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配系統,由其涉及一種可完成組合產品預組裝加工的預加工裝配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整體的工業生產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的工業化生產整體正朝著集約化、批量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批量化、高效化的生產方式也已經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但由于受到目前我國設備制造水平的限制,有一大部分加工企業的自動化生產水平較低,在其加工生產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大量人工來完成相應的操作。
具體而言,一種應用于汽車上的車輛大燈調節裝置,在目前的加工生產組裝過程中,仍然需要借助人工完成。其整個生產流程一般遵循如下步驟:首先需要先將馬達、轉軸、電路板等零件放入一側的產品外殼內并完成固定、實現產品的預組裝加工。隨后再對預組裝完成的產品進行視覺檢測,檢測并調整產品內轉軸的角度及馬達的位置。最后,再將另一側的產品外殼扣置于已經過檢測的產品上并壓合固定,從而完成整個加工操作。
在現有的加工過程中,特別是對產品進行預組裝加工的過程中,由于產品外殼的體積較小、作業精度要求高,且整個零件安裝過程十分繁瑣,因此目前這一操作仍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但是由于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且失誤率較大,因此采用這種人工操作的方式不僅會導致加工企業生產效率的降低及人力資源的浪費、增加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還很容易造成某些操作細節上的疏忽和缺失、影響最終加工成品的質量、降低加工企業的良品率。
面對這一現狀,目前也有一小部分加工企業制造出了相應的機械設備,并希望以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取代傳統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操作。但在實際的使用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發現現有的加工設備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相應的預裝配操作。其主要問題在于現有設備的加工過程中很難嚴格遵循固定的裝配順序,很容易造成裝配零件的遺漏和缺失、影響最終加工成品的質量。因此,現有加工設備的實際使用效果很差。
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使用效果良好、能夠有效地完成組合產品預組裝加工的預加工裝配系統,就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完成組合產品預組裝加工的預加工裝配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預加工裝配系統,包括設備機架,還包括用于待加工產品上料及下料的傳送帶機構,用于完成待加工產品夾取的夾爪機構,用于承托待加工產品并帶動其在各工位間移動的旋轉承托機構,用于完成待加工產品預組裝加工的裝配機構,以及用于控制系統整體運作的控制機構,所述傳送帶機構、夾爪機構、旋轉承托機構、裝配機構及所述控制機構均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所述傳送帶機構、夾爪機構、旋轉承托機構及所述裝配機構均與所述控制機構電性連接并由其控制驅動。
優選地,所述傳送帶機構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所述傳送帶機構設置于所述旋轉承托機構的一側,所述傳送帶機構包括用于待加工產品上料的上料傳送帶,以及用于預裝配完成后的待加工產品下料的下料傳送帶,所述上料傳送帶與所述下料傳送帶的運行方向一致、且二者的中心軸線共線。
優選地,所述夾爪機構借助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的滑動導向軌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
優選地,所述夾爪機構包括用于在待加工產品上料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上料夾爪,用于在待加工產品裝配加工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裝配夾爪以及用于在待加工產品下料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下料夾爪,所述上料夾爪、裝配夾爪及所述下料夾爪均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滑動導向軌上。
優選地,所述旋轉承托機構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所述旋轉承托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的步進電機,以及固定設置于所述步進電機的電機軸上的旋轉承托臺,所述旋轉承托臺的上端面均布設置有至少四個用于盛放待加工產品的產品定位座。
優選地,所述裝配機構與所述旋轉承托機構相匹配,二者配合完成待加工產品的零件裝配加工,所述裝配機構包括至少一組用于向待加工產品外殼內放置各裝配零件的安裝組件、以及至少一組用于完成各裝配零件與待加工產品外殼壓合的壓合組件。優選地,所述安裝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用于盛放待裝配零件的零件裝配盒,所述零件裝配盒設置于所述旋轉承托臺的一側,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用于將所述零件裝配盒內的待裝配零件安裝至所述產品定位座內待加工產品上的機械手臂,所述機械手臂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并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實現其自身的移動。
優選地,所述壓合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用于待加工產品內零件壓合固定過程中產品承托的壓合承托臺,以及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上、用于待加工產品內零件壓合固定的機械壓合桿,所述壓合承托臺上固定設置有用于盛放待加工產品的產品承托座,所述機械壓合桿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產品承托座的上方,所述產品承托座、機械壓合桿與所述裝配夾爪三者配合完成待加工產品的零件壓合。
優選地,所述機械手臂及所述產品承托座上均固定設置有用于向待加工產品外殼上進行激光打標、標示加工流程的激光打標機。
優選地,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用于控制各電氣部件運作的控制器,以及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用于實現人機交互的觸控顯示屏,還包括用于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用于發出聲光報警的警示燈及蜂鳴器。
本實用新型的突出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一體化、自動化的方式完成了對組合產品的預組裝加工 ,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操作所帶來的操作效率低下,造成加工企業生產效率降低及人力資源浪費的問題,提高了加工企業的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力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化的操作,提升了整個預裝配過程的精確性、穩定性,減小了裝配過程中的誤差、避免了裝配零件的遺漏和缺失,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加工企業的良品率、進一步控制了生產成本。此外,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對現有機器設備的改造、組裝而獲得,機器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和普及;且本實用新型還能夠應對各種工況,稍加改造就能夠完成對各種組合產品的預組裝加工,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穩定、易于獲得且使用效果優異,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廣價值。
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設備機架;21、上料傳送帶;22、下料傳送帶;3、滑動導向軌;41、上料夾爪;42、裝配夾爪;43、下料夾爪;51、旋轉承托臺;52、產品定位座;61、零件裝配盒;62、機械手臂;71、壓合承托臺;72、產品承托座;73、機械壓合桿;8、激光打標機;91、觸控顯示屏;92、警示燈;93、蜂鳴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可完成對組合產品進行預組裝加工的預加工裝配系統。
如圖1所示,一種預加工裝配系統,包括設備機架1,還包括用于待加工產品上料及下料的傳送帶機構,用于完成待加工產品夾取的夾爪機構,用于承托待加工產品并帶動其在各工位間移動的旋轉承托機構,用于完成待加工產品預組裝加工的裝配機構,以及用于控制系統整體運作的控制機構,所述傳送帶機構、夾爪機構、旋轉承托機構、裝配機構及所述控制機構均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所述傳送帶機構、夾爪機構、旋轉承托機構及所述裝配機構均與所述控制機構電性連接并由其控制驅動。
所述傳送帶機構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所述傳送帶機構設置于所述旋轉承托機構的一側,所述傳送帶機構包括用于待加工產品上料的上料傳送帶21,以及用于預裝配完成后的待加工產品下料的下料傳送帶22,所述上料傳送帶21與所述下料傳送帶22的運行方向一致、且二者的中心軸線共線。
所述夾爪機構借助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的滑動導向軌3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
所述夾爪機構包括用于在待加工產品上料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上料夾爪41,用于在待加工產品裝配加工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裝配夾爪42以及用于在待加工產品下料過程中完成產品夾取的下料夾爪43,所述上料夾爪41、裝配夾爪42及所述下料夾爪43均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滑動導向軌3上。
所述旋轉承托機構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所述旋轉承托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的步進電機(圖中未示出),以及固定設置于所述步進電機的電機軸上的旋轉承托臺51,所述旋轉承托臺51的上端面均布設置有至少四個用于盛放待加工產品的產品定位座5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產品定位座52共設置有六個,且六個所述產品定位座52均布于所述旋轉承托臺51上端面的周圈位置處。
所述裝配機構與所述旋轉承托機構相匹配,二者配合完成待加工產品的零件裝配加工,所述裝配機構包括至少一組用于向待加工產品外殼內放置各裝配零件的安裝組件、以及至少一組用于完成各裝配零件與待加工產品外殼壓合的壓合組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組件及所述壓合組件均設置有一組。需要說明的是,更為具體的組數及設置均可以根據實際的加工需要進行調整。
所述安裝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用于盛放待裝配零件的零件裝配盒61,所述零件裝配盒61設置于所述旋轉承托臺51的一側,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用于將所述零件裝配盒61內的待裝配零件安裝至所述產品定位座52內待加工產品上的機械手臂62,所述機械手臂62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3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并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3實現其自身的移動。
所述壓合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用于待加工產品內零件壓合固定過程中產品承托的壓合承托臺71,以及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用于待加工產品內零件壓合固定的機械壓合桿73,所述壓合承托臺71上固定設置有用于盛放待加工產品的產品承托座72,所述機械壓合桿73借助所述滑動導向軌3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產品承托座72的上方,所述產品承托座72、機械壓合桿73與所述裝配夾爪42三者配合完成待加工產品的零件壓合。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產品定位座52及所述產品承托座72均與待加工產品外殼的形狀相匹配。
所述機械手臂62及所述產品承托座72上均固定設置有用于向待加工產品外殼上進行激光打標、標示加工流程的激光打標機8。此處設置所述激光打標機8的意義在于當各部件完成相應的操作后,所述激光打標機8能夠實時在待加工產品的外殼上進行標示。這樣一來,加工企業可以僅憑借待加工產品外殼上的標識數量即可得知該產品已經完成了那些加工操作。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用于控制各電氣部件運作的控制器(圖中未示出),以及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用于實現人機交互的觸控顯示屏91,還包括用于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用于發出聲光報警的警示燈92及蜂鳴器93。
所述控制器優選為80C51式通用型單片機,選擇該型號的單片機是因為這種單片機為應用范圍最廣的單片機之一,且應用基礎好,能夠滿足大規模的使用的需要。此外,需要明確的是,所有能夠完成控制各部件完成相應操作的設備均屬于所述處理器的概念范圍內,在此提供的技術方案僅為優選實施例。
以下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待加工產品的外殼借助所述上料傳送帶21被輸送至上料工位,隨后所述上料夾爪41將所述上料傳送帶21上的待加工產品移動至所述旋轉承托臺51上的產品定位座52內,隨后所述旋轉承托臺51借助所述步進電機帶動待加工產品移動至下一工位,所述機械手臂62隨即將所述零件裝配盒61內的待裝配零件安裝至所述產品定位座52內待加工產品上,安裝完成后,所述機械手臂62上的所述激光打標機8完成第一次激光打標。隨后所述旋轉承托臺51再次帶動待加工產品移動至下一工位,所述裝配夾爪42將待加工產品移動至所述產品承托座72上,所述機械壓合桿73完成零件的固定壓合,壓合完成后,所述產品承托座72上的所述激光打標機8完成第二次激光打標,隨后所述裝配夾爪42再將完成零件壓合的待加工產品傳送至所述旋轉承托臺51上。隨后所述旋轉承托臺51再次帶動待加工產品移動至下一工位,所述下料夾爪43將所述旋轉承托臺51上的待加工產品傳送至所述下料傳送帶22上。至此,單個產品的預裝配加工完成,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完成全部待加工產品的預裝配加工。
運作過程中一旦出現設備運作異常,所述控制器隨即停止裝置運作,并控制所述警示燈92及蜂鳴器93發出聲光警報。
本實用新型采用一體化、自動化的方式完成了對組合產品的預組裝加工 ,避免了以往采用人工操作所帶來的操作效率低下,造成加工企業生產效率降低及人力資源浪費的問題,提高了加工企業的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力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機械化的操作,提升了整個預裝配過程的精確性、穩定性,減小了裝配過程中的誤差、避免了裝配零件的遺漏和缺失,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加工企業的良品率、進一步控制了生產成本。此外,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對現有機器設備的改造、組裝而獲得,機器生產成本低,便于推廣和普及;且本實用新型還能夠應對各種工況,稍加改造就能夠完成對各種組合產品的預組裝加工,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穩定、易于獲得且使用效果優異,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廣價值。
本實用新型尚有多種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