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夾具,尤其涉及滑塊式夾具。
背景技術:
在當今市場經濟下,以高質量、低成本求生存,手動泵加工質量要求較高,而且批量加工更需簡易高效加工夾具。原車削該泵體零件時用四爪夾持,不僅裝夾困難、而且質量不穩定,廢品較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夾具裝夾困難的缺點,提供滑塊式夾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滑塊式夾具,包括座體,座體中間位置設有安裝工件的腔體,座體上還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與腔體連通,第一凹槽底面設有向內傾斜的第一傾斜面,第一凹槽內設有用于抓緊工件的滑塊,座體上還設有拉桿機構,拉桿機構與滑塊鉸接。本實用新型的滑塊滑動在第一凹槽來夾緊工件,由于安裝滑塊的第一凹槽內壁為斜面,滑塊越往下滑滑塊就會夾的越緊。
作為優選,第一凹槽為T形第一凹槽,腔體相對兩側面都設有第一凹槽,相對兩第一凹槽相互對稱。T形第一凹槽固定滑塊牢靠,第一凹槽對稱設置使得第一凹槽內的滑塊也對稱設置,相互對稱的滑塊夾緊工件時,工件兩側受力均勻,保證工件的穩定形,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作為優選,滑塊的一側面設有與第一傾斜面接觸的第二傾斜面,滑塊的另一側面設有鋸齒。滑塊的第二傾斜面也是滑塊能夠更好的在第一凹槽內運動,滑塊上的鋸齒使得滑塊夾緊工件牢靠。
作為優選,座體底部設有與腔體連通的安裝孔,拉桿機構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安裝在安裝孔內,固定板兩側都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一端與固定板鉸接,連接桿另一端與滑塊鉸接。固定板不僅用于支撐工件,固定板還用于連接滑塊并帶動所有滑塊一起移動。
作為優選,滑塊下端設有第二凹槽,滑塊上設有用于連接滑塊與連接桿的銷軸,銷軸穿過第二凹槽并將連接桿固定在第二凹槽內。連接桿安裝在滑塊內并通過銷軸連接,連接桿和滑塊之間連接牢靠。
作為優選,固定板上設有連接液壓機床的拉桿,拉桿與固定板固定連接,拉桿露出座體下端面。拉桿用于連接液壓機床并通過該拉桿來帶動滑塊滑動,實現滑塊夾緊工件或者分離工件。
作為優選,座體底部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底部與第二凹槽連通,環形凹槽方便本夾具安裝在機床上,使得本夾具固定牢靠。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彌補了現有液壓四爪等夾具裝夾困難及不可調節的弊端。它定位夾緊方便、裝夾快速,操作方便,夾緊工件牢靠不易松動,加工出的產品合格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夾緊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0—座體、11—滑塊、12—拉桿機構、101—腔體、102—第一凹槽、103—安裝孔、104—環形凹槽、111—第二傾斜面、112—鋸齒、113—、121—固定板、122—連接桿、123—銷軸、124—拉桿、1021—第一傾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滑塊式夾具,如圖1-3所示,包括座體10,座體10中間位置設有安裝工件的腔體101,腔體101為長方體腔體,腔體101用于安裝待夾緊的工件,本實施例的工件為手動泵的泵體,座體10上還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凹槽102,本實施例底座10上設有四個第一凹槽102,第一凹槽102與腔體101連通,腔體101的四個側面都設有一個第一凹槽102,第一凹槽102底面設有向內傾斜的第一傾斜面1021,第一凹槽102內設有用于抓緊工件的滑塊11,座體10上還設有拉桿機構12,拉桿機構12與滑塊11鉸接,拉桿機構12拉動滑塊11,滑塊11在座體10的第一傾斜面1021上向腔體10中心收容,從而使得滑塊11夾緊工件。
第一凹槽102為T形第一凹槽,腔體101相對兩側面都設有第一凹槽102,相對兩第一凹槽102相互對稱,使得泵體在被夾緊時其兩側面受力均勻,提供泵體在夾具上的穩定性。
滑塊11的一側面設有與第一傾斜面1021接觸的第二傾斜面111,滑塊11的另一側面設有鋸齒112,鋸齒112設在滑塊11的上端部。
座體10底部設有與腔體連通的安裝孔103,本實施例的安裝孔103為長方體安裝孔103,拉桿機構12包括固定板121,固定板121安裝在安裝孔103內,固定板121兩側都設有連接桿122,連接桿122一端與固定板121鉸接,連接桿122另一端與滑塊11鉸接。
滑塊11下端設有第二凹槽113,滑塊11上設有用于連接滑塊11與連接桿122的銷軸123,銷軸123穿過第二凹槽113并將連接桿122固定在第二凹槽113內。
固定板121上設有連接液壓機床的拉桿124,拉桿124與固定板121固定連接,拉桿124垂直在固定板121的底面上,拉桿124與固定板121之間通過螺帽固定,拉桿124露出座體10下端面,放便拉桿124與液壓機床上的液壓系統連接。
座體10底部設有環形凹槽104,環形凹槽104底部與第二凹槽113連通。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