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刀具,尤其是一種電機異形殼體U形散熱槽加工刀具,屬于機械加工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電機殼體采用普通鑄鐵和鋁合金進行鑄造,其散熱槽均為一次鑄造成形,端蓋上裝配的搭子高度一般與殼體的最大外徑齊平,鑄造模具的設計和制造相對較為簡單,便于設計和制造。但對于使用環境需承受較大的震動和沖擊,且安裝尺寸要求特殊的電機殼體而言,由于其殼體的形狀較為復雜,U形散熱槽寬度只有5mm,而槽深卻比較深,并且槽底距裝配搭子的外徑接近100mm,用銑床加工時,立銑頭和外徑之間存在干涉,難于完成電機殼體U形散熱槽的常規加工。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消除銑床部件與電機殼體裝配搭子之間干涉,便于加工深U形散熱槽的工刀具。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完成:一種電機異形殼體U形散熱槽加工刀具,包括與機床主軸相配接的旋轉刀盤,其特征在于旋轉刀盤上設有安裝固定槽,該安裝固定槽一側設有徑向刀槽,徑向刀槽與安裝固定槽之間的隔檔上設有水平螺孔,該水平螺孔的兩端分別與徑向刀槽和安裝固定槽連通,且水平螺孔中設有固定螺釘,以便刀體柄部置于徑向刀槽后,通過水平螺孔中的水平螺釘對刀體進行固定。
所述安裝固定槽設為扇形槽,該扇形槽的一直角邊與徑向刀槽之間形成隔檔,該隔檔上的水平螺孔至少設置二個,以便對刀體進行固定的同時,可根據需要調整刀刃的伸出長度,以加工不同深度的U形散熱槽。
所述螺釘的桿端與刀體相配接,螺母端置于扇形槽中,以方便對螺釘進行調整。
所述徑向刀槽的厚度、長度均與刀體相適應,以加工對應寬度和深度的U形散熱槽。
所述旋轉刀盤設為不同直徑的多個,以便根據需要加工不同大小的電機殼體,滿足生產需要。
所述刀體設為不同厚度和長度的多個,以便根據需要加工不同寬度、不同深度的U形散熱槽,滿足各類電機殼體的生產需要。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對不同電機殼體的不同U形散熱槽進行加工,且不會受機床其它部件的干涉,加工阻力小,切削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旋轉刀盤、刀體的更換極為方便,僅用一臺機床就可加工不同電機殼體、不同U形散熱槽。此刀具的使用解決了新型異形電機殼體散熱槽的加工瓶頸,縮短了加工周期,節省了昂貴的線切割加工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應用范圍,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異形殼體U形散熱槽加工刀具,包括與機床主軸8相配接的旋轉刀盤1,該旋轉刀盤1上設有安裝固定槽2,該安裝固定槽一側設有徑向刀槽7,徑向刀槽7與安裝固定槽2之間的隔檔3上設有水平螺孔4,該水平螺孔4的兩端分別與徑向刀槽7和安裝固定槽2連通,且水平螺孔4中設有固定螺釘5,以便刀體6柄部置于徑向刀槽7后,通過水平螺孔4中的水平螺釘5對刀體6進行固定;所述安裝固定槽2設為扇形槽,該扇形槽的一直角邊與徑向刀槽7之間形成隔檔3,該隔檔3上的水平螺孔4設置二個,以便對刀體6進行固定的同時,可根據需要調整刀刃的伸出長度,以加工不同深度的U形散熱槽10;所述螺釘5的桿端與刀體6相配接,螺母端置于扇形槽中,以方便對螺釘5進行調整;所述徑向刀槽7的厚度、長度均與刀體6相適應,以加工對應寬度和深度的U形散熱槽10;所述旋轉刀盤1設為不同直徑的多個,以便根據需要加工不同大小的電機殼體9,滿足生產需要;所述刀體6設為不同厚度和長度的多個,以便根據需要加工不同寬度、不同深度的U形散熱槽10,滿足各類電機殼體9的生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