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鉆床的防護組件。
背景技術:
軸承包括套筒以及鑲嵌在套筒上的若干個滾珠。為了增加耐磨性,往往將套筒采用銅制成。
套筒需要用鉆床在外壁上打安裝孔,用以放置滾珠。通過將一根支撐輥固定在鉆床的工作臺上,將套筒套設在支撐輥上,鉆床上的鉆頭下移,將套筒鉆孔,由于銅的材質特性,在鉆孔的過程中,會使銅屑飛濺。容易使銅屑濺到工人的眼睛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鉆床的防護組件,通過將安裝座固定在工作臺上,在安裝座上設置防護板,用以阻擋飛濺的銅屑,達到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鉆床的防護組件,包括安裝座、一端鉸接于安裝座上的防護板,所述安裝座通過第一螺栓固定于工作臺上,所述的防護板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的安裝槽內固定有透明板,所述防護板通過第二螺栓與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的安裝座上設置有定位柱和彈性件,所述的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定位柱、第二螺栓抵觸設置,所述的定位柱沿自身的軸向與安裝座滑動連接,所述的定位柱與防護板的側面抵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加工銅材質的套筒時,通過將防護板沿著鉸接處翻轉,使得防護板置于工人和套筒之間,繼而通過第二螺栓將防護板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固定在安裝座上,套筒上的銅屑飛濺出來落到防護板的透明板上,從而對工人的眼睛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工人可以透過透明板看到套筒的加工情況,用以提升生產效率,彈性件置于定位柱和第二螺栓之間,發生形變產生彈力,通彈力的作用,將定位柱頂靠在防護板上,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將防護板固定,從而免去了旋出或旋緊第二螺栓的繁瑣過程,使得工人操作更為便利。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護板朝向定位柱的一側開設有定位凹孔,所述的定位柱置于定位凹孔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凹孔的設置,增加了定位柱與防護板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摩擦力,從而使防護板的定位更為穩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護板的側面固定有擋板,所述的擋板的寬度方向朝向套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板的設置,使得飛濺的銅屑被擋板所阻擋,進一步增加了對工人的保護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防護板背對工作臺的一側設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的兩端通過插銷與防護板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加工鐵質或者塑料的套筒時,由于不會產生較小的細屑,從而不需要使用防護板,將防護板沿著鉸接處翻轉,使防護板置于套筒的下方,通過隔板對透明板進行保護,避免套筒掉落而造成透明板發生損壞。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透明板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降低了透明板的生產成本,同時使透明板擁有較低的質量,便于工人翻轉防護板,提升生產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將防護板沿著鉸接處翻轉,使得定位柱通過彈力的作用置于定位凹孔中,將防護板定位,工人可以透過透明板觀察套筒的加工情況,同時,加工套筒中產生的銅屑被透明板所阻擋,從而避免濺到工人的眼睛而造成安全事故;當不需要使用防護板時,通過隔板對透明板進行防護,避免套筒掉落而造成透明板發生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體現透明板與防護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體現隔板與防護板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體現定位凹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安裝座;11、橫板;12、豎板;21、防護板;22、安裝槽;23、透明板;24、擋板;31、第一螺栓;32、第二螺栓;33、銷軸;34、螺紋孔; 4、隔板;41、插銷;51、定位凹孔;52、定位柱;53、彈性件;6、套筒;7、工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一種防護組件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防護組件,包括安裝座1,安裝座1呈L形設置,包括一體化設置的橫板11和豎板12,橫板11的長度方向水平放置,豎板12的長度方向沿豎直方向設置。
第一螺栓31穿過橫板11并與工作臺7螺紋連接,將橫板11固定在工作臺7上。
豎板12通過銷軸33鉸接有一個呈長方體設置的防護板21,在防護板21中開設有一個矩形的安裝槽22,安裝槽22內固定有一個透明板23,透明板23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在橫板11和豎板12上均開設有一個螺紋孔34,螺紋孔34內依次放入定位柱52、彈性件53,第二螺栓32和螺紋孔34螺紋連接,使彈性件53置于定位柱52和第二螺栓32之間。定位柱52呈圓柱形設置,定位柱52遠離第二螺栓32的一端呈半球形設置。將定位柱52呈半球形的一端從螺紋孔34中伸出。彈性件53優選為彈簧。
防護板21的側面開設有一個定位凹孔51,使定位柱52呈球形的一端置于定位凹孔51中。第二螺栓32通過螺紋的作用,往靠近定位柱52的方向移動,將彈性件53壓縮,產生彈力,定位柱52通過彈力的作用頂靠在定位凹孔51中。使定位柱52與定位凹孔51的內壁產生一定的摩擦力,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將防護板21定位。
兩個螺紋孔34置于銷軸33的兩側,并使兩個螺紋孔34的軸心、銷軸33的軸心的連線呈直角設置。
防護板21的兩個側面固定有擋板24,擋板24呈方體設置,且與防護板21一體化設置。擋板24的寬度方向朝向套筒6并與防護板21的表面垂直設置。
在防護板21背對工作臺7的一側通過銷軸33連接有一個呈長方體設置的隔板 4,隔板 4的兩側邊通過插銷41與防護板21連接。通過隔板 4對透明板23起到保護作用。
使用時,通過將防護板21沿著銷軸33的軸向翻轉,使得防護板21上的定位凹孔51與橫板11上的定位柱52脫離,隨著防護板21的繼續移動,使防護板21的側面與豎板12上的定位柱52的半球形端部抵觸,定位柱52沿自身的軸向發生位移,繼而使定位凹孔51與定位柱52對應,定位柱52通過彈簧的彈力作用頂靠在定位凹孔51中,將防護板21定位。再將插銷41從隔板 4上取出,使隔板 4與防護板21分離。工人在加工銅質的套筒6時產生的銅屑濺到透明板23上、防護板21上以及擋板24上,而不會濺到工人的眼睛,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工人可以透過透明看觀察套筒6的加工情況,提升生產效率。
當不需要使用防護板21時,將隔板 4置于防護板21背對工作臺7的這一側,通過插銷41將隔板 4固定在防護板21上,繼而將防護板21沿著銷軸33的軸心翻轉,使橫板11上的定位柱52與定位凹孔51配合,將防護板21定位,避免防護板21上方的套筒6在加工過程中掉落而對透明板23造成損壞。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