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異形結構的鋁型材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別具風格的各種建筑物拔地而起,這些建筑物采用的主要材料之一便是鋁型材。目前鋁型材的結構越來越精細,寬厚比大,模腔和模芯兩者空間位置復雜,由于金屬擠出模孔時流速不同,容易造成型材的扭擰、波浪、彎曲裂痕等問題。因此設計出優質的,適于規模生產的模具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型材模具,采用該模生產出來的鋁型材,質量高,表面光滑,且模具使用壽命長,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鋁型材模具,包括導流板、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流板為對稱開設的四導流孔結構,上、下導流孔截面為扇形結構,左、右導流孔截面為錐形孔。導流板的分流為斜面向外過渡,以減少邊緣部分鋁金屬流動阻力。高溫鋁金屬經本導流板進行了第一次變形,能使模具條各部分的導流孔鋁金屬流動更加均勻。導流板裝設在機頭內,位于上模的后側,且與上模接觸。
所述上模,其中公頭截面如圖1所示,即公頭分流板上開設有由上條形模孔、下條形模孔、左條形模孔和右條形模孔連接構成的長方形框式鋁合金通孔。分流板上,且位于左條形模孔的左側開設有第一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一燕尾槽形裝配孔的上條形孔和下條形孔分別與左條形模孔和下條形模孔為一整體結構,且相通。分流板上,且位于右條形模孔的右側開設有第二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二燕尾槽形裝配孔的上條形孔和下條形孔分別與右條形模孔和前條形模孔為一整體結構,且相通。分流板上,且位于上條形模孔的前側分別開設有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的左條形孔和右條形模孔分別與左條形模孔和上條形模孔相通,第四燕尾槽形裝配孔的左條形模孔和右條形模孔分別與前條形模孔和左條形模孔相通。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和第四燕尾槽裝配孔結構相通。分流板上,下條形模孔的右側延長段的前側開設有第一豎直條孔、第二豎直條孔和第三豎直條孔。第一、第二和第三豎直條孔分別與延長段相通。第一豎直條孔的上端有右拐臂,第三豎直條孔的前端有左拐臂,第二豎直條孔的前端橫向開設的水平條孔,從而形成第五燕尾槽形裝配孔和第六燕尾槽形裝配孔。
上模與下模扣合,通過多個螺絲連接固定。公頭插入下模的出料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生產出的鋁型材無扭擰、無波浪、無彎曲和裂痕,質量好,外觀美。另外該模具使用壽命長,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導流板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公頭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鋁型材模具,包括導流板1、上模2和下模3,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流板1為對稱開設的四導流孔結構,上、下導流孔4截面為扇形結構,左、右導流孔5截面為錐形孔。導流板1的分流為斜面向外過渡,導流板1裝設在機頭內,位于上模的后側,且與上模接觸。
所述上模2,其中公頭6截面如圖1所示,即公頭分流板7上開設有由上條形模孔8、下條形模孔9、左條形模孔10和右條形模孔11連接構成的長方形框式鋁合金通孔12。分流板7上,且位于左條形模孔10的左側開設有第一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一燕尾槽形裝配孔的上條形孔13和下條形孔14分別與左條形模孔10和下條形模孔9為一整體結構,且相通。分流板7上,且位于右條形模孔11的右側開設有第二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二燕尾槽形裝配孔的上條形孔15和下條形孔16分別與右條形模孔11和上條形模孔8為一整體結構,且相通。分流板7上,且位于上條形模孔8的前側分別開設有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裝配孔。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的左條形孔23和右條形孔24分別與左條形模孔10和上條形模孔8相通,第四燕尾槽形裝配孔的左條形孔25和右條形孔26分別與上條形模孔8和右條形模孔11相通。第三燕尾槽形裝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裝配孔結構相同。分流板7上,下條形模孔9的右側延長段21的前側開設有第一豎直條孔20、第二豎直條孔17和第三豎直條孔18。第一、第二和第三豎直條孔分別與延長段21相通。第一豎直條孔20的上端有右拐臂27,第三豎直條孔18的前端有左拐臂19,第二豎直條孔17的前端橫向開設的水平條孔22,從而形成第五燕尾槽形裝配孔28和第六燕尾槽形裝配孔29。
上模2與下模3扣合,通過多個螺絲連接固定。公頭6插入下模3的出料孔30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