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多工位加工自動線用回轉裝置。
背景技術: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體現,其中縫紉機是制造業中的一個重要設備,縫紉機的外殼在加工時,需要對各個面都進行加工,這樣就需要在加工時對其進行轉動,而現在的操作方法都是采用人工進行旋轉,從而使得縫紉機的外殼轉動一定角度后繼續進行加工,這樣的操作方法,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同時安全性差,無法適應實際的生產加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加工時能自動對縫紉機的外殼進行旋轉的回轉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工位加工自動線用回轉裝置,包括底架、轉軸、法蘭、驅動機構、轉盤、第一支撐塊、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述底架內設有穿出底架的轉軸;所述轉軸與底架之間設有法蘭;所述轉軸下端與位于底架內的驅動機構相連;所述轉軸上端與轉盤相連;所述轉盤上設有呈L形的第一支撐塊、呈T形的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所述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相對固定設置;所述第三支承塊位于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的一側;所述第一支撐塊和第三支撐塊之間通過第一導向板相連;所述第二支撐塊上設有第三導向板;所述第三支撐塊上設有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三支撐塊包括第五支承塊和平行設置在第五支承塊上的兩個第六支承塊。
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油缸、接頭、齒條和齒輪;所述油缸設置在底架內,且油缸一端與接頭相連;所述接頭與齒條相連;所述齒條與齒輪相連;所述齒輪與轉軸相連。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塊包括呈L形分布的第一支承塊和第二支承塊;所述第二支撐塊包括呈T型分布的第三支承塊和第四支承塊。
優選的,所述轉軸與法蘭之間還設有第一隔套和第一軸承以及第二隔套和第二軸承。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方案的回轉裝置,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通過油缸將卡設在轉軸上的縫紉機外殼旋轉90°,然后繼續對其進行加工,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安全性,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滿足了實際的生產加工需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附圖3附圖1的剖視圖。
附圖4為固定縫紉機外殼后附圖1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架;2、轉軸;3、法蘭;4、轉盤;5、第一導向板;6、第二導向板;7、第五支承塊;8、第六支承塊;9、油缸;10、接頭;11、齒條;12、齒輪;13、第一支承塊;14、第二支承塊;15、第三支承塊;16、第四支承塊;17、第一隔套;18、第一軸承;19、第二隔套;20、第二軸承;21、第三導向板;22、縫紉機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多工位加工自動線用回轉裝置,包括底架1、轉軸2、法蘭3、驅動機構、轉盤4、第一支撐塊、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第一導向板5和第二導向板6;所述底架1內設有穿出底架1的轉軸2;所述轉軸2與底架1之間設有法蘭3;所述轉軸2下端與位于底架1內的驅動機構相連;所述轉軸2上端與轉盤4相連;所述轉盤4上設有呈L形的第一支撐塊、呈T形的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所述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相對固定設置;所述第三支承塊位于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的一側;所述第一支撐塊和第三支撐塊之間通過第一導向板5相連;所述第二支撐塊上設有第三導向板21;所述第三支撐塊上設有第二導向板6;所述第三支撐塊包括第五支承塊7和平行設置在第五支承塊7上的兩個第六支承塊8;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油缸9、接頭10、齒條11和齒輪12;所述油缸9設置在底架1內,且油缸9一端與接頭10相連;所述接頭10與齒條11相連;所述齒條11與齒輪12相連;所述齒輪12與轉軸2相連;所述第一支撐塊包括呈L形分布的第一支承塊13和第二支承塊14;所述第二支撐塊包括呈T型分布的第三支承塊15和第四支承塊16;所述轉軸2與法蘭3之間還設有第一隔套17和第一軸承18以及第二隔套19和第二軸承20。
實際使用時,首先將待加工的縫紉機外殼22放置在轉盤上,并通過第一支承塊、第二支承塊、第三支承塊、第四支承塊、第五支承塊和第六支承塊將縫紉機外殼22固定住,同時利用第一導向板、第二導向板以及第三導向板將縫紉機外殼22進一步的卡住,將縫紉機外22殼固定住后,開啟油缸,油缸的伸縮桿往前推動,利用接頭使得齒條也往前移動,進而使得齒輪轉動,從而將與轉軸相連的轉盤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90°,最后繼續對縫紉機外殼22進行加工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回轉裝置,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通過油缸將卡設在轉軸上的縫紉機外殼旋轉90°,然后繼續對其進行加工,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安全性,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滿足了實際的生產加工需求。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