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鉆,尤其涉及一種鉆身能夠伸縮、鉆頭部分體積較小而能在狹小作業空間進行施工的風鉆。
背景技術:
風鉆在機械制造領域及家裝領域應用普遍,但由于設計需要,很多時候零部件鉆孔部位空間狹小,風鉆由于自身造型原因,難以伸入到所需要鉆孔的地方進行施工,從而影響了作業質量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在狹小作業空間進行作業施工的風鉆。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包括:動力源,動力源輸出軸是橫截面為多邊形的桿;下殼體:用于包裹動力源;控制開關:安裝在下殼體上,并與動力源相接,用于控制動力源頭動作;鎖緊螺栓:安裝在下殼體的上端,用于下殼體和上殼體的定位和鎖緊;傳動軸:為多邊形的空心桿,傳動軸下端套在動力源輸出軸上,傳動軸上端為圓錐齒輪結構,用于跟鉆頭安裝座嚙合,傳動軸中部安裝有定位軸承,固定在上殼體上;鉆頭安裝座:為圓錐齒輪結構,鉆頭安裝座的后端安裝有主軸承,主軸承固定在上殼體上,鉆頭安裝座中心有矩形的孔,孔的底部安裝有磁鐵;上殼體:用于包裹并固定鉆頭安裝座、傳動軸等部件,上殼體下端插入到下殼體中;鉆頭:鉆頭前端與普通鉆頭相同,后端設計為矩形截面,鉆頭后端通過上殼體插入到鉆頭安裝座的矩形孔中,并被矩形孔底部的磁鐵吸附,從而固定。
所述風鉆,其特點是上殼體和下殼體間可以沿軸線相對移動,移動后通過安裝在下殼體上的鎖緊螺栓壓緊上殼體,完成上下殼體間的定位,使得鉆身主體可以伸縮并固定;
所述風鉆,其特點是動力源輸出軸與用于固定鉆頭并旋轉的鉆頭安裝座之間設置有傳動軸,傳動軸通過定位軸承固定在上殼體上,下端套在動力源輸出軸上,上端通過圓錐齒輪與鉆頭安裝座嚙合傳動;
所述風鉆,其特點是傳動軸與動力源輸出軸之間為多邊形套筒結構,通過拉動上下殼體使得鉆體伸縮時,固定在上殼體上的傳動軸和固定在下殼體上的動力源輸出軸之間亦可沿軸線伸縮,并穩定的傳輸動力。
所述風鉆,其特點是風鉆鉆頭末端橫截面為矩形,鉆頭安裝座有矩形孔,鉆頭安裝座矩形孔底端安裝有磁鐵,鉆頭插入到安裝座的矩形孔中并通過磁鐵的吸力固定在安裝座上。
所述風鉆,其特點是風鉆上殼體用于插入鉆頭的部分安裝有圓環狀毛刷,阻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通過鉆頭與上殼體周邊間隙進入到風鉆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鉆身可以伸縮,鉆頭部分體積較小,鉆頭安裝比普通風鉆更靈活方便,因而能適應狹小空間的作業施工環境,提高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的示意圖。
圖2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傳動部分的示意圖。
圖3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組裝后剖面示意圖。
圖4鉆頭安裝座示意圖。
圖5鉆頭座示意圖。
圖6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上殼體示意圖。
圖7圓環狀毛刷安裝位置及形狀示意圖。
圖8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伸縮示意圖。
圖9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伸縮時內部結構變化示意圖。
圖10用于狹小空間的手持式風鉆施工中使用示意圖。
圖中:1、下殼體 2、控制開關 3、鎖緊螺栓 4、上殼體 5、鉆頭 6、氣源口 7、鉆頭安裝座 8、主軸承 9、動力源輸出軸 10、傳動軸 11、傳動軸端圓錐齒輪12、定位軸承 13、動力源 14、圓環狀毛刷 15、磁鐵 16、難以施工的異形部件或狹小的施工位置的零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依照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手持式風鉆,從外表可以看到:下殼體1、控制按鈕2、鎖緊螺栓3、上殼體4、鉆頭5、氣源口6。
參照附圖3,下殼體1內安裝有動力源13,動力源13與控制開關2連接,控制開關2伸出下殼體,操作者通過按動控制開關2來控制動力源動作,下殼體1的上端安裝有鎖緊螺栓3,鎖緊螺栓上的外螺紋與下殼體1上的內螺紋配合,通過擰動鎖緊螺栓3,使得鎖緊螺栓與下殼體相對移動,從而壓緊或釋放上殼體4。
參照附圖2、附圖3,動力源13上端有輸出軸9,動力源13下端有氣源口6,氣源口6與施工場地內提供氣體的軟管連接,氣體從氣源口6中進取動力源13,在控制開關2的作用下使得輸出軸9轉動。
參照附圖2、附圖3,動力源輸出軸9為橫截面是多邊形的桿,動力源輸出軸9插入傳動軸10中,相應的,傳動軸10為空心的薄壁桿,其內腔的空心形狀應與動力源輸出軸形狀契合,從而使傳動軸10能套在動力源輸出軸9上,并且能沿著軸線方向上下滑動,傳動軸內腔表面與動力源輸出軸外表面應涂有潤滑油脂。
參照附圖2、附圖3,傳動軸10上端為圓錐齒輪11,傳動軸10中部安裝有定位軸承12,定位軸承12內圈與傳動軸10配合,外圈固定在上殼體4上,在動力源輸出軸13帶動傳動軸轉動時,定位軸承12能保證傳動軸相對于上殼體4轉動,而不會產生偏斜、顫動,同時也限定傳動軸10和上殼體4的相對位置。
參照附圖2、附圖3,鉆頭安裝座7為圓錐齒輪結構,與傳動軸上端的圓錐齒輪11嚙合,鉆頭安裝座軸線與傳動軸軸線夾角為90度,鉆頭安裝座7的后端形狀為圓柱形的凸臺,凸臺與主軸承8的內圈為過盈配合,主軸承的外圈安裝在上殼體4上,傳動軸10與傳動軸端的圓錐齒輪11轉動時,帶動鉆頭安裝座7旋轉,主軸承8起到約束鉆頭安裝座7的作用。
參照附圖2、附圖3、附圖4,鉆頭安裝座7前端面的中心有矩形的孔,孔的底部安裝有一塊磁鐵15;參照附圖5,鉆頭5的鉆頭前端與普通鉆頭相同,后端設計為矩形截面;鉆頭5后端通過上殼體插入到鉆頭安裝座7的矩形孔中,插入后,鉆頭5被磁鐵15吸附,使鉆頭5牢固的固定在鉆頭安裝座7上,并且在鉆頭安裝座7旋轉的時候,帶動鉆頭5旋轉。
參照附圖3、附圖6,上殼體4下部有矩形的凹槽,鎖緊螺栓3壓緊凹槽的底面,當旋松鎖緊螺栓3、拉動上殼體4時,鎖緊螺母3在凹槽內滑動,當上殼體向上(下)拉動到極限時,鎖緊螺栓3觸碰到凹槽的上(下)端面,限定了上殼體4向上(下)的拉動行程,確保上殼體4不會在拉力的作用下從下殼體1中脫出。
參照附圖7,上殼體4用于插入鉆頭的部分安裝有圓環狀毛刷14,當鉆頭5旋轉時,毛刷14與鉆頭5外表面摩擦,阻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碎屑通過鉆頭與上殼體周邊間隙進入到風鉆內部。
施工過程中,如遇到需要鉆孔的部位較深,而允許鉆體進入的縫隙較狹窄時,可以松開鎖緊螺栓3,拉動上殼體4,將鉆身調整到需要的長度時,旋緊鎖緊螺栓3,伸入到零部件需鉆孔的不穩進行施工作業,圖8為鉆體伸縮前后的示意圖。
當松開進過螺栓3,拉動上殼體4時,固定在上殼體4上的定位軸承12和固定在定位軸承12內圈上的傳動軸9與上殼體4一同移動,上殼體4外表面在下殼體1內表面沿中心線方向滑動,傳動軸10的內表面在著動力輸出軸9的外表面沿軸線方向滑動,附圖9為鉆體伸縮時,內部傳動結構的變化示意。
如圖10,當碰上難以施工的異形部件或狹小的施工位置的零部件16時,可以根據鉆孔位置,拉動風鉆,改變鉆身長度,伸入到需要鉆孔的部位施工。
以上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