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紫銅極片復合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多組鋰電池串聯后,為了保證鋰電池組的極片過電流效果,需要對紫銅極片上的部分區域做加厚處理,但是若不將兩個極片固定,就可能形成打火花的危險情況。目前,大部分的廠家或是還未使用激光焊接機復合紫銅極片,或是通過人工用一字起方式壓實,或是使用大型設備,上述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較高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紫銅極片復合焊接裝置,該焊接裝置結構簡單、焊接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升降平臺及托盤,所述的升降平臺與托盤之間通過升降柱相連,且升降平臺在升降柱上的高低位置可調,所述的升降平臺上設有定位柱及第一焊接軌道,所述升降平臺的上方設有壓板,所述的壓板上設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以及與第一焊接軌道相重合的第二焊接軌道,所述的第一焊接軌道及第二焊接軌道為鏤空結構。
所述的第一焊接軌道及第二焊接軌道的路徑與激光焊接機的焊點路徑吻合。
所述的第一焊接軌道及第二焊接軌道的路徑為曲線結構。
所述的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所述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別沿升降平臺的長度及寬度方向設置兩個,所述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用來定位待復合的紫銅極片。
所述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均可沿橫向或縱向平動。
所述的定位孔包括與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及與第二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為方形孔,所述的第二定位孔為圓形孔。
所述的升降平臺與托盤之間設有調節升降平臺高度的調節螺栓。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通過調節螺栓來控制升降平臺的高度,以適應激光焊接機的焦距要求;通過定位柱與定位孔的配合可以定位不同尺寸的紫銅極片;通過壓板可以將待復合的紫銅極片壓實;整個裝置結構簡單,焊接效果好,操作舒適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去除壓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一種紫銅極片復合焊接裝置,包括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升降平臺1及托盤2,升降平臺1與托盤2之間通過升降柱3相連,且升降平臺1在升降柱3上的高低位置可調,升降平臺1上設有定位柱及第一焊接軌道11,升降平臺1的上方設有壓板4,壓板4的作用是為了將兩個待復合的紫銅極片壓實,以保證焊接牢固;壓板4上設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以及與第一焊接軌道11相重合的第二焊接軌道41,第一焊接軌道11及第二焊接軌道41為鏤空結構。即壓板4上的第二焊接軌道41與升降平臺1上的第一焊接軌道11是鏤空且重合的。
進一步的,升降平臺1與托盤2之間設有調節升降平臺高度的調節螺栓5。通過控制調節螺栓5的高度來調整升降平臺1的高度,以使該高度適應激光焊接機的焦距要求。
進一步的,第一焊接軌道11及第二焊接軌道41的路徑與激光焊接機的焊點路徑吻合。也就是第一焊接軌道11及第二焊接軌道41是激光焊接機的焊接點軌跡。
優選的,第一焊接軌道11及第二焊接軌道41的路徑為曲線結構。本實施例采用的曲線結構主要是適應極片的形狀和保證焊接的效果。
進一步的,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分別沿升降平臺1的長度及寬度方向設置兩個,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用來定位待復合的紫銅極片。
更進一步的,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均可沿橫向或縱向平動,也就是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均可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動其位置,以適應不同尺寸的紫銅極片。
進一步的,定位孔包括與第一定位柱1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2及與第二定位柱1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43。定位孔與定位柱相配合,是為了將兩個待復合的紫銅極片的位置固定,
更進一步的,第一定位孔42為方形孔,第二定位孔43為圓形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固定住托盤2;其次,調節好第一定位柱12及第二定位柱13的位置,用壓板4將兩個待復合的紫銅極片壓在升降平臺1上;再使用調節螺栓5調整好升降平臺1的高度,以適應激光焊接機的焦距要求;最后激光焊接機沿焊接軌道開始激光焊接作業。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