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鋁合金輪轂的生產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壓機。
背景技術:
摩托車鋁合金輪轂在生產過程中,為提高其力學性能,一個重要的工序就是淬火,由于淬火高溫易導致輪轂產生不規則變形,必須通過校正工序使輪轂滿足技術要求。校正的要求是確保鼓部端面達到基準面的尺寸要求,校正一般采用壓機,并根據輪轂結構,配以不同的下工裝來進行校正生產,以滿足生產要求。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校正輪轂的壓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支撐板a10、固定在支撐板上的下墊板a20、安裝在下墊板上的下工裝a30、位于下工裝上方的上壓模板a41、安裝在機架頂部用于驅動上壓模板升降的a42液壓升降機構;輪轂b定位在下工裝上,由下行的上壓模板對輪轂進行校正。圖1中所述壓機,相同產品與下工裝一一對應,以確保下工裝面與下墊板之間的高度符合工藝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使用壓機對不同型號的輪轂進行校正,必須更換下工裝,導致效率低下,且無法滿足不同產品混線自動化生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壓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支撐板、固定在支撐板上的下墊板、安裝在下墊板上的下工裝、位于下工裝上方的上壓 模板、安裝在機架頂部用于驅動上壓模板升降的液壓升降機構;所述下工裝活動安裝在下墊板上,所述支撐板上設有驅動下工裝升降的升降機構;所述支撐板上安裝有橫向移動機構,橫向移動機構上設有多塊高度不同且橫向分布的墊塊,墊塊位于下工裝的下方。
按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壓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升降機構驅動下工裝進行舉升動作,然后,橫向移動機構根據要求自動將合適的墊塊移動到下工裝的下面對應位置,之后,升降機構帶動下工裝下降,下工裝的底部靠在墊塊上,實現下工裝定位,同時也確保了下工裝面到下墊板面的高度尺寸要求。
作為本實用新型對支撐板的一種說明,所述機架的底部設有機座,所述支撐板通過第一立柱固定在機架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對下墊板的一種說明,所述下墊板通過第二立柱固定在支撐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對下工裝的一種說明,所述下墊板開設通孔,下工裝活動配合在通孔內。所述下工裝的底部設有與墊塊上表面接觸的下凸部,下凸部的寬度等于或小于墊塊的寬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對升降機構的一種說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活動插設在支撐板中的升降桿、固定在升降桿頂部的升降頂板、固定在升降桿底部的升降底板、活塞桿與升降底板固定連接而缸體固定在機座上的升降氣缸;所述升降頂板承托下工裝。所述下工裝的底部呈臺階狀,升降頂板開設通孔,呈臺階狀的下工裝的底部配合在升降頂板的通孔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對橫向移動機構的一種說明,所述橫向移動機構包括橫向移動板、固定在橫向移動板上的齒條、與齒條嚙合的齒輪、輸出軸與 齒輪連接而機體固定在支撐板上的電機;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導軌,橫向移動板滑動配合在導軌上,所述墊塊固定在橫向移動板上。操作中,電機驅動齒輪旋轉,齒輪驅動齒條橫向移動,齒條帶動橫向移動板沿導軌橫向平移,橫向移動板帶動其上符合要求的墊塊平移至下工裝的正下方。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墊板的下方設計一套自動補償機構(包括升降機構、橫向移動機構、安裝在橫向移動機構上的多個墊塊),根據產品識別系統指令,自動在多個墊塊中選用合適的墊塊補償高度,并通過升降機構實現自動與下工裝對位,以滿足不同型號尺寸的輪轂進行校正作業,實現了不同產品的混線自動生產,提升了勞動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
a10、現有技術中壓機的支撐板;a20、現有技術中壓機的下墊板;a30、現有技術中壓機的下工裝;a41、現有技術中壓機的上壓模板;a42、現有技術中壓機的液壓升降機構;
b、輪轂;
10、支撐板;20、下墊板;30、下工裝;41、上壓模板;42、液壓升降機構;50、升降機構;51、升降桿;52、升降頂板;53、升降底板;54、升降氣缸;60、橫向移動機構;61、橫向移動板;62、電機;70、墊塊;80、機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壓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支撐板10、固定在支撐板上的下墊板20、安裝在下墊板上的下工裝30、位于下工裝上方的上壓模板41、安裝在機架頂部用于驅動上壓模板升降的液壓升降機構42;所述下工裝活動安裝在下墊板上,所述支撐板上設有驅動下工裝升降的升降機構50;所述支撐板上安裝有橫向移動機構60,橫向移動機構上設有多塊高度不同且橫向分布的墊塊70,墊塊位于下工裝的下方。
所述機架的底部設有機座80,所述支撐板10通過第一立柱固定在機架上。所述下墊板20通過第二立柱固定在支撐板10上。
所述下墊板20開設通孔,下工裝30活動配合在通孔內。所述下工裝30的底部設有與墊塊70上表面接觸的下凸部,下凸部的寬度等于或小于墊塊的寬度。
所述升降機構50包括活動插設在支撐板10中的升降桿51、固定在升降桿頂部的升降頂板52、固定在升降桿底部的升降底板53、活塞桿與升降底板固定連接而缸體固定在機座80上的升降氣缸54;所述升降頂板承托下工裝30。
所述橫向移動機構60包括橫向移動板61、固定在橫向移動板上的齒條、與齒條嚙合的齒輪、輸出軸與齒輪連接而機體固定在支撐板10上的電機62;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導軌,橫向移動板滑動配合在導軌上,所述墊塊70固定在橫向移動板上。
實際操作中,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設有輪轂校正高度自動補償機構的 壓機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在升降氣缸54的驅動下,升降機構50驅動下工裝30進行舉升動作;
第二,在電機62的驅動下,齒輪齒條的配合下,橫向移動板61根據要求自動將合適的墊塊70移動到下工裝30下凸部的正下方;
第三,升降機構50帶動下工裝30下降,下工裝30的下凸部靠在相應的墊塊70上,實現下工裝30的定位。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