墻組對裝置、側墻焊接裝置、側墻補焊裝置、側墻翻轉裝置、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和側墻調修裝置,所述側墻組對裝置用于火車側墻兩兩配對,所述側墻焊接裝置位于所述側墻組對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組對后對側墻組進行焊接,并與側墻組對裝置連接;所述側墻補焊裝置位于側墻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焊接裝置焊接完畢之后進行補焊,并與側墻焊接裝置連接;所述側墻翻轉裝置位于側墻補焊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補焊裝置補焊完畢之后翻轉側墻,并與側墻補焊裝置連接;所述側墻反面焊接裝置與側墻翻轉裝置對應設置,用于在側墻翻轉裝置翻轉側墻完畢之后進行反面焊接,并與側墻翻轉裝置連接;所述側墻調修裝置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校正,并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側墻組對裝置包括:無地基底座、側墻輸送線、第一焊接單元體和壓緊龍門,所述側墻輸送線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可活動升降;所述第一焊接單元體,用于定位和夾緊上邊梁和側柱的焊接位置;所述壓緊龍門位于所述無地基底座的上端,用于固定側墻。
[0009]優選的,所述側墻焊接裝置,包括:第二焊接單元體、焊接龍門和自動焊機,所述第二焊接單元體,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所述第二焊接單元體包括氣動夾具,用于定位并固定住側墻;所述焊接龍門位于側墻焊接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動;所述自動焊機設置在焊接龍門上,用于對側墻進行自動焊接。
[0010]優選的,所述側墻補焊裝置,包括:第三焊接單元體、行走龍門和工業機器人,第三焊接單元33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可以在無地基底座上表面內嵌T型槽裝置中直線移動;所述行走龍門位于側墻補焊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水平方向直線移動;所述工業機器人設置在行走龍門上,用于補焊側墻。
[0011]優選的,所述側墻翻轉裝置,包括:升降橫梁、翻轉框架和翻轉夾具,所述升降橫梁與翻轉框架連接,所述升降橫梁可以垂直上下升降調節橫梁高度;所述翻轉框架用于翻轉側墻;所述翻轉夾具安裝在所述翻轉框架上,用于夾緊側墻。
[0012]優選的,所述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包括:反面傳送線、升降車、氣動夾緊機構、傾斜支撐和導向裝置,所述反面傳送線,用于傳輸側墻;所述升降車位于兩個反面傳輸線之間,用于托起側墻及接取被翻轉的側墻;所述傾斜支撐,用于傾斜角度支撐側墻。
[0013]優選的,所述側墻調修裝置,包括:油缸支撐、調修平臺、調修龍門和下壓油缸,所述油缸支撐與所述調修平臺連接,所述調修龍門位于側墻調修裝置的上端,所述下壓油缸安裝于調修龍門上,所述下壓油缸與所述油缸支撐相互配合,對側墻進行正負撓度的矯形。
[0014]本實用新型不同以往的側墻生產線,具有高柔性化生產能力,適應C70,C80、P70等多種機車側墻的組裝焊接。此外,還把以往反面焊接工位、連鐵自動焊工位和側墻翻轉整合到一起,即滿足各種車型的工藝需求,又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避免了設備閑置的問題,值得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火車側墻組裝生產線的組裝總圖;
[0016]圖2為圖1中側墻組對裝置的側視圖;
[0017]圖3為圖1中側墻焊接裝置的側視圖;
[0018]圖4為圖1中側墻補焊裝置的側視圖;
[0019]圖5a為圖1中側墻翻轉裝置的主視圖;
[0020]圖5b為圖1中側墻翻轉裝置的俯視圖;
[0021]圖5c為圖1中側墻翻轉裝置的側視圖;
[0022]圖6為圖1中的側墻翻轉裝置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工作配合主視圖;
[0023]圖7為圖1中的側墻翻轉裝置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工作配合側視圖;
[0024]圖8為圖1中的側墻反面焊接裝置的俯視圖;
[0025]圖9為圖1中的側墻調修裝置的側視圖。
[0026]圖中:1、側墻組對裝置;2、側墻焊接裝置;3、側墻補焊裝置;4、側墻翻轉裝置;5、側墻反面焊接裝置;6、側墻調修裝置;11、無地基底座;12、側墻輸送線;13、第一焊接單元體;14、壓緊龍門;21、焊接龍門;22、自動焊接機;23、第二焊接單元體;31、行走龍門;32、工業機器人;33、第三焊接單元體;42、升降橫梁;43、翻轉框架;44、翻轉夾具;51、反面傳送線;52、升降車;53、氣動夾緊機構;54、傾斜支撐;55、導向裝置;56、連鐵焊接平臺;61、油缸支撐;62、調修平臺;63、調修龍門;64、下壓油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8]除非另作定義,本文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一個”、“一”或者“該”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的詞語意指出現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在該詞后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等僅用于表示相對位置關系,當被描述對象的絕對位置改變后,則該相對位置關系也可能相應地改變。“連接”不限于具體的連接形式,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通過其他部件間接連接,可以是不可拆卸的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連接,可以是電氣或信號連接,也可以是機械或物理連接。
[0029]如圖1所示,側墻組裝生產線,包括:側墻組對裝置1、側墻焊接裝置2、側墻補焊裝置3、側墻翻轉裝置4、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和側墻調修裝置6。側墻組對裝置I位于本實用新型側墻組裝生產線的第一工位,用于火車側墻兩兩配對;側墻焊接裝置2位于側墻組對裝置I的后端,即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第二工位,用于在側墻組對后對側墻進行焊接,并與側墻組對裝置I連接;側墻補焊裝置3位于側墻焊接裝置2的后端,即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第三工位,用于在側墻焊接裝置2焊接完畢之后進行補焊,并與側墻焊接裝置2連接;側墻翻轉裝置4位于側墻補焊裝置3的后端,即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第四工位,用于在側墻補焊裝置3補焊完畢之后翻轉側墻,并與側墻補焊裝置3連接;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與側墻翻轉裝置4對應設置,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第五工位,用于在側墻翻轉裝置4翻轉側墻完畢之后對側墻的反面進行焊接,并與側墻翻轉裝置4連接;側墻調修裝置6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的后端,即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第六工位,用于側墻焊接變形進行校正,并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連接。
[0030]圖2示出了側墻組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側墻組對裝置I包括:設置在無地基底座11上的第一焊接單元體13和壓緊龍門14,無地基底座11位于本組裝生產線的底端,用于托起整個組裝生產線,無地基底座11上表面內嵌T型槽裝置,將無地基底座11上表面分割成2部分,側墻輸送線12,位于無地基底座11上端,且數量至少為I個,可以活動升降,用于托住吊入側墻組對裝置I內的側墻,啟動運輸功能調整位置,接著安裝上邊梁與側柱;第一焊接單元體13,位于側墻組對裝置I內部,設置于無地基底座11上部,用于定位和夾緊上邊梁、側柱的焊接位置;壓緊龍門14位于側墻組對裝置I上端,對準工件相對位置后通過與側柱擠壓,對上邊梁及側柱壓緊,固定側墻,并人工點焊,完成組對焊接。
[0031]本實施例中,壓緊龍門14的個數為兩個,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本實施例不對此個數進行限定,可以為3個或4個,可根據生產需要自行限定。
[0032]圖3示出了側墻焊接裝置2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側墻焊接裝置2包括:第二焊接單元體23、焊接龍門21和自動焊機22。位于側墻焊接裝置內部的側墻輸送線可以活動升降,用于托住吊入側墻焊接裝置2內的側墻,與側墻組對裝置I的側墻輸送線相連接,啟動運輸功能,側墻輸送線運輸側墻到位并落入第二焊接單元體23;第二焊接單元體23,位于側墻焊接裝置2內部,設置于無地基底座11上部,第二焊接單元體23內含有氣動夾具,可定位并固定住側墻,夾緊后進入焊接狀態;焊接龍門21位于側墻焊接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動,用于校準自動焊機與焊接點的垂直位置;自動焊機22,裝置在焊接龍門21上,且數量至少為I個,自動焊機22內設置跟蹤裝置,通過此跟蹤裝置,焊接龍門21移動駛入到需要焊接處上方,自動焊機22進行對側墻的自動焊接。
[0033]圖4示出了側墻補焊裝置3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側墻補焊裝置3包括:第三焊接單元體33、行走龍門31和工業機器人32。第三焊接單元體33,位于側墻補焊裝置3內部,設置于無地基底座11上部,可以在無地基底座11上表面內嵌T型槽裝置中直線移動;行走龍門31,位于側墻補焊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水平方向直線移動;工業機器人32,裝置在行走龍門31上,用于補焊側墻。
[0034]本實施例中,第三焊接單元體33在無地基底座11上表面T型槽內直線移動,用于固定夾緊側墻,配合行走龍門31和工業機器人32,焊接機車的斜撐,并進行側墻的補焊工作。
[0035]圖5a_圖5c示出了側墻翻轉裝置4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a_圖5c所示,側墻翻轉裝置4包括:升降橫梁42、翻轉框架43和翻轉夾具44,其中,所述升降橫梁42的個數為兩個,分別位于翻轉框架43的兩端,并且與翻轉框架43連接所述升降橫梁42可以垂直上下升降調節橫梁高度;翻轉框架43用于在± 180°范圍內翻轉側墻;翻轉夾具44安裝在翻轉框架43上,用于夾緊側墻。
[0036]圖8示出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俯視圖,如圖8所示,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包括:反面傳送線51、升降車52、氣動夾緊機構53、傾斜支撐54、導向裝置55和連鐵焊接平臺56。連鐵焊接平臺56可行走靠近側墻,方便自動焊機22進行連鐵的長焊縫焊接;反面傳送線51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內部,與側墻補焊裝置3內部側墻輸送線相連接,用于傳輸側墻;升降車52位于兩個反面傳輸線51之間,用于托起側墻及接取被翻轉的側墻;氣動夾緊機構53位于連鐵焊接平臺56底端的兩側,可以擺動至上邊梁上方,導向氣缸壓緊上邊梁,完成對側墻角度傾斜固定;傾斜支撐54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上,數量為6個,用于傾斜角度支撐側墻;導向裝置55位于反面焊接側墻上,側墻輸送至側墻反面焊接裝置5內部準確位置后自動停止、定位,導向裝置55擺動至90°,側墻反面焊接工作完畢后,導向裝置55升起,反面傳送線51會把側墻運輸至側向調修裝置6后,導向裝置55落下。
[0037]本實施例中,側墻通過側墻補焊裝置3中的側墻輸送線輸送進入側墻翻轉裝置4,待升降車52將側墻舉升至1.1米處,并行走至翻轉機中心時,操作側墻翻轉裝置4中的升降橫梁42,下降并控制翻轉夾具44夾取側墻,待夾穩后,翻轉機升至最高點進行翻轉,翻轉框架43翻轉至180度,此時,側墻被翻轉180度。
[0038]在具體應用中,側墻翻轉04可以用書頁式翻轉機代替,減去大跨度龍門和傳送升降車52,這樣可以節約成本,但占地面積會加大,這需要與需求方達成共識方可實現。
[0039]如圖6和圖7所示,以P70車型為例,側墻通過側墻翻轉裝置4翻轉完畢后,落入升降車52上,6個傾斜支撐54立起,接著控制傳送升降車52緩緩下降,使傾斜支撐54卡在上邊梁的下沿,然后繼續下降,使另一側落在反面傳送線51上,形成5°的傾角,接著氣動夾緊機構53擺動至上邊梁上方,導向氣缸壓緊上邊梁,完成對側墻5°傾斜的固定;最后開始進行對P70側墻的反面下坡自動焊接。反面焊接完成后升降車52升起,拖住側墻后,氣動夾緊機構53打開,使側墻落在升降車52上,傾斜支撐54收回,升降車52載著側墻移動至翻轉二工位。接著傳送升降車52再下降,使側墻落在翻轉二工位的反面傳送線51上,并開始進行側墻的反面附屬鉤件焊接及側墻反面補焊工作。
[0040]焊接完成后,側墻翻轉04重復之前的動作,使側墻翻轉回0°位置。接著落入升降車52上,然后再由升降車落至反面傳送線51上。導向裝置55升起,反面傳送線51啟動,把側墻運輸至側墻調修裝置6 (未示出)后,導向裝置55落下。
[0041 ]本實施例中,以C70E車型為例,除以上工作流程,需要焊接連鐵,側墻翻轉裝置4翻轉至80°,如圖6,連鐵焊接平臺56可行走靠近側墻,方便自動焊機進行連鐵的長焊縫焊接。
[0042]圖9示出側墻調修裝置6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側墻調修裝置6包括:油缸支撐61、調修平臺62和調修龍門63和下壓油缸64。油缸支撐61位于無地基底座11上方,與調修平臺62連接,數量為I個;在側墻被輸送至工作位置時,側墻輸送線12落下,使側墻落在調修平臺62上,準備調修側墻;調修龍門63位于側墻調修裝置6的上端,待側墻被輸送入工作位置后,調修龍門63駛入;下壓油缸64安裝于調修龍門63上,數量為2個,下壓油缸64與油缸支撐61相互配合,對側墻進行正負撓度的矯形,調修完成后測量,符合標準后,天車吊離生產線,完成一個側墻的組裝焊接生產。
[0043]本實用新型采用U型傳輸線路,把以往反面焊接工位、連鐵自動焊工位和側墻翻轉整合到一起,適應C70,C80、P70等多種機車側墻的組裝焊接,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U型傳輸線路,空間利用率高,簡短了生產線的長度,并采用底部無地基底座,使整個生產線可形成模塊化生產,適應各種新舊廠房。
[0044]本實用新型不同以往的側墻生產線,具有高柔性化生產,適應C70,C80、P70等多種機車側墻的組裝焊接。此外,還把以往反面焊接工位、連鐵自動焊工位和側墻翻轉整合到一起,即滿足各種車型的工藝需求,又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避免了設備閑置的問題。
[0045]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側墻組對裝置、側墻焊接裝置、側墻補焊裝置、側墻翻轉裝置、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和側墻調修裝置,所述側墻組對裝置用于火車側墻兩兩配對,所述側墻焊接裝置位于所述側墻組對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組對后對側墻組進行焊接,并與側墻組對裝置連接;所述側墻補焊裝置位于側墻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焊接裝置焊接完畢之后進行補焊,并與側墻焊接裝置連接;所述側墻翻轉裝置位于側墻補焊裝置的后端,用于在側墻補焊裝置補焊完畢之后翻轉側墻,并與側墻補焊裝置連接;所述側墻反面焊接裝置與側墻翻轉裝置對應設置,用于在側墻翻轉裝置翻轉側墻完畢之后進行反面焊接,并與側墻翻轉裝置連接;所述側墻調修裝置位于側墻反面焊接裝置的后端,用于校正,并與側墻反面焊接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組對裝置包括:無地基底座、側墻輸送線、第一焊接單元體和壓緊龍門,所述側墻輸送線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可活動升降;所述第一焊接單元體,用于定位和夾緊上邊梁和側柱的焊接位置;所述壓緊龍門位于所述無地基底座的上端,用于固定側墻。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焊接裝置,包括:第二焊接單元體、焊接龍門和自動焊機,所述第二焊接單元體,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所述第二焊接單元體包括氣動夾具,用于定位并固定住側墻;所述焊接龍門位于側墻焊接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動;所述自動焊機設置在焊接龍門上,用于對側墻進行自動焊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補焊裝置,包括:第三焊接單元體、行走龍門和工業機器人,第三焊接單元33設置于無地基底座上部,可以在無地基底座上表面內嵌T型槽裝置中直線移動;所述行走龍門位于側墻補焊裝置本體上端,可以水平方向直線移動;所述工業機器人設置在行走龍門上,用于補焊側墻。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翻轉裝置,包括:升降橫梁、翻轉框架和翻轉夾具,所述升降橫梁與翻轉框架連接,所述升降橫梁可以垂直上下升降調節橫梁高度;所述翻轉框架用于翻轉側墻;所述翻轉夾具安裝在所述翻轉框架上,用于夾緊側墻。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反面焊接裝置,包括:反面傳送線、升降車、氣動夾緊機構、傾斜支撐和導向裝置,所述反面傳送線,用于傳輸側墻;所述升降車位于兩個反面傳輸線之間,用于托起側墻及接取被翻轉的側墻;所述傾斜支撐,用于傾斜角度支撐側墻。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墻組裝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調修裝置,包括:油缸支撐、調修平臺、調修龍門和下壓油缸,所述油缸支撐與所述調修平臺連接,所述調修龍門位于側墻調修裝置的上端,所述下壓油缸安裝于調修龍門上,所述下壓油缸與所述油缸支撐相互配合,對側墻進行正負撓度的矯形。
【文檔編號】B23K37/00GK205702944SQ20162046022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于向北, 趙世衍, 黨田崗, 崔日濤, 張大亮
【申請人】山東華櫻軌道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