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鎖式鉆夾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鉆夾頭中設有鉆體、夾爪、螺母,通過旋轉螺母從而帶動夾爪向前運動或向后運動而使鉆夾頭夾緊或松脫鉆具。鉆夾頭中自鎖結構是為了防止鉆夾頭在工作中時被其受到的反作用力作用而使得鉆具被松脫的結構,其一般由帶彈簧片的部件和處在鉆體上的齒進行配合。這種自鎖式鉆夾頭,在高速旋轉的場合下,有可能因離心力的作用,使自鎖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鎖式鉆夾頭,能夠在鉆夾頭工作中可靠地保持自鎖狀態。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自鎖式鉆夾頭,包括鉆體、螺母、夾爪、自鎖結構、旋轉套,所述自鎖結構包括一圈齒以及鎖件,所述鎖件具有與所述齒配合的鎖端,所述鎖件處在和螺母一起轉動的部件上,所述一圈齒處在鉆體上或處在和鉆體一起轉動的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圈齒的齒面是向著鉆夾頭的前方的,所述旋轉套連接有驅動所述鎖件、使鎖件的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的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一圈齒處在第一圈件上且處在第一圈件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圈件套在鉆體外,與鉆體過盈配合并支撐在鉆體上的臺階上。
進一步地,所述鎖件為處在套在鉆體外的第二圈件上的懸臂,所述第二圈件和螺母一起轉動,所述第二圈件具有處在所述一圈齒的齒面前方的懸臂基礎部分,所述懸臂延伸在懸臂基礎部分的圓周方向上。
進一步地,所述螺母外固定連接螺母套,所述第二圈件通過鍵槽配合設置在螺母套的前部。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鎖件、使鎖件的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的部件為第三圈件,其包圍在鉆體外并處在第一圈件的前方,所述懸臂具有向前的凸起,第三圈件具有與所述向前凸起配合的圈面,以壓迫懸臂,使所述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第三圈件具有與所述凸起配合的讓位槽,以使所述鎖端能復位而脫離齒。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鎖件、使鎖件的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的部件為第三圈件,其包圍在鉆體外并處在第一圈件的前方,所述懸臂具有向前的凸起,第三圈件具有與所述向前凸起配合的圈面,以壓迫懸臂,使所述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第三圈件具有與所述凸起配合的讓位槽,以使所述鎖端能復位而脫離齒,且所述第三圈件的圈面在第二圈件的前部對第二圈件進行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鎖件、使鎖件的鎖端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的部件通過鍵槽配合與旋轉套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螺母外固定連接螺母套,所述第二圈件通過鍵槽配合設置在螺母套的前部,且所述螺母套設置所述鍵槽配合的槽,所述槽的長度與鉆夾頭從自鎖狀態到自鎖狀態時,旋轉套相對于螺母旋轉的角度相對應,所述旋轉套設置有與所述槽配合的鍵。
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鉆夾頭高速工作中離心力帶來的對自鎖結構的影響,提高自鎖結構的工作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2為圖1中螺母套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第三圈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第二圈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第一圈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鉆體設置自鎖結構后的組合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自鎖結構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鎖式鉆夾頭,包括鉆體1、螺母3、夾爪4、自鎖結構、旋轉套2,所述自鎖結構包括一圈齒51以及鎖件60,所述鎖件60具有與所述齒51配合的鎖端63,所述鎖件60處在和螺母3一起轉動的部件上,所述一圈齒51處在鉆體1上或處在和鉆體1一起轉動的部件上,如圖1、7所示,所述一圈齒51的齒面是向著鉆夾頭的前方的,所述旋轉套2連接有驅動所述鎖件60、使鎖件的鎖端63插入到所述一圈齒的齒中的部件。
所述一圈齒51處在第一圈件5上且處在第一圈件5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圈件5套在鉆體1外,與鉆體過盈配合并支撐在鉆體上的臺階11上。
所述鎖件60為處在套在鉆體外的第二圈件6上的懸臂,可以是彈簧片,所述第二圈件6和螺母3一起轉動,所述第二圈件6具有處在所述一圈齒的齒面前方的懸臂基礎部分64,所述懸臂延伸在懸臂基礎部分64的圓周方向上。
所述螺母3外固定連接螺母套9,螺母套9套在螺母3外并過盈配合,將兩個螺母半體合成一個完整螺母3。所述第二圈件6通過鍵槽配合設置在螺母套9的前部。附圖標號92為螺母套9上的進行所述鍵槽配合的槽,附圖標號61為所述第二圈件6上的進行所述鍵槽配合的鍵。所述槽92的長度與鉆夾頭從自鎖狀態到自鎖狀態時,旋轉套2相對于螺母3旋轉的角度相對應,所述旋轉套設置有與所述槽92配合的鍵,使所述槽92一槽兩用。所述螺母套9上設置懸臂90,懸臂90設置與旋轉套內壁上的兩個分別對應自鎖狀態和非自鎖狀態的凹槽連接的凸起91,以使旋轉套2在這兩個狀態時保持位置及與螺母套9連接。旋轉套上的鍵與螺母套9上的槽92的配合則能夠在鉆夾頭進入自鎖狀態時,使旋轉套2能帶動螺母3正向旋轉以及在鉆夾頭從自鎖狀態轉換到非自鎖狀態后帶動螺母3反向旋轉。
所述驅動鎖件60、使鎖件的鎖端63插入到所述一圈齒51的齒中的部件為第三圈件7,其包圍在鉆體1外并處在第一圈件5的前方,所述鎖件60具有向前的凸起62,第三圈件7具有與所述向起凸起62配合的圈面70,以壓迫懸臂,使所述鎖端63插入到所述一圈齒51的齒中,第三圈件7具有與所述凸起62配合的讓位槽72,以使所述鎖端63能復位而脫離齒,且所述第三圈件7的圈面70在第二圈件6的前部對第二圈件6進行限位。
所述第三圈件7通過鍵槽配合與旋轉套2連接,附圖標號71為進行所述鍵槽配合的槽,旋轉套2內壁則設置相應的鍵。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