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折彎機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Y軸傳動折彎機系統。
背景技術:
折彎機分為手動折彎機,液壓折彎機和數控折彎機。手動折彎機又分為機械手動折彎機和電動手動折彎機,液壓折彎機按同步方式又可分為:扭軸同步、機液同步和電液同步。液壓折彎機按運動方式又可分為:上動式、下動式。現有的液壓板料折彎機,油泵有聯接盤過渡通過聯軸器與電機聯接成一體,成為油泵電機組。聯接盤加工精度對油泵、電機的工作噪音、磨損有較大影響。
中國專利申請,申請號201220124827.X,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公開了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壓折彎機油泵電機總成,包括油泵、電機、支架,所述的油泵通過螺栓固定聯接在所述的電機上;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裝有油箱,所述油箱上端設有閥組,所述閥組通過油管與油泵相連接。此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工作噪音小、工作效率高。但在傳動上并未進行效率的增加,傳動效率并未提高,且電機穩定性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折彎機軸工作不穩定,傳動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Y軸傳動折彎機系統。它可以實現折彎機軸工作穩定,傳動效率高。
2.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Y軸傳動折彎機系統,包括機架和油箱,所述的油箱固定在機架上,還包括電機,所述的電機連接于油箱側面,電機連接電機同步帶輪,電機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與連桿同步帶輪連接,連桿同步帶輪設置于連接桿上,電機與油箱之間為支架的一端,支架另一端與油缸頂部連接。
更進一步的,機架上設置有支撐座,所述的支撐座通過支撐桿連接軸承座,軸承座與軸承連接,并通過壓蓋壓緊。支撐座的設置保證了連接桿在運動時候的平直,保證了運行的穩定性,不會因為運轉時候的高速運行導致的連接桿的彎曲,保證了運行精度。
更進一步的,折彎機兩端與連接桿水平位置分別設置有連接端,連接桿兩端分別通過連接套連接折彎機兩端的連接端,連接桿、連接套與連接端在同一水平線上,可以快速調節和替換維修連接桿,不需要通過上下折彎機兩側的鎖緊的機構,方便快捷,同一水平線上保證了連接軸的軸向一致,轉動時候保證了不發生偏轉,轉動穩定。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座腰孔上設置有腰孔,支撐座通過腰孔固定于折彎機上,腰孔呈豎直方向設置。在發生偏差時候,通過孔可以方便調節支撐桿的支撐高度,保證在運行一端時間后的磨損造成的誤差被消除,可調節性好。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軸承座與軸承通過螺栓連接,螺栓固定后,通過壓蓋將螺栓壓緊于內部軸承。可以通過螺栓控制軸承間的間隙,保證了在合適的條件下進行連接桿的轉動與工作,壓蓋將螺栓壓緊保證了,螺栓在轉動時候不會因為轉動力量導致螺栓松動和脫落,保證了生產的安全性和工作時候的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架為Z字型,與油缸頂部一端設置有腰孔,腰孔水平方向設置,支架通過鎖緊螺栓穿過腰孔固定。再通過調整腰孔的位置,調整支架的位置,間接調整了同步帶的松緊程度,保證了同步帶的合適受力,不發生打滑,運動時候保證了力量傳送合適。
更進一步的,電機同步帶輪與連桿同步帶輪所在截面為同一平面,所述的電機同步帶輪設置在連桿同步帶輪的斜下方,電機同步帶輪直徑大于或等于連桿同步帶輪直徑。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電機帶動同步帶的方式來驅動同步軸,電機設置于同步軸的斜下方,側面設置的同步帶保證了受力,保證了同步帶的不松動,運行時候傳送效率更高,可以比水平或者豎直連接提高數倍的效率;
(2)電機同步帶輪與連桿同步帶輪所在截面平行設置,保證了同步帶所在平面平行運行,運行穩定;
(3)機架上設置有支撐座,所述的支撐座通過支撐桿連接軸承座,軸承座與軸承連接,并通過壓蓋壓緊。支撐座的設置保證了連接桿在運動時候的平直,保證了運行的穩定性,不會因為運轉時候的高速運行導致的連接桿的彎曲,保證了運行精度;
(4)支撐座上設置有腰孔,支撐座通過腰孔固定于折彎機上。在發生偏差時候,通過孔可以方便調節支撐桿的支撐高度,保證在運行一端時間后的磨損造成的誤差被消除,可調節性好;
(5)支架為Z字型,與油缸頂部一端設置有腰孔,支架通過鎖緊螺栓穿過腰孔固定。再通過調整腰孔的位置,調整支架的位置,間接調整了同步帶的松緊程度,保證了同步帶的合適受力,不發生打滑,運動時候保證了力量傳送合適;
(6)支架一端連接了油箱,油箱的重量大,穩定性好,保證了運行時候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上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上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軸承連接處放大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
1、同步帶;2、連接套;3、電機;4、電機同步帶輪;5、連桿同步帶輪;6、支撐座;7、軸承座;8、軸承;9、壓蓋;10、連接桿;11、支架;12、鎖緊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3所示,一種Y軸傳動折彎機系統,包括機架和油箱,所述的油箱固定在機架上,還包括電機3,所述的電機3連接于油箱側面,電機3連接電機同步帶輪4,電機同步帶輪4通過同步帶1與連桿同步帶輪5連接,電機同步帶輪4與連桿同步帶輪5所在截面為同一平面,所述的電機同步帶輪4設置在連桿同步帶輪5的斜下方。電機同步帶輪4與連桿同步帶輪5軸大小相同。電機3設置于同步軸的斜下方,側面設置的同步帶保證了受力,保證了同步帶的不松動,運行時候傳送效率更高,可以比水平或者豎直連接提高數倍的效率;
連桿同步帶輪5設置于連接桿10上,折彎機兩端與連接桿10水平位置分別設置有連接端,連接桿10兩端分別通過連接套2連接折彎機兩端的連接端,連接桿10、連接套2與連接端在同一水平線上。可以快速調節和替換維修桿,不需要通過上下折彎機兩側的鎖緊的機構,方便快捷。
電機3與油箱之間設置有支架11的一端,支架11另一端與油缸頂部連接。所述的支架11為Z字型,與油缸頂部一端設置有腰孔,腰孔水平方向設置,支架11通過鎖緊螺栓12穿過腰孔固定。電機3可以穩定的固定在折彎機上,折彎機支架通過鎖緊螺栓穿過腰孔固定。再通過調整腰孔的位置,調整支架的位置,間接調整了同步帶的松緊程度,保證了同步帶的合適受力,不發生打滑,運動時候保證了力量傳送合適。通過支架11固定電機3,保證了電機3在運行時候的穩定性,不發生晃動,穩定性更好。
機架上設置有支撐座6,所述的支撐座6通過支撐桿連接軸承座7,軸承座7與軸承8連接,并通過壓蓋9壓緊。所述的軸承座7與軸承8通過螺栓連接,螺栓固定后,通過壓蓋9將螺栓壓緊于軸承8上。所述的支撐座6上設置有腰孔,腰孔呈豎直方向設置,支撐座6通過腰孔固定于折彎機上,在發生偏差時候,通過孔可以方便調節支撐桿的支撐高度,保證在運行一端時間后的磨損造成的誤差被消除,可調節性好。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電機同步帶輪4直徑大于連桿同步帶輪5直徑,這樣連桿同步帶輪5轉數更多,效率更高,更加精確和精細的控制所需要傳動的距離,控制精確,誤差小,效率高。
以上示意性地對本發明創造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明創造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不應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此外,“包括”一詞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在元件前的“一個”一詞不排除包括“多個”該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