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
背景技術:
人工沖床上下料不僅存在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而且還存在較高的生產風險,容易危害工人的人身安全,于是人們研發出可自動上下料的沖壓設備。現有的可自動上下料的沖壓設備往往結構復雜,作業時間相對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操作便利的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包括工作臺和位于工作臺一側的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自動上料裝置和單片取料裝置,所述單片取料裝置的一側通過弧形彎道與自動上料裝置相連,另一側與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相連;所述弧形彎道的入口設有自動上料裝置,所述弧形彎道的出口設有單片取料裝置,所述單片取料裝置與所述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之間設有自動檢測裝置;所述自動上料裝置設有橫向推進機構、料框運輸機構和縱向推進機構,所述橫向推進機構位于弧形彎道的入口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且與所述弧形彎道的入口之間設有僅供物料進入的空位;所述單片取料裝置設有橫向傳送機構和縱向傳送機構,所述橫向傳送機構所在的工作臺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弧形彎道的出口的下側,所述縱向傳送機構位于開口的下側;所述縱向推進機構將所述料框運輸機構上的物料推送至所述空位處,再由所述橫向推進機構將物料推送入所述弧形彎道的入口,所述縱向傳送機構于弧形彎道的出口將物料接住后,所述橫向傳送機構將物料傳送至所述自動檢測裝置上。
所述料框運輸機構內設有用于放置若干個料筐的儲槽,所述儲槽的槽口朝向與弧形彎道的入口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縱向推進機構設置在儲槽對應空位的下側。
所述料框運輸機構在其輸出方向設有料筐收集機構。
所述橫向傳送機構的送出方向與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相連。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操作便利,可以自動完成上料、檢測、沖壓和下料,大大的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進行詳細的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沖壓件自動上下料設備,包括工作臺1和位于工作臺1一側按工作方向依次設置的自動檢測裝置5和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6;所述工作臺1上設置有自動上料裝置2和單片取料裝置3,所述單片取料裝置3的一側經弧形彎道4與自動上料裝置2相連,另一側經自動檢測裝置5與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6相連;所述弧形彎道4的入口設有自動上料裝置2,所述弧形彎道4的出口設有單片取料裝置3。
所述自動上料裝置2包括料框運輸機構21、縱向推進機構22和橫向推進機構23,所述料框運輸機構21在其輸出方向設有料筐收集機構25,所述料框運輸機構21內設有用于放置若干個料筐的儲槽24;所述橫向推進機構23位于弧形彎道4的入口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且與所述弧形彎道4的入口之間設有 僅供物料進入的空位26;所述儲槽24的槽口朝向與弧形彎道4的入口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縱向推進機構22設置在儲槽24對應空位26的下側。
所述單片取料裝置3設有橫向傳送機構31和縱向傳送機構32,所述橫向傳送機構31所在的工作臺1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弧形彎道4的出口的下側,所述縱向傳送機構32位于開口的下側,所述橫向傳送機構31的送出方向與自動檢測裝置5相連,所述自動檢測裝置5和沖壓及自動下料裝置6相連。
工作時,先由縱向推進機構22將儲槽24內的料筐中的物料推送入空位26,再由橫向推進機構23將物料推送入弧形彎道4的入口,物料沿弧形彎道4進入單片取料裝置3,此時,縱向傳送機構32將物料接住,然后橫向傳送機構31將物料傳送至檢測裝置5進行檢測,檢測確定有物料,機械手再將物料送入沖床沖壓,沖壓完成后由自動下料裝置6完成自動下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技術方案以及方案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