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鍛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鍛件擴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形鍛件擴孔用進取料機。
背景技術: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目前,采用馬架擴孔的方式來生產環鍛件,坯料每次的進給量是影響環鍛件質量的重要工藝參數,現有技術中一般由人工進行手動操作,但人工手動操作很難保持進給量的均勻性;從而影響環鍛件質量的均勻、一致性,且人工操作的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影響生產進度。
目前,部分環形鍛件的坯料進給通過控制機進行自動控制,其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手動控制具有速度快、一致性好的優點,但對于部分沒有加裝自動控制的操作機或操作不便的鍛壓設備,還是只能由人工手動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環形鍛件擴孔用進取料機,以解決現有鍛件進行馬架擴孔時所存在的進給量不均勻、鍛件成品質量不均勻、一致性差、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生產進度易受影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環形鍛件擴孔用進取料機,包括機械臂,機械臂兩側均安裝有伸縮油缸,伸縮油缸頂端的伸縮桿鉸接在機械臂兩側外壁,伸縮油缸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機械臂遠離伸縮油缸的另一側底面安裝有旋轉油缸,旋轉油缸頂部的伸縮桿鉸接在機械臂底端面中部,旋轉油缸底端與固定在底座上的鉸接座相鉸接。
所述機械臂前端通過支桿安裝有鉗口,該鉗口包括兩塊對稱且間隔布置的安裝座,安裝座前端外側均固接有支板,支板端部設有夾緊座,兩個夾緊座相對布置且兩個夾緊座之間安裝有對稱布置的夾頭。
夾頭表面開有凹槽。
所述凹槽為V形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環形鍛件擴孔用進取料機,通過對進取料機的鉗口、機械臂進行改制,使進取料機可以代替操作機使用;將機械臂支點改為兩個伸縮油缸支撐,機械臂上下擺動支點改在機械臂上,同時控制機械臂上下擺動的旋轉油缸固定位置后移。改進后的機械臂能適應不同馬架高度,便于將馬杠一頭抬起旋轉,對沒有配置操作機或操作機操作不方便的鍛壓設備,可以實現馬架擴孔自動操作;其次,由于進取料機可以在生產線上移動,因此,進取料機可以為多臺鍛壓設備進行夾持上料;再次,進取料機改進后其原始功能不便,還能繼續作為進取料機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鉗口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中:1-機械臂,2-旋轉油缸,3-鉸接座,4-伸縮油缸,5-支桿,6-鉗口,61-安裝座,62-支板,63-夾緊座,64-夾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環形鍛件擴孔用進取料機,包括機械臂1,機械臂1兩側均安裝有伸縮油缸4,伸縮油缸4頂端的伸縮桿鉸接在機械臂1兩側外壁,伸縮油缸4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機械臂1遠離伸縮油缸4的另一側底面安裝有旋轉油缸2,旋轉油缸2頂部的伸縮桿鉸接在機械臂1底端面中部,旋轉油缸2底端與固定在底座上的鉸接座3相鉸接。
所述機械臂1前端通過支桿5安裝有鉗口6,該鉗口6包括兩塊對稱且間隔布置的安裝座61,安裝座61前端外側均固接有支板62,支板62端部設有夾緊座63,兩個夾緊座63相對布置且兩個夾緊座63之間安裝有對稱布置的夾頭64。
所述夾頭64表面開有凹槽,通過凹槽的設置將傳統的兩點固定換位四點固定,能有效提高夾持的穩固性。
為了進一步提高夾持的穩固性,所述凹槽為V形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