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安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安裝設備的找平器。
背景技術:
在基礎上安裝設備經常采用墊鐵安裝法,墊鐵安裝法適用廣泛、調整方便、操作簡單,是一種最傳統、最常見的安裝方法。
一般來講,平墊鐵、斜墊鐵等的表面精度或光潔度質量較差,所以,在實際施工時,為了保證設備的水平誤差在技術要求的誤差范圍內,需要反復增、減或更換墊鐵來進行細微的誤差調整,尤其是在基礎與設備底座間預留的二次灌漿層距離較大,需要墊較多的平墊鐵、斜墊鐵等的情況下,這種增、減或更換墊鐵的操作更多,甚至需要多次將設備吊起、落下,不但致使施工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下,還給施工人員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便于施工人員對設備進行找正調平的裝置,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安裝設備的找平器,該找平器能夠使施工人員方便地對設備進行找正調平,從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安裝設備的找平器,包括:
用于與設備的底面接觸的上滑塊,所述上滑塊為楔形,具有水平的上表面和傾斜的下表面,所述上滑塊的兩側均設置有豎向的導向板;
與所述上滑塊相配合的下滑塊,所述下滑塊具有傾斜的上表面,所述下滑塊的內部開設有螺母安裝腔;
與所述下滑塊滑動連接的底座,所述下滑塊在所述底座內沿水平方向滑動,所述底座的底面與所述上滑塊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底座的兩側開設有滑槽,所述導向板位于所述滑槽內;
與所述底座轉動連接的傳動絲杠,所述傳動絲杠的軸線水平設置,所述傳動絲杠上套設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母安裝腔內。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傳動絲杠的操作端設置有與套筒扳手配合的軸頭。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傳動絲杠的操作端設置有穿插撬棍的通孔。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底座上安裝有U型套,所述U型套的敞口朝上,所述U型套為耐磨件,所述傳動絲杠的軸頸枕在所述U型套上。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導向板的兩側邊均設有側滑板,所述側滑板為耐磨件。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側滑板由沉頭螺釘固定連接在所述導向板上。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導向板由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上滑塊上。
優選地,在上述找平器中,所述螺母為圓柱形。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找平器中,傳動絲杠與底座轉動連接,套設在傳動絲杠上的螺母位于下滑塊內部的螺母安裝腔內,下滑塊在底座內沿水平方向滑動,由于上滑塊具有傾斜的下表面,下滑塊具有傾斜的上表面,且下滑塊與上滑塊相配合設置,所以,上滑塊在下滑塊的帶動及導向板的引導下,可以沿著豎直方向移動。施工人員根據已知的每轉動一圈傳動絲杠所對應的上滑塊移動量,即可方便地對設備進行找正調平,提高工作效率,這樣便可避免通過過多的增、減或更換墊鐵的操作,從而降低了安裝設備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找平器的正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圖1中件5的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左視圖;
圖6是圖1中件3的剖視圖;
圖7是圖1中件9的半剖圖。
圖中標記為:
1、傳動絲杠;2、底座;3、下滑塊;31、螺母安裝腔;4、導向板;5、上滑塊;6、U型套;7、側滑板;8、螺栓;9、螺母;10、沉頭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參見圖1~圖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找平器的正視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的左視圖;圖4是圖1中件5的示意圖;圖5是圖4的左視圖;圖6是圖1中件3的剖視圖;圖7是圖1中件9的半剖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安裝設備的找平器包括傳動絲杠1、底座2、下滑塊3和上滑塊5。
其中,上滑塊5為楔形,用于與設備的底面接觸,具有水平的上表面和傾斜的下表面,上滑塊5的兩側均設置有豎向的導向板4;
下滑塊3與上滑塊5相配合,具有傾斜的上表面,下滑塊3的內部開設有螺母安裝腔31;
下滑塊3與底座2滑動連接,可在底座2內沿水平方向滑動,底座2的底面與上滑塊5的上表面平行,底座2的兩側開設有滑槽(圖中未標記),導向板4位于滑槽內;
傳動絲杠1與底座2轉動連接,傳動絲杠1的軸線水平設置,傳動絲杠1上套設有螺母9,螺母9位于螺母安裝腔31內。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找平器的工作原理為:
將底座2放置在需要安裝設備的基礎上,轉動傳動絲杠1,由于套設在傳動絲杠1上的螺母9位于下滑塊3的螺母安裝腔31內,所以,下滑塊3在螺母9的帶動下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上滑塊5傾斜的下表面與下滑塊3傾斜的上表面貼合,而固定在上滑塊5兩側的導向板4位于底座2的滑槽內,于是,上滑塊5將沿著豎直方向移動。
本實施例中,傳動絲杠1每旋轉一圈,上滑塊5則垂直上升或下降1mm,找平器的設計總行程為100mm。安裝設備時,在設備底面的拐角各安裝一臺找平器,一般需要4~6臺,借助水準儀測量各找平器中上滑塊5的上表面的實測高值,然后計算各實測高值與設備底面的標準高值的數值差,調整時遵循“找出決定差值的最大拐角,該拐角主調,對面拐角輔調,相鄰拐角微調”的調整規律,即可快速地將設備整體找正調平,提高工作效率。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施工人員根據已知的每轉動一圈傳動絲杠1所對應的上滑塊5的移動量,即可方便地對設備進行找正調平,提高工作效率,這樣便可避免通過過多的增、減或更換墊鐵的操作,從而降低了安裝設備的勞動強度。
參見圖1,為了便于施工人員轉動傳動絲杠1,本實施例中,傳動絲杠1的操作端設置有與套筒扳手配合的軸頭(圖中未標記)和用于穿插撬棍的通孔(圖中為標記)。
為了減小傳動絲杠1與底座2間的摩擦,可以通過軸承將傳動絲杠1安裝在底座2上,還可以如圖2所示,在底座2上安裝U型套6,U型套6的敞口朝上,傳動絲杠1的軸頸枕在U型套6上,其中,U型套6為耐磨件。
參見圖4,為了便于拆裝或更換導向板4,本實施例中,導向板4由螺栓8固定連接在上滑塊5上。
導向板4的兩側邊磨損嚴重后將影響找平器的調整精度,而如果整體更換導向板4又會造成過多的材料浪費,為此,可以在導向板4的兩側邊均設側滑板7,側滑板7為耐磨件,如圖4和圖5所示,側滑板7由沉頭螺釘10固定連接在導向板4上。
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螺母9為圓柱形,這樣在加工螺母安裝腔31時較為方便,且對下滑塊3強度的破壞較小。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