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機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鏜床用平旋盤。
背景技術:
鏜床主要用鏜刀對工件已有的預制孔進行鏜削的機床,通常,鏜刀旋轉為主運動,鏜刀或工件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主要用于加工高精度孔或一次定位完成多個孔的精加工,此外還可以從事與孔精加工有關的其他加工面的加工。鏜床在對曲面、球面進行加工時,主要利用平旋盤在加工過程中實時改變切削直徑,已達到加工精度。
平旋盤也叫U軸刀具,U軸一般是指平行于機床的X軸的軸。現有的平旋盤一般包括平旋盤體、刀具滑鞍、刀座和刀具,刀具滑鞍上具有滑槽使得刀座可沿滑槽滑動,從而改變切削直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鏜床用平旋盤,具有結構簡單、便于調節切削直徑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鏜床用平旋盤,包括連接到鏜床主軸的下盤體、一個與下盤體相配合的上盤體,所述上盤體沿半徑方向設有條形槽,所述下盤體上端面有一螺旋型凹槽,所述上盤體的上端面和所述下盤體的下端面對應位置設有相同的螺旋型凹槽,所述上盤體和下盤體通過夾緊裝置連接,所述螺旋型凹槽內夾有垂直于下盤體上端面的刀桿,且所述刀桿穿過上盤體的條形槽,所述刀桿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桿身、用于安裝刀具的刀座,所述底座與螺旋型凹槽的弧面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桿身為空心圓管,所述桿身內側焊接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所述夾緊裝置包括兩個關于下盤體的上端面呈鏡像對稱的夾塊,所述夾塊一端設有可供六角螺栓穿過的圓孔,所述夾塊另一端設有一固定柱。
進一步的,所述上盤體和下盤體為共軸圓盤。
進一步的,所述刀桿底座的厚度小于等于螺旋型凹槽的深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下盤體的相對轉動調節刀桿與軸線的距離從而改變切削的直徑大小,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操作方便,可以適用于大多數鏜床。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效果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盤體整體效果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上盤體整體效果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刀桿整體效果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下盤體、2-上盤體、3-刀桿、4-夾緊裝置、5-螺旋型凹槽、101-螺旋型凹槽、201-條形槽、301-底座、302-桿身、303-刀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鏜床用平旋盤,包括連接到鏜床主軸的下盤體1、一個與下盤體1相配合的上盤體2,上盤體2沿半徑方向設有條形槽201,下盤體1上端面有一螺旋型凹槽101,上盤體2的上端面和所述下盤體1的下端面對應位置設有相同的螺旋型凹槽5,上盤體2和下盤體1通過夾緊裝置4連接,螺旋型凹槽101內夾有垂直于下盤體1上端面的刀桿3,且所述刀桿3穿過上盤體2的條形槽201,刀桿3包括底座301、固定于底座301上的桿身302、用于安裝刀具的刀座303,底座301的側面設置為弧形結構,與螺旋型凹槽101的弧面相配合便于相互之間的卡合,通過上下盤體1的相對轉動調節刀桿3與軸線的距離從而改變切削的直徑大小,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操作方便,可以適用于大多數鏜床。
桿身302為空心圓管,桿身302內側焊接有加強筋,加強桿身302的強度,夾緊裝置4包括兩個關于下盤體1的上端面呈鏡像對稱的夾塊,夾塊一端設有可供六角螺栓穿過的圓孔,夾塊另一端設有一固定柱,可夾緊平旋盤,上盤體2和下盤體1為共軸圓盤,刀桿底座30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螺旋型凹槽101的深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