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開槽機。
背景技術:
目前,開槽加工工藝中,主要采用人工操作進行,對于每一塊材料都需要依次進行測量、畫線、定位,然后再進行開槽加工,完成開槽加工后又需要更換材料進行下一塊材料的開槽加工,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加工效率低,并且由于采用人工手工測量、加工,加工誤差大,次品率高,進一步導致加工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全自動開槽機。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開槽機,包括機架、箱體、第一電機、PLC可編程控制器、傳感器、工作臺面、傳動機構和絲杠,所述箱體位于所述機架的一側,并在下方設有所述第一電機,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一電機旁邊,所述工作臺面位于所述機架的另一側,并在上方設有前后兩個所述傳感器及所述傳動機構,所述絲杠位于所述工作臺面的下方。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箱體內設有通孔、導向筒、通槽和切割刀。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箱體側面還設有出料管和風機。
作為優先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動力源和輸出源,所述的動力源包括第二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和傳動皮帶,所述的輸出源包括氣 缸、支撐板、夾塊和連接座。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開槽機,實現了數控的全自動開槽,開槽精度高,消除了手工操作時測量定位和更換工件的時間,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符合大批量生產的定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箱體部分的剖面圖。
1-機架2-箱體21-導向筒22-通槽23-切割刀24-通孔25-出料管26-風機3-第一電機4-PLC可編程控制器5-傳感器6-工作臺面7-輸出源71-氣缸72-支撐板73-夾塊74-連接座8-動力源81-第二電機82-主動輪83-從動輪84-傳動皮帶9-絲杠10-傳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的一種全自動開槽機,包括機架1、箱體2、第一電機3、PLC可編程控制器4、傳感器5、工作臺面6、傳動機構10和絲杠9,所述箱體2位于所述機架1的一側,并在下方設有所述第一電機3,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4位于所述第一電機3旁邊,所述工作臺面6位于所述機架1的另一側,并在上方設有前后兩個所述傳感器5及所述傳動機構10,所述絲杠9位于所述工作臺面6的下方。
其中,所述的箱體內設有通孔24、導向筒21、通槽22和切割刀23; 所述的箱體2側面還設有出料管25和風機26;所述的傳動機構10包括動力源8和輸出源7,所述的動力源8包括第二電機81、主動輪82、從動輪83和傳動皮帶84,所述的輸出源7包括氣缸71、支撐板72、夾塊73和連接座。
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開槽機,實現了數控的全自動開槽,開槽精度高,消除了手工操作時測量定位和更換工件的時間,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符合大批量生產的定位。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