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螺旋風管機領域,特別涉及螺旋風管模具。
背景技術:
螺旋風管是一種用金屬板料,特別是薄帶料卷制成的金屬管,帶料按一定的直徑卷成螺旋形,卷繞一圈之后,帶料的左右邊緣咬邊鎖縫成為定形的管,國外英文名叫Spiral-seam Tube??p管成型機使用的是一種產生滑動摩擦的管模,管模成圓筒狀,具有卷成管一樣的直徑。
不同管模的內徑對應不同的螺旋風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由于客戶對螺旋風管尺寸提出稍微變動,就要重新配套相應的模具,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風管模具,在螺旋體內腔設置銅帶,可以應對不同直徑的螺旋風管制造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螺旋風管模具,包括螺旋狀的螺旋體,螺旋體一端為進料端,另一端為出料端,螺旋體內壁貼合有一層用于調節螺旋體內徑的調節帶,調節帶與螺旋體內部可拆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調節帶可以改變螺旋體內徑,以適應不同管徑風管的加工需求;同時避免了螺旋體內壁的磨損,保證了螺旋體長期有效的使用。
優選的,調節帶在進料端設有下翻邊,下翻邊與進料端端面貼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翻邊避免了調節帶端部的棱邊割傷進料或者與進料出現干涉。
優選的,所述調節帶為銅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銅帶導熱效果好,料與銅帶摩擦產生的熱能被快速帶走;同時銅帶材料較軟,料滑動阻力小,表面不易刮花。
優選的,所述調節帶上設有安裝孔,螺旋體內壁設有對應的螺紋孔;至少有一對安裝孔設置在下翻邊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進料端的進料對調節帶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使調節帶產生一個拉扯的趨勢,影響螺旋體內壁螺栓與調節帶上安裝孔的固定;在翻邊上設置安裝孔,既可以避免翻邊起翹,又能部分分擔螺旋體內壁上螺栓的受力。
優選的,安裝孔孔口設有倒圓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倒圓角可以讓螺栓頭部沉入安裝孔孔口,避免表面凸出影響進料。
優選的,所述螺旋體背部靠近進料端設有凸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靠近進料端的螺旋體受到的進料沖擊較大,易產生變形和晃動,設置凸肋可以增加螺旋體強度,減少變形和振動。
優選的,所述螺旋體由一圈以上的螺旋圈構成,相鄰螺旋圈之間形成供風管縫線螺旋推進的螺旋腔,相鄰螺旋圈之間設有軸向延伸的支撐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條能夠限定相鄰螺旋圈之間的間距,避免出現局部間距變窄引起的風管成型變形;同時支撐條將各螺旋圈連成一體,整體強度好。
優選的,支撐條與凸肋相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條的受力可以部分分擔給凸肋,得到凸肋的支撐后,支撐條不易折斷或變形。
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一套模具可以適應應對尺寸在合理范圍內變化的螺旋風管,加工范圍廣;
2、模具使用壽命高;
3、模具強度好。
附圖說明
圖1為螺旋風管模具的進料端的結構圖;
圖2為螺旋風管模具的出料端的結構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1、螺旋體;2、底座;3、凸肋;4、出料端;5、進料端;6、調節帶;7、安裝孔;8、支撐條;9、下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螺旋風管模具,包括由一個半螺旋圈形成螺旋體1,螺旋體1一端為進料端5,另一端為出料端4;在螺旋體1靠近進料端5的背部設有沿著螺旋體1軌跡的凸肋3,凸肋3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在螺旋體1內腔表面貼合有一層由銅帶制成的調節帶6,調節帶6上設有安裝孔7,在安裝孔7上配合螺栓實現調節帶6在螺旋體1內腔表面的固定。在螺旋圈之間還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支撐條8,支撐條8與凸肋3連成一體。
如圖2所示,在螺旋體1下方還設置有底座2,用于將螺旋風管模具安裝在螺旋風管機上。從圖中還可以看出位于出料端4的半個螺旋圈側表面位于同一豎直面上,使得螺旋圈的寬度越靠近出料端4變得越窄。這樣的目的是為了使得經過螺旋風管模具的板材能夠逐漸從螺旋風管模具上出來,成型效果好。
如圖3所示,在進料端5處,調節帶6端部彎折向下形成下翻邊9,下翻邊9上還設置有安裝孔7,用于將下翻邊9緊固在進料端5的豎直端面上;從圖3中還可以看出安裝孔7孔口處設有倒圓角,方便螺栓頭部沉入。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