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頭鞋模雕刻機。
背景技術:
當前制鞋業廣泛使用鞋模進行鞋底的量產,而加工鞋模的鞋模雕刻機,大部分鞋模雕刻機一次只能加工一個鞋模。由于鞋子是左右對稱,因此對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再重新裝夾、定位往往會產生誤差,導致左右鞋模不對稱,從而影響鞋底的生產質量。此外,鞋模內壁通常為自由曲面及復雜花紋,常使用多軸聯動鞋模雕刻機進行加工,而多軸聯動鞋模雕刻機價格相對較高,一般中小企業難以滿足此類生產條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頭鞋模雕刻機,能夠一次加工左、右鞋模,避免因多次裝夾、換刀產生加工誤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頭鞋模雕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左、右立柱和一個橫梁組成的龍門支架,所述橫梁上設置有一對與所述橫梁平行的X軸導軌,所述X軸導軌上設置有沿X軸左右滑動的左、右Z軸切削組件,所述基座頂面中部設置有一對與所述X軸導軌垂直的Y軸導軌,所述Y軸導軌上設置有沿Y軸導軌前后移動的自動轉動底座,所述自動轉動底座上固定有用于裝夾鞋模的鞋模夾具。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Z軸切削組件包括與所述X軸導軌滑動配合的左、右Z軸進給機構及安裝于所述左、右Z軸進給機構下端的切削刀頭,所述左、右Z軸進給機構帶動切削刀頭上下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轉動底座角度可調,所述角度為自動轉動底座相對于切削刀頭的角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轉動底座包括殼體、蝸輪蝸桿機構及固定于蝸輪上的轉動平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Z軸切削組件、左、右Z軸進給機構、自動轉動底座及蝸桿分別由伺服電機驅動,所述伺服電機由鞋模雕刻機數控系統發出的電信號控制轉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一次加工左、右鞋模,避免因多次裝夾、換刀產生加工誤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中:1-立柱,2-基座,3-Y軸導軌,4-自動轉動底座,5-鞋模夾具,6-橫梁,7- Z軸切削組件,8-X軸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雙頭鞋模雕刻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左、右立柱1和一個橫梁6組成的龍門支架,所述橫梁上設置有一對與所述橫梁平行的X軸導軌8,所述X軸導軌8上設置有沿X軸8左右滑動的左、右Z軸切削組件7,所述基座2頂面中部設置有一對與所述X軸導軌8垂直的Y軸導軌3,所述Y軸導軌3上設置有沿Y軸導軌3前后移動的自動轉動底座4,所述自動轉動底座4上固定有用于裝夾鞋模的鞋模夾具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Z軸切削組件7包括與所述X軸導軌滑動配合的左、右Z軸進給機構及安裝于所述左、右Z軸進給機構下端的切削刀頭,所述左、右Z軸進給機構帶動切削刀頭上下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轉動底座角度可調,所述角度為自動轉動底座相對于切削刀頭的角度,加工時不需要重新裝夾、定位,減少加工誤差,提高生產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轉動底座4包括殼體、蝸輪蝸桿機構及固定于蝸輪上的轉動平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Z軸切削組件7、左、右Z軸進給機構、自動轉動底座4及蝸桿分別由伺服電機驅動,所述伺服電機由鞋模雕刻機數控系統發出的電信號控制轉動,可實現自動加工,降低人工成本。
為了設計更加合理,在所述Z軸切削組件7上設有一吹屑裝置,用于吹凈鞋模表面的廢料,防止廢料影響鞋模加工質量,所述吹屑裝置包括旋轉組件及吹嘴,所述旋轉組件設置于Z軸進給機構下端圓周外側,所述吹嘴對準切削刀頭加工位置,工作時所述吹嘴可隨旋轉組件沿Z軸進給機構下端圓周外側旋轉,有效提高吹凈程度。
本實用新型雙頭鞋模雕刻機是這樣工作的:工人將要制作的左、右鞋模坯件放置于鞋模夾具5上進行裝夾,啟動機器,輸入信號由鞋模雕刻機已編好的數控程序發出,控制伺服電機驅動述左、右Z軸切削組件、左、右Z軸進給機構、自動轉動底座及蝸桿分別動作,從而一次裝夾完成鞋模的全部加工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