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設備,特別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軟燈條生產流程:SMT生產車間→焊連接線→軟燈條分條→粘貼雙面膠→ 測試→收盤包裝;整個生產過程需要5道工序,員工共計5人。
整個生產過程投入的人員較多、品質得不到更好的控制,客戶投訴軟燈條粘貼雙面膠不到位的比例占30%以上,同時每道工序需要人員駐守這樣會大大的提高成本,員工工資的支出也是非常具體,生產效益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簡化工序步驟、提高生產效益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體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安裝在框架主體的表面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體端面上安裝有軟燈條、軟燈條料盤、軟燈條料盤軸、帶有雙面膠的雙面膠料盤、雙面膠料盤軸、定位裝置以及若干個轉軸,軟燈條料盤安裝在軟燈條料盤軸上,雙面膠料盤安裝在雙面膠料盤軸上,所述框架主體下端處安裝有控制軟燈條料盤軸和雙面膠料盤軸轉動的轉動電機,該轉動電機與控制盒連接并由控制盒控制其工作開啟與關閉,所述的定位裝置安裝在軟燈條和雙面膠上,所述的雙面膠纏繞在轉軸上,且雙面膠的端頭連接至軟燈條料盤上,軟燈條嵌在轉軸上與所述雙面膠粘合并傳輸至軟燈條料盤上。
優選地,所述的軟燈條料盤軸和雙面膠料盤軸上還安裝有調節轉速的調速器。
優選地,所述的框架主體下端還安裝有可控制轉動電機的腳踏開關。
優選地,所述的轉軸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位于同一豎直方向且平行安裝在框架主體上。
優選地,所述的轉軸還包括第三轉軸及第四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依次錯開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與雙面膠料盤軸之間。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 將工序:粘貼雙面膠→測試→收盤包裝,利用軟燈條三合一自動測試工裝整合為一道工序完成,軟燈條三合一自動測試工裝結構較簡單,操作方便。
實現提高生產效率、簡化工序步驟、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產品品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
圖中:框架主體1、雙面膠料盤2、軟燈條料盤3、轉軸4、定位裝置5、雙面膠6、軟燈條7、控制盒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包括框架主體1和控制盒8,框架主體1采用600mm*400mm*10mm的電木板;其具有絕緣、不易產生靜電、耐磨及耐高溫等特性,所述控制盒8安裝在框架主體1的表面邊端,所述框架主體1端面上安裝有軟燈條7、軟燈條料盤3、軟燈條料盤軸、帶有雙面膠的雙面膠料盤2、雙面膠料盤軸、定位裝置5以及若干個轉軸4,軟燈條料盤3安裝在軟燈條料盤軸上,雙面膠料盤2安裝在雙面膠料盤軸上,所述框架主體1下端處安裝有控制軟燈條料盤軸和雙面膠料盤軸轉動的轉動電機(圖中未示出),該轉動電機與控制盒8連接并由控制盒控制其工作開啟與關閉,所述的定位裝置5安裝在軟燈條7和雙面膠6上,所述的雙面膠6纏繞在轉軸4上,且雙面膠的端頭連接至軟燈條料盤3上,軟燈條7嵌在轉軸4上與所述雙面膠6粘合并傳輸至軟燈條料盤3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軟燈條料盤軸和雙面膠料盤軸上還安裝有調節轉速的調速器(圖中未示出),采用該調速器主要是調節控制安裝在軟燈條料盤軸和雙面膠料盤軸上的軟燈條料盤和雙面膠料盤的轉速,可以根據員工的熟練程度,調節自己合適的速度,使得時候方便,提高生產效益。
進一步的,所述的框架主體1下端還安裝有可控制轉動電機的腳踏開關,其也可以控制電機轉動,優選地采用半聯動控制,松開接電,放開為關閉。
如圖1、圖2所示所述的轉軸4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位于同一豎直方向且平行安裝在框架主體上,這種方式結構簡單。
如圖3所示,所述的轉軸4還包括第三轉軸及第四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依次錯開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與雙面膠料盤軸之間。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的提高軟燈條與雙面膠的結合,提高品質。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一種自動組裝軟燈條設備, 將工序:粘貼雙面膠→測試→收盤包裝,利用軟燈條三合一自動測試工裝整合為一道工序完成,軟燈條三合一自動測試工裝結構較簡單,操作方便。
實現提高生產效率、簡化工序步驟、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產品品質。
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其架構形式能夠靈活多變,只是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由本實用新型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