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屬于汽車維修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對汽車進行維修時,如何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快速的拆裝是影響汽車維修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拆卸時,需要對拆卸下的制動鼓或輪轂移出,以方便對車輛的維修或者制動鼓或輪轂的維護,在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安裝時,則需要將制動鼓或輪轂移動至相應位置。
在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拆卸時需要用的設備是拆裝小車,拆裝小車上通常設有用于承托制動鼓或輪轂的承托板為弧形,從而方便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承托,由于不同類型的車輛的制動鼓或輪轂的大小不同,這就很容易造成承托板的直徑與制動鼓或輪轂的直徑不同并且差別較大時,承托板與制動鼓或輪轂的接觸面積很小,從而對制動鼓或輪轂的承托不穩,在拆裝小車移動時,制動鼓或輪轂會滑落,使用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制動鼓或輪轂的拆裝、操作方便的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車主體以及安裝在小車主體上的調節機構及承托板,承托板有間隔設置的多對,每對承托板對稱設置在調節機構兩側,承托板設置在調節機構上方且中部與調節機構轉動連接,調節機構用于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對承托板的位置進行調節,承托板的內端與調節機構之間設有彈性元件,承托板為中部下凹的弧形。
優選的,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升降機構以及平移機構,升降機構安裝在小車主體上,平移機構安裝在升降機構上,承托板安裝在平移機構上。
優選的,所述的平移機構包括平移架以及推動平移架移動的平移絲杠,平移架滑動安裝在升降機構上,平移絲杠的兩端轉動安裝在升降機構上,平移架上設有與平移絲杠相配合的平移螺母。
優選的,所述的平移架的兩側對稱設有安裝桿,安裝桿與承托板一一對應,承托板的中部轉動安裝在安裝桿上。
優選的,所述的平移絲杠上設有手輪。
優選的,所述的平移螺母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平移架的兩端。
優選的,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擺動臂以及升降絲杠,擺動臂的一端與小車主體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升降絲杠的下端轉動連接,小車主體上設有與升降絲杠相配合的升降螺母。
優選的,所述的小車主體上設有立柱,升降螺母安裝在立柱上方。
優選的,所述的承托板有間隔設置的兩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的有益效果是:
1、本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的有多對承托板,每對承托板分別對制動鼓或輪轂的兩側進行承托,由于承托板的中部轉動安裝,且承托板的內端與調節機構之間設有彈性元件,從而使承托板能夠根據制動鼓或輪轂的直徑自動調節,增大了承托板與制動鼓或輪轂的接觸面積,從而使承托板對制動鼓或輪轂的承托更加穩定,調節機構能夠調節承托板的高度,從而能夠使本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適用于不同高度、不同尺寸的制動鼓和輪轂的拆裝,適應范圍廣,并且結構簡單。
2、升降機構帶動承托板升降,平移機構帶動承托板移動,從而能夠調節承托板的位置,使承托板方便對不同高度不同尺寸的制動鼓和輪轂進行拆裝。
3、承托板的平移和升降均通過絲杠螺母副實現,結構簡單,調節方便,不容易損壞,而且絲杠螺母副能夠反向自鎖,制動鼓或輪轂的重量不會使承托板移動。
4、升降螺母安裝在立柱上,能夠使承托板的高度適中,從而減小承托板的調節距離,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平移機構的仰視示意圖。
圖中:1、小車主體 2、立柱 3、手輪 4、擺動臂 5、承托板 6、平移架 7、安裝桿 8、滾輪 9、升降絲杠 10、升降螺母 11、調節彈簧 12、平移絲杠。
具體實施方式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包括小車主體1以及安裝在小車主體1上的調節機構及承托板5,承托板5有間隔設置的多對,每對承托板5對稱設置在調節機構兩側,承托板5設置在調節機構上方且中部與調節機構轉動連接,調節機構用于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對承托板5的位置進行調節,承托板5的內端與調節機構之間設有彈性元件,承托板5為中部下凹的弧形。本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的有多對承托板5,每對承托板5分別對制動鼓或輪轂的兩側進行承托,由于承托板5的中部轉動安裝,且承托板5的內端與調節機構之間設有彈性元件,從而使承托板5能夠根據制動鼓或輪轂的直徑自動調節,增大了承托板5與制動鼓或輪轂的接觸面積,從而使承托板5對制動鼓或輪轂的承托更加穩定,調節機構能夠調節承托板5的高度,從而能夠使本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適用于不同高度、不同尺寸的制動鼓和輪轂的拆裝,適應范圍廣,并且結構簡單。
具體的:如圖1所示:小車主體1為長方體鋼板,小車主體1的下方設有四個滾輪8,從而方便通過小車對制動鼓或輪轂進行移動。小車主體1的左端設有立柱2,立柱2為長方體的筒狀,且立柱2的上端敞口設置。
調節機構設置在小車主體1的上方,調節機構包括升降機構以及平移機構,升降機構用于帶動承托板5升降,平移機構用于帶動承托板5左右移動,從而可以對承托板5的高度以及位置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種類車輛的要求。
承托板5為圓弧狀,在本實施例中,承托板5設置有兩對,兩對承托板5間隔設置。每對承托板5有兩塊,兩塊承托板5對稱設置在平移機構的前后兩側,且每對的兩塊承托板5間隔設置。
平移機構的兩側對稱設有安裝桿7,安裝桿7與承托板5一一對應。安裝桿7的內端與平移機構固定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安裝桿7為由內端至自由端逐漸向上的傾斜狀。承托板5的中部設有鉸接部,承托板5的鉸接部鉸接在安裝桿7的自由端,承托板5位于安裝桿7的上方。
如圖2所示:升降機構包括擺動臂4以及升降絲杠9,擺動臂4為開口向下的槽鋼,擺動臂4的右端鉸接在小車主體1的右端。升降絲杠9設置在擺動臂4與立柱2之間,升降絲杠9的上端鉸接在擺動臂4的左端,立柱2的上方轉動安裝有升降螺母10,升降絲杠9的下端穿過升降螺母10后伸入立柱2內,升降絲杠9與升降螺母10相配合,從而對擺動臂4進行升降。
如圖3所示:承托板5的內端與安裝桿7之間設有彈性元件,彈性元件為調節彈簧11,調節彈簧11的下端與安裝桿7固定連接,調節彈簧11的上端與承托板5固定連接。在將制動鼓或輪轂放置在承托板5上時,調節彈簧11會推動承托板5與制動鼓或輪轂的側面相貼合,從而增大承托板5與制動鼓或輪轂的接觸面積,使制動鼓或輪轂更加穩定。
如圖4所示:平移機構包括平移架6以及平移絲杠12,平移架6為開口向下的槽鋼,且平移架6的長度小于擺動臂4的長度,平移架6滑動安裝在擺動臂4外側。平移絲杠12的兩端均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擺動臂4的左右兩端,平移絲杠12的左端安裝有手輪3,通過手輪3可以轉動平移絲杠12,調節方便。平移架6的左右兩端均設有平移螺母安裝板,平移螺母安裝板上安裝有與平移絲杠12相配合的平移螺母,平移螺母有兩個,平移絲杠12通過平移螺母推動平移架6移動。安裝桿7安裝在平移架6的側面。
該制動鼓輪轂拆裝小車在使用時,通過升降螺母10來推動擺動臂4擺動,從而調節承托板5的高度,從而配合制動鼓或輪轂的高度,通過平移絲杠推動平移架6移動,從而帶動承托板5移動,從而對承托板5的位置進行調節,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能夠滿足不同尺寸、不同高度的制動鼓或輪轂的拆裝,適用范圍廣。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