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葵加工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油葵粉碎壓榨油的生產線,屬于油葵加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油葵(葵花籽)在進行榨油前通常需要進行粉碎加工處理。一般的粉碎機直接實現粉碎,導致粉碎效果差,且粉碎顆粒不能完全達到所需要的顆粒大小,難以滿足加工需求。名稱為“一種燕麥粉碎裝置”申請號為“201521002650.6”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燕麥粉碎裝置,包括裝置外殼,所述裝置外殼上端中心位置設有進料斗,下端一側上設有排料板,所述裝置外殼內部且位于進料斗排料口下方一側設有第一驅動輥輪,另一側設有第二驅動輥輪,所述第一驅動輥輪通過皮帶與驅動輪相連接,所述驅動輪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裝置外殼下端中心位置設有粉碎軸,所述粉碎軸下端與粉碎電機相連接,所述粉碎軸上設有交錯布置的粉碎刀片,所述裝置外殼內部且位于排料板內側設有過濾網。然而,該裝置壓碎粉碎效果較差,工作效率較低,由于濕度較大,破損的物料容易粘結在輥輪上,不易清理,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粉碎后出料困難,不徹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油葵粉碎壓榨油的生產線,壓碎粉碎效果好,便于榨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濕度,破損的物料不易粘結在輥輪上,容易清理,出料方便徹底,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油葵粉碎壓榨油的生產線,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端中心位置設有進料斗,所述殼體內部且位于進料斗排料口下方一側設有第一驅動輥輪,另一側對稱設有第二驅動輥輪,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和第二驅動輥輪的外表面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狀為圓錐形,破碎效果好,這樣可以實現對油葵進行壓碎,實現處級粉碎;所述第一驅動輥輪通過皮帶與驅動輪相連接,所述驅動輪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殼體下端設有榨油筒,所述榨油筒內設有絞龍軸,所述絞龍軸上設有榨油絞龍,所述榨油筒的上側設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為圓錐形或圓筒形,便于收集物料,提高了輸料效率;所述榨油筒的一端設有出渣口,下方設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處設有濾網。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和第二驅動輥輪的外側分別設有弧形罩,所述弧形罩的表面設有電磁加熱線圈,所述電磁加熱線圈分別與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和第二驅動輥輪的磁場相對應,從而可以分別對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和第二驅動輥輪進行電磁加熱,熱效率高,能耗低,從而使被破損的物料含水量降低,提高了粉碎效率。
另外,所述弧形罩的下端設有刮板,所述刮板的端部與驅動輥輪的表面相貼合,所述刮板上設有膠條,從而能夠將破損粘結在輥輪上的物料刮下。
將油葵加入進料斗內部,驅動電機帶動驅動輪旋轉,帶動第一驅動輥輪旋轉,此時第一驅動輥輪、第二驅動輥輪對油葵進行粉碎,壓碎后的菜籽經過榨油筒榨油,由出油口輸出由。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壓碎粉碎效果好,便于榨油,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濕度,破損的物料不易粘結在輥輪上,容易清理,出料方便徹底,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油葵粉碎壓榨油的生產線,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上端中心位置設有進料斗2,所述殼體1內部且位于進料斗2排料口下方一側設有第一驅動輥輪5,另一側對稱設有第二驅動輥輪6,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5和第二驅動輥輪6的外表面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狀為圓錐形,破碎效果好,這樣可以實現對油葵進行壓碎,實現處級粉碎;所述第一驅動輥輪5通過皮帶與驅動輪7相連接,所述驅動輪7與驅動電機8相連接,所述殼體1下端設有榨油筒3,所述榨油筒3內設有絞龍軸4,所述絞龍軸4上設有榨油絞龍,所述榨油筒3的上側設有入口10,所述入口10處設有入料斗11,所述入料斗11為圓錐形或圓筒形,便于收集物料,提高了輸料效率;所述榨油筒3的一端設有出渣口12,下方設有出油口9,所述出油口處設有濾網。
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5和第二驅動輥輪6的外側分別設有弧形罩14,所述弧形罩的表面設有電磁加熱線圈,所述電磁加熱線圈分別與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5和第二驅動輥輪6的磁場相對應,從而可以分別對所述的第一驅動輥輪5和第二驅動輥輪6進行電磁加熱,熱效率高,能耗低,從而使被破損的物料含水量降低,提高了粉碎效率。
另外,所述弧形罩14的下端設有刮板13,所述刮板13上設有膠條,從而能夠將破損粘結在輥輪上的物料刮下。所述刮板的端部與第一驅動輥輪5和第二驅動輥輪6的表面相貼合,所述刮板上設有膠條,從而能夠將破損粘結在輥輪上的物料刮下。
將油葵加入進料斗內部,驅動電機帶動驅動輪旋轉,帶動第一驅動輥輪旋轉,此時第一驅動輥輪、第二驅動輥輪對油葵進行粉碎,壓碎后的菜籽經過榨油筒榨油,由出油口輸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