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風能是當前清潔能源領域中技術最為成熟,最具大規模開發前景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來,風能的應用已經引起了各國研發人員的廣泛關注,全球風力發電領域的技術突飛猛進。風能利用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利用風能進行發電,風力發電機及相關技術正在快速地進步。
風電齒輪箱是風力發電機的重要傳動裝置。大多齒輪箱都設計有空心軸,從而將前端風輪的線纜安全傳輸至機艙末端的電控柜。而空心軸的裝配是風電齒輪箱組裝過程中一個難度較大的環節。空心軸通常由工人手動推入行星架,由于空心軸很長,很難保證其水平裝入,很容易造成O形密封圈的剪切破壞,進而引發漏油風險,且裝配效率低。
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保證裝配空心軸時,O形圈不發生剪切破壞,提高裝配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加快產品發貨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裝配風電齒輪箱的空心軸時,空心軸難以水平裝入,易剪切破壞O形密封圈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包括上導軌、下導軌及2個高度調節裝置,所述上導軌活動設置在所述下導軌上,所述上導軌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固定空心軸的定位裝置,2個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下導軌的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高度調節裝置包括調節板、調節螺栓及主縱梁,所述調節板與所述主縱梁通過所述調節螺栓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板與所述主縱梁上均設置有長腰形孔,且二者的所述長腰形孔的孔壁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牙型,所述調節螺栓設置在所述長腰形孔內。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板通過頂板豎向固定連接在所述下導軌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上導軌與下導軌通過燕尾槽結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2個V形塊,其中一個所述V形塊上設置有管夾。
進一步地,還包括腳輪,所述腳輪通過底板固定連接在所述主縱梁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主縱梁通過筋板豎向固定連接在所述底板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固定設置在所述上導軌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塊頂部設置有把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其上導軌活動設置在下導軌上,2個高度調節裝置分別設置在下導軌的兩端,通過調節2個高度調節裝置,將下導軌調節至水平,通過定位裝置將空心軸固定在上導軌上,空心軸也處于水平狀態,上導軌在下導軌上滑動,實現空心軸的水平裝配,解決了現有的風電齒輪箱的空心軸在裝配時,空心軸難以水平裝入,易剪切破壞O形密封圈的問題,適于進行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上導軌; 2-下導軌; 3-高度調節裝置;
4-定位裝置; 5-頂板; 6-腳輪;
7-底板; 8-筋板; 9-限位塊;
10-把手; 31-調節板; 32-調節螺栓;
33-主縱梁; 41-管夾。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實施例一: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包括上導軌1、下導軌2及2個高度調節裝置3,上導軌1活動設置在下導軌2上,上導軌1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固定空心軸的定位裝置4,2個高度調節裝置3分別設置在下導軌2的兩端。
由于風電齒輪箱的空心軸很長,在裝配過程中,難以保證其水平裝入,易剪切破壞O形密封圈,引發漏油風險。在本實施例中,調節2個高度調節裝置3,將下導軌2調節至與水平面平行,將空心軸放置于上導軌1上,并通過定位裝置4固定,使空心軸隨上導軌1也處于水平狀態,上導軌1在下導軌2上滑動,實現空心軸水平裝入風電齒輪箱。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高度調節裝置3包括調節板31、調節螺栓32及主縱梁33,調節板31與主縱梁33通過調節螺栓32活動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螺栓32調整調節板31在主縱梁33上的位置,使2個高度調節裝置3的調節板31的高度一致,調節板31連接在下導軌2底部,下導軌2隨之被調節至水平。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調節板31與主縱梁33上均設置有長腰形孔,且二者的長腰形孔的孔壁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牙型,調節螺栓32設置在長腰形孔內。在本實施例中,調節螺栓32分別穿過調節板31與主縱梁33的長腰形孔,將調節板31與主縱梁33連接起來,通過螺栓結構連接,便于連接及調節;長腰形孔的孔壁上的牙型,使調節螺栓32在長腰形孔內的位置更加穩定,從而更穩定地將調節板31固定在主縱梁33上,進而使下導軌2穩定地保持水平。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調節板31通過頂板5豎向固定連接在下導軌2底部。在本實施例中,頂板5安裝在下導軌2底部,調節板31安裝在頂板5底部,調節板31垂直于頂板5。
在本實施例中,頂板5與下導軌2通過螺栓螺母結構連接,調節板31與頂板5焊接連接。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上導軌1與下導軌2通過燕尾槽結構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連接結構為燕尾槽結構,一方面,實現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相對滑動,另一方面,由于空心軸很長,準備裝配時,一端固定在上導軌1上,一端懸空,對上導軌1有一個垂直空心軸向上的力,易使上導軌1翹起,燕尾槽結構能夠克服該力,使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連接穩定,保證空心軸穩定地水平裝入風電齒輪箱。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定位裝置4包括2個V形塊,其中,靠近空心軸端部的V形塊上設置有管夾41。在本實施例中,空心軸為中空的圓柱體狀,V形塊能夠穩定地固定住空心軸,限制空心軸位移,使空心軸平穩地被裝配;靠近空心軸端部的V形塊上設置有管夾41,進一步將空心軸固定住。
在本實施例中,2個V形塊上均設置有橡膠墊,以防止空心軸位移,更穩定地固定空心軸。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還包括腳輪6,腳輪6通過底板7固定連接在主縱梁33底部。在本實施例中,腳輪6安裝在底板7底部,底板7安裝在主縱梁33底部。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腳輪6可實現本裝配裝置的整體移動。將本裝配裝置移動到待裝風電齒輪箱處,將上導軌1與下導軌2通過高度調節裝置3調節至水平,且符合空心軸的裝配位置,將空心軸固定在上導軌1上,再推動上導軌1,從而水平裝配空心軸;調節好下導軌2的高度后,可多次進行空心軸的水平裝配,從而提高了空心軸的裝配效率。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主縱梁33通過筋板8豎向固定連接在底板7上。在本實施例中,底板7垂直于主縱梁33設置在主縱梁33底部,筋板8垂直于底板7設置,加強底板7與主縱梁33的連接。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還包括限位塊9,限位塊9固定設置在上導軌1的一端。在本實施例中,在裝配時,一方面,限位塊9進一步限制空心軸位移,頂住空心軸,使空心軸裝入風電齒輪箱,另一方面,限位塊9還起配重作用,由于空心軸較長,隨上導軌1一起移動時,容易產生輕微的晃動,限位塊9使空心軸移動時更加平穩。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限位塊9頂部設置有把手10。在本實施例中,裝配工作人員通過把手10推動限位塊9,使空心軸隨上導軌1水平移動,實現空心軸的水平裝配。
實施例二: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風電齒輪箱空心軸的裝配裝置,包括上導軌1、下導軌2及2個高度調節裝置3,上導軌1活動設置在下導軌2上,上導軌1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固定空心軸的定位裝置4,2個高度調節裝置3分別設置在下導軌2的兩端。
由于風電齒輪箱的空心軸很長,在裝配過程中,難以保證其水平裝入,易剪切破壞O形密封圈,引發漏油風險。在本實施例中,調節2個高度調節裝置3,將下導軌2調節至與水平面平行,將空心軸放置于上導軌1上,并通過定位裝置4固定,使空心軸隨上導軌1也處于水平狀態,上導軌1在下導軌2上滑動,實現空心軸水平裝入風電齒輪箱。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高度調節裝置為齒輪齒條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齒條升降,使下導軌2被調節至水平;高度調節裝置還可為液壓缸結構,通過控制活塞桿升降,使下導軌2被調節至水平。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齒條通過頂板5豎向固定連接在下導軌2底部。在本實施例中,頂板5安裝在下導軌2底部,齒條安裝在頂板5底部,齒條垂直于頂板5;當高度調節裝置為液壓缸結構,活塞桿安裝在頂板5底部。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上導軌1與下導軌2通過燕尾槽結構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連接結構為燕尾槽結構,一方面,實現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相對滑動,另一方面,由于空心軸很長,準備裝配時,一端固定在上導軌1上,一端懸空,對上導軌1有一個垂直空心軸向上的力,易使上導軌1翹起,燕尾槽結構能夠克服該力,使上導軌1與下導軌2的連接穩定,保證空心軸穩定地水平裝入風電齒輪箱。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定位裝置4包括2個V形塊,其中,靠近空心軸端部的V形塊上設置有管夾41。在本實施例中,空心軸為中空的圓柱體狀,V形塊能夠穩定地固定住空心軸,限制空心軸位移,使空心軸平穩地被裝配;靠近空心軸端部的V形塊上設置有管夾41,或2個V形塊上均設置有管夾41,進一步將空心軸固定住。
在本實施例中,2個V形塊上均設置有橡膠墊,以防止空心軸位移,更穩定地固定空心軸。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還包括腳輪6,腳輪6通過底板7固定連接在齒輪齒條結構底部。在本實施例中,腳輪6安裝在底板7底部,底板7安裝在齒輪齒條結構底部;當高度調節裝置為液壓缸結構,底板7安裝在液壓缸結構底部。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腳輪6可實現本裝配裝置的整體移動。將本裝配裝置移動到待裝風電齒輪箱處,將上導軌1與下導軌2通過高度調節裝置3調節至水平,且符合空心軸的裝配位置,將空心軸固定在上導軌1上,再推動上導軌1,從而水平裝配空心軸。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還包括限位塊9,限位塊9固定設置在上導軌1的一端。在本實施例中,在裝配時,一方面,限位塊9進一步限制空心軸位移,頂住空心軸,使空心軸裝入風電齒輪箱,另一方面,限位塊9還起配重作用,由于空心軸較長,隨上導軌1一起移動時,容易產生輕微的晃動,限位塊9使空心軸移動時更加平穩。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限位塊9頂部設置有把手10。在本實施例中,裝配工作人員通過把手10推動限位塊9,使空心軸隨上導軌1水平移動,實現空心軸的水平裝配。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