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軸零件損傷修復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及車削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發展,大型軸類零件(如汽輪和發電機轉子、船用曲軸等)尺寸越來越大,材料越來越好,因此對作為其支撐的軸頸部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高精度的形位公差(直線度、圓度、圓柱度、同心度或外圓跳動、全跳動)、高精度的尺寸公差、高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一般Ra0.2~Ra0.8)。
作為回轉系統的支撐,軸頸部位容易發生磨損、拉毛、印痕等,造成系統的失穩,嚴重影響運行安全。而此類大型軸類零件均為關鍵部件,一旦受損將導致整個系統的停運,造成用戶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
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案進行修復:
一、返回制造廠,在大型機床上重新校調、加工,保證尺寸和表面粗糙程度。這種方案耗時長、零件運輸非常困難、成本高,并且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跨國貿易、周期限制等),導致受損零件無法返廠修復。
二、現場修復,在用戶現場對零件的受損部位進行修復。這種方案靈活、周期短、成本低,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獲得用戶的青睞。但是針對大型軸類零件,目前采用的修復方案多為手工修復,或采用簡單的砂輪機構進行修復,難以滿足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即使修復完成仍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及車削工藝,采用回轉機構旋轉、大型軸類零件固定的車削方式,在用戶現場對軸頸的受損部位進行車削,實現固定式車床的加工效果,達到圖紙的設計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包括車削組件、動力機構以及夾持在大型軸類零件上的回轉機構,回轉機構包括兩個軸向間隔設置的夾持件,車削組件可拆卸裝配在兩個夾持件之間,兩個夾持件上均設有中心孔,兩個中心孔同軸設置且用于穿設大型軸類零件,每個夾持件上均設有與大型軸類零件定向相連的定位組件,每個夾持件均通過傳動組件與動力機構相連,在動力機構的驅動下兩個夾持件同步繞大型軸類零件轉動,實現帶動車削組件對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的車削修復。
優選地,所述車削組件包括:兩個分別與兩個所述夾持件相連的側固板,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側固板內的導軌,滑動設置在導軌上的車削刀排,以及驅動車削刀排沿導軌滑動的車削驅動組件。
優選地,所述車削驅動組件包括: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側固板內且與所述車削刀排螺紋相連的絲桿,以及與絲桿一端相連的小電機。
優選地,所述車削組件還包括與所述側固板固連的蓄電池,蓄電池與所述小電機相連。
優選地,所述車削刀排包括:車削主體、調節桿和車削套筒,車削主體上設有用于穿設所述導軌的導向孔以及與導向孔垂直設置的安裝孔,調節桿轉動設置在安裝孔內,且車削套筒與調節桿的下端相連,隨調節桿的調節所述車削套筒在安裝孔內升降,車削套筒的下端安裝車刀。
優選地,所述車削刀排還包括刻度儀,刻度儀包括:與所述車削主體固連且與所述調節桿同軸設置的刻度盤,以及與調節桿固連且隨調節桿轉動的指針,指針指向刻度盤上的刻度。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將所述側固板和所述夾持件軸向固定的軸向固定件,以及至少三個用于夾持側固板的微調件,微調件包括螺紋相連的微調固定座和微調螺釘,微調固定座與夾持件固連,微調螺釘支撐側固板。
優選地,所述定位組件包括若干對所述大型軸類零件進行徑向調節的徑向支撐件,所有徑向支撐件圓周陣列在所述夾持件上。
優選地,所述定位組件包括軸向定位卡環,軸向定位卡環包括定位環和滑動設置在定位環周向上的卡爪,定位環固套在所述大型軸類零件上,卡爪與所述夾持件固連。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的車削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大型軸類零件穿設在兩個夾持件的中心孔內;
步驟S2,通過定位組件調整夾持件與大型軸類零件的同心度以及夾持件在大型軸類零件上的軸向位置;
步驟S3,根據軸頸受損部位的加工面特點,選定車削組件的類型;
步驟S4,調整車削組件與所述加工面的位置關系;
步驟S5,驅動動力機構使回轉機構轉動,回轉機構帶動車削組件繞軸頸轉動,完成車削組件對所述加工面的車削修復。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及車削工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可控制走刀量和背吃刀量,根據粗、精刀加工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走刀速度等加工參數,能夠避免設備震動,達到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2、小電機實現車削刀排的軸向走刀,且控制車削刀排的走刀速度,切削平穩,設備振動小,防止加工面產生刀紋。
3、車削組件采用蓄電池驅動,走刀速度穩定,簡化了設備結構,提高了加工安全性。
4、車削刀排設有刻度儀,可以精準讀取背吃刀量,提高車削精度。
5、微調件的設置便于調節軌道與大型軸類零件軸線的平行度。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發明的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的示意圖。
圖2顯示為回轉機構的示意圖。
圖3顯示為徑向支撐件的示意圖。
圖4顯示為徑向支撐件的剖視圖。
圖5顯示為軸向定位卡環的示意圖。
圖6顯示為軸向定位卡環的局部剖視圖。
圖7顯示為車削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8顯示為車削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9顯示為車削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0顯示為車削刀排的示意圖。
圖11顯示為車削刀排的剖視圖。
圖12顯示為微調件的安裝圖。
圖13顯示為圖12的A-A剖視圖。
圖14顯示為車削刀排與大型軸類零件的位置關系圖。
圖15顯示為研磨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16顯示為研磨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17顯示為研磨刀排的示意圖。
圖18顯示為研磨刀排的剖視圖。
圖19顯示為動力機構的示意圖。
圖20顯示為設有車削組件的回轉機構。
圖21顯示為設有研磨組件的回轉機構。
圖22顯示為設有車削組件和研磨組件的回轉機構。
元件標號說明
1 回轉機構
11 半環板
11a 長凹槽
12 徑向支撐件
121 徑向固定板
122 調節螺桿
123 支撐過渡塊
124 徑向支撐板
124a 凸起
13 軸向定位卡環
131 卡爪
132 定位環
132a 半環件
133 滑動過渡塊
134 卡爪緊定螺釘
14 連接桿
15 抱箍
16 鎖定板
17 夾持件
2 車削組件
21 側固板
22 導軌
23 絲桿
231 校調頭
24 車削刀排
241 車削手輪
242 第一緊壓螺母
243 第一蓋板
244 調節桿
245 車削緊定螺釘
246 車削套筒
247 車刀
248 車削主體
248a 導向孔
248b 安裝孔
249 刻度儀
249a 指針
249b 刻度盤
25 微調件
251 微調固定座
252 微調螺釘
253 軸向固定件
26 小減速器
27 小電機
28 蓄電池
3 研磨組件
31 安裝板
32 滑軌
33 絲杠
34 研磨刀排
341 研磨手輪
342 第二緊壓螺母
343 第二蓋板
344 調節柄
345 研磨緊定螺釘
346 研磨套筒
347 研磨頭
348 研磨主體
348a 引導孔
348b 裝配孔
35 調整件
36 驅動手輪
4 動力機構
41 固定底板
42 過渡底板
421 第一調節螺釘
43 驅動電機
44 減速器
45 離合箱
46 傳動軸
47 軸承座
471 第二調節螺釘
5 鏈傳動部件
51 鏈輪齒
52 鏈輪
6 大型軸類零件
61 大型軸類零件的軸頸
62 大型軸類零件的定位軸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22。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中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范疇。
如圖1所示,大型軸類零件6可分為軸頸61和定位軸段62,定位軸段62為大型軸類零件6的軸頸61兩端徑向突出的凸肩處。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的定位工裝,包括動力機構4以及夾持在大型軸類零件6上的回轉機構1,回轉機構1包括兩個軸向間隔設置的夾持件17,兩個夾持件17上均設有中心孔,兩個中心孔同軸設置且用于穿設大型軸類零件6,每個夾持件17上均設有與大型軸類零件6定向相連的定位組件,每個夾持件17均通過傳動組件與動力機構4相連,在動力機構4的驅動下兩個夾持件17同步繞大型軸類零件6轉動。
本發明采用回轉機構1自身旋轉,而大型軸類零件6固定的方式,實現對大型軸類零件6的軸頸61處外表面的全覆蓋的定位,以便修復。整體結構簡單,搬運裝配輕便,定位精度高,動力需求小。本實施例中,兩個夾持件17分別設置在軸頸61的軸向兩側,且均通過定位組件與定位軸段62定位相連。
由于大型軸類零件6存在多種結構形式,可能兩端大中間小,也有可能兩端小中間大,因此,如圖2所示,夾持件17為由兩個半環板11固連組成的圓環板。當夾持件17不能從大型軸類零件6的一端套入至定位軸段62時,可以直接把兩個半環板11通過鎖定板16在定位軸段62處拼成圓環板。在具體實施時,四片半環板11采用鋁合金材料,能夠降低回轉機構1的總質量。另外,半環板11是基礎零件,會影響整個回轉機構1的定位精度,因此半環板11在加工時,需要拼成圓環板后加工,保證其形狀尺寸和裝配精度。
為了調節夾持件17與大型軸類零件6的同心度,如圖2所示,定位組件包括若干對大型軸類零件6進行徑向調節的徑向支撐件12,所有徑向支撐件12圓周陣列在夾持件17上。每個徑向支撐件12的受力均衡,夾持大型軸類零件6的效果更好。在具體實施時,采用四個徑向支撐件12圓周陣列在夾持件17上,相鄰徑向支撐件12間的圓心角為90度,其上設置有調節結構,便于調整夾持件17與大型軸類零件6的同心度。
上述徑向支撐件12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2、圖3、圖4所示,徑向支撐件12包括徑向固定板121、徑向支撐板124以及調節螺桿122,徑向固定板121與夾持件17固連,徑向支撐板124與夾持件17徑向滑動配合,調節螺桿122的一端螺紋穿設在徑向固定板121內且另一端支撐在徑向支撐板124上。本實施例中,夾持件17通過徑向支撐件12與定位軸段62定位相連,通過擰轉調節螺桿122便可調節夾持件17與大型軸類零件6的同心度,結構緊湊簡單,調整精度較高。在具體實施時,夾持件17上設有作為徑向導向用的長凹槽11a,徑向支撐板124設有與長凹槽11a滑動配合的凸起124a,在夾持件17設置長凹槽11a,使徑向支撐板124在調節螺桿122的驅動下,沿長凹槽11a徑向滑動,提高了滑動的穩定性。另外,徑向支撐板124的上端設有比其稍厚的支撐過渡塊123,調節螺桿122支撐在支撐過渡塊123上,且調節螺桿122的軸向與上述中心孔徑向平行設置,這樣能夠使調節螺桿122更加有效地驅動徑向支撐板124。
作為一種更優的設計,上述徑向支撐板124與大型軸類零件6接觸的支撐部位貼有導軌軟帶,能夠降低摩擦系數,提高回轉機構1旋轉時的穩定性。回轉機構1旋轉時,徑向支撐板124在定位軸段62上滑動摩擦,因此需要向徑向支撐板124的支撐部位注入潤滑油,從而減小摩擦系數和降低溫度。
為了夾持件17能夠在大型軸類零件6上軸向定位,如圖2、圖5、圖6所示,定位組件包括軸向定位卡環13,軸向定位卡環13包括定位環132和滑動設置在定位環132周向上的卡爪131,定位環132固套在大型軸類零件6上,卡爪131與夾持件17固連。軸向定位卡環13的設置可避免夾持件17沿大型軸類零件6軸向竄動。回轉機構1旋轉時,定位環132相對大型軸類零件6靜止,卡爪131相對大型軸類零件6旋轉。在具體實施時,卡爪131固定在夾持件17外側,且與定位環132的配合間隙小于0.2mm。
為了能夠調節卡爪131與定位環132的配合間隙,提出一種更優的實施例,如圖5、圖6所示,兩個滑動過渡塊133對稱設置在定位環132的左右兩側且均與定位環132間隙配合,四個卡爪緊定螺釘134分成左右兩組后與卡爪131螺紋相連,且分別與兩個滑動過渡塊133定位相連。使用時,通過擰轉上述兩組卡爪緊定螺釘134,支撐推動兩個滑動過渡塊133,便可以調整兩個滑動過渡塊133的軸向間距。另外,滑動過渡塊133采用摩擦系數低的金屬材料,進一步減小滑動過渡塊133與定位環132的滑動摩擦力。
為了方便上述定位環132固套在定位軸段62上,如圖5所示,定位環132由兩個半環件132a固連組成,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如圖2所示,兩個夾持件17通過若干根連接桿14相連。這樣提高了回轉機構1的剛性,穩固了回轉機構1的結構。在具體實施時,四根中空的連接桿14均穿設在兩個夾持件17上,同時連接桿14也采用鋁合金材料,降低回轉機構1的總質量。作為一種更優的連接方式,連接桿14通過抱箍15分別與兩個夾持件17相連,即先把一對用于連接同一根連接桿14的抱箍15分別固定在兩個夾持件17上,再把該對抱箍15固套在同一根連接桿14上,這樣能夠降低回轉機構1的安裝難度,并且兩個夾持件17的間距調整更加方便。
動力機構4是定位工裝的動力源,如圖1、圖19所示,動力機構4包括固定底板41和置于固定底板41上的動力組件,動力組件包括依次相連的驅動電機43、減速器44以及傳動軸46,傳動軸46通過傳動組件與夾持件17相連。固定底板41固定在地面上且采用單個電機驅動,可提供穩定的動力源,避免定位工裝振動。在具體實施時,固定底板41和動力組件之間還設有帶有第一調節螺釘421的過渡底板42,過渡底板42與動力組件相對固定,過渡底板42可以通過第一調節螺釘421調整與固定底板41的相對位置,進而能夠調整鏈傳動部件5等傳動組件的張緊度。驅動電機43通過減速器44與離合箱45相連,鏈輪軸46的一端與離合箱45相連,另一端與帶有第二調節螺釘471的軸承座47相連,軸承座47通過第二調節螺釘471調整其在過渡底板42上的位置。與此同時,鏈輪軸46與兩個鏈輪52鍵連接,每個鏈輪52可沿鍵的長度方向移動,這樣能夠調整兩個鏈輪52的間距,以適應不同長度的軸頸61的修復。另外,離合箱45設有手動嚙合機構,可實現離合箱45與鏈輪軸46的斷開和相連。
如圖1、圖2、圖19所示,傳動組件為兩組軸向間隔設置的鏈傳動部件5,每組鏈傳動部件5包括鏈條、設在動力機構4上的鏈輪52以及設在夾持件17外周上的鏈輪齒51,鏈條分別與鏈輪52、鏈輪齒51嚙合。鏈傳動部件5工作時,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準確,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相同工況下的傳動尺寸小。
如圖1、圖2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包括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的定位工裝,以及可拆卸裝配在兩個夾持件17之間的用于修復大型軸類零件軸頸61的車削組件2和研磨組件3。
上述修復用設備采用回轉機構旋轉、大型軸類零件6固定的加工方式,可以在現場對受損的軸頸61進行車削和研磨。車削組件2、研磨組件3相互分開,為了避免因切削力、研磨力不同導致的相互影響。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對現場工況要求不高,能夠滿足現場修復的需求,達到圖紙要求的精度(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縮短加工周期。
參照圖1和圖20,作為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的一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主要為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本實施例只在回轉機構1上安裝車削組件2,車削組件2位于兩個夾持件17之間,在動力機構4的驅動下兩個夾持件17同步轉動,實現帶動車削組件2對大型軸類零件6軸頸61的車削修復。本實施例采用將車削組件2安裝在回轉機構1上,通過回轉機構1的轉動帶動車削組件2繞大型軸類零件6的轉動,完成軸頸61的車削修復。
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可控制走刀量(車削組件2沿著大型軸類零件6軸向方向移動的距離)和背吃刀量(大型軸類零件6已加工表面與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根據粗、精刀加工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走刀速度等加工參數,能夠避免設備震動,達到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如圖7所示,車削組件2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包括:兩個分別與兩個夾持件17相連的側固板21,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側固板21內的導軌22,滑動設置在導軌22上的車削刀排24,以及驅動車削刀排24沿導軌22滑動的車削驅動組件。車削刀排24可以在導軌22上完成規定的走刀量,并且走刀平穩。在具體實施時,導軌22為一對平行的圓柱導軌,增加了車削刀排24的走刀平穩性。
如圖9所示,車削驅動組件包括: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側固板21內且與車削刀排24螺紋相連的絲桿23,以及與絲桿23一端相連的小電機27。車削刀排24走刀時,小電機27帶動絲桿23轉動,車削刀排24在自身與絲桿23的螺紋配合下,沿導軌22滑動,完成規定走刀量。在具體實施時,小電機27通過小減速器26與絲桿23相連,目的為了降低轉速,增加轉矩。絲桿23的另一端為可安裝校調手輪的校調頭231,用于校調導軌22與大型軸類零件6軸線的平行度,此處的校調手輪只在校調時安裝,而且校調前需要將小減速器26與絲桿23脫開。小電機27實現車削刀排24的軸向走刀,且控制車削刀排24的走刀速度,切削平穩,設備振動小,防止加工面產生刀紋,達到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如圖7所示,車削組件2還包括與側固板21固連的蓄電池28,蓄電池28與小電機27相連。車削組件2采用蓄電池28驅動,走刀速度穩定,另外,蓄電池28固定在側固板21上,簡化了設備結構,提高了加工安全性。
車削刀排24是車削組件2的核心部件,如圖10、圖11所示,車削刀排24包括:車削主體248、調節桿244和車削套筒246,車削主體248上設有用于穿設導軌22的導向孔248a以及與導向孔248a垂直設置的安裝孔248b,調節桿244轉動設置在安裝孔248b內,且車削套筒246與調節桿244的下端相連,隨調節桿244的調節車削套筒246在安裝孔248b內升降,車削套筒246的下端安裝車刀247。車削時,調節桿244可控制車刀247的背吃刀量。在具體實施時,調節桿244通過軸承轉動穿設在車削主體248上端的第一蓋板243內,且通過第一緊壓螺母242與第一蓋板243軸向固定。調節桿244的下端與車削套筒246的上端螺紋相連,車削主體248設有與其螺紋相連的車削緊定螺釘245,車削緊定螺釘245與車削套筒246定位相連。具體操作時,先擰轉車削緊定螺釘245,使車削緊定螺釘245的末端位于車削套筒246的長鍵槽內,防止車削套筒246隨調節桿244的轉動而轉動;再擰轉調節桿244,車削套筒246在螺紋配合下升降,并滑動到設定位置;最后第二次擰轉車削緊定螺釘245,使車削緊定螺釘245的末端緊壓在車削套筒246的長鍵槽底面,防止車削套筒246上下竄動,提高了車刀247的車削精度。
為了嚴格控制車刀247的背吃刀量,如圖10、圖11所示,車削刀排24還包括刻度儀249,刻度儀249包括:與車削主體248固連且與調節桿244同軸設置的刻度盤249b,以及與調節桿244固連且隨調節桿244轉動的指針249a,指針249a指向刻度盤249b上的刻度。這樣設置,可以精準讀取背吃刀量,提高車削精度。
如圖12、13所示,車削組件2還包括用于將側固板21和夾持件17軸向固定的軸向固定件253,以及至少三個用于夾持側固板21的微調件25,微調件25包括螺紋相連的微調固定座251和微調螺釘252,微調固定座251與夾持件17固連,微調螺釘252支撐側固板21。微調件25的設置便于調節導軌22與大型軸類零件6軸線的平行度,即調節車削刀排24沿導軌22的走刀方向與大型軸類零件6軸線的平行度。
另外,車削組件2的第二實施例如圖8、圖10所示,本實施例基本與如圖7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調節桿244的上端與車削手輪241同軸固連,這樣轉動調節桿244時方便省力。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的車削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大型軸類零件6穿設在兩個夾持件17的中心孔內;
步驟S2,通過定位組件調整夾持件17與大型軸類零件6的同心度以及夾持件17在大型軸類零件6上的軸向位置;
步驟S3,根據軸頸61受損部位的加工面特點,選定車削組件2的類型;
步驟S4,調整車削組件2與加工面的位置關系;
步驟S5,驅動上述動力機構4使回轉機構1轉動,回轉機構1帶動車削組件2繞軸頸61轉動,完成車削組件2對加工面的車削修復。
由于軸頸61的車削要求不同,因此,步驟S3中,根據加工面特點,選用尖頭車刀、圓車刀、彎頭車刀等車刀247。
如圖14所示,步驟S4中,車削刀排24的車刀247刀尖垂直指向大型軸類零件6的軸線。這樣車削修復后的加工面更能達到設計要求。
車削加工一般分粗刀和精刀。粗刀用于去除加工面的明顯損傷,背吃刀量大、走刀速度慢;精刀用于精整加工面,背吃刀量小,走刀速度快。粗刀加工后且精刀加工前,測量加工面的尺寸,根據測量結果調整側固板21上的微調件25,再次調整導軌22與大型軸類零件6軸線的平行度,確保車削精度。另外,車削過程中需注入冷卻油,降低加工面的溫度。
參照圖1和圖21,作為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的另一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為一種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研磨用設備。本實施例在回轉機構1上只安裝研磨組件3,研磨組件3位于兩個夾持件17之間,在動力機構4的驅動下兩個夾持件17同步轉動,實現帶動研磨組件3對大型軸類零件6軸頸61的研磨修復。本實施例采用將研磨組件3安裝在回轉機構1上,通過回轉機構1的轉動帶動研磨組件3繞大型軸類零件6的轉動,完成軸頸61的研磨修復。
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研磨用設備可控制研磨組件3的走刀量(研磨組件3沿著大型軸類零件6軸向方向移動的距離)和背吃刀量(大型軸類零件6的磨損量),還可以調整研磨精度,達到設計的表面粗糙度。
如圖15所示,研磨組件3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包括:兩個分別與兩個夾持件17相連的安裝板31,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安裝板31內的滑軌32,滑動設置在滑軌32上的研磨刀排34,以及驅動研磨刀排34沿滑軌32滑動的研磨驅動組件。研磨時,研磨刀排34可以在滑軌32上完成規定的走刀量。在具體實施時,滑軌32也是一對平行的圓柱導軌,同樣能夠增加研磨刀排34的走刀平穩性。
如圖15所示,研磨驅動組件包括: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安裝板31內且與研磨刀排34螺紋相連的絲杠33,以及與絲杠33一端相連的驅動手輪36。走刀時,驅動手輪36帶動絲杠33轉動,研磨刀排34在自身與絲杠33的螺紋配合下,沿滑軌32滑動。通過驅動手輪36控制走刀量,走刀速度快。
研磨刀排34是研磨組件3的核心部件,如圖17、18所示,研磨刀排34包括:研磨主體348、調節柄344和研磨套筒346,研磨主體348上設有用于穿設滑軌32的引導孔348a以及與引導孔348a垂直設置的裝配孔348b,調節柄344轉動設置在裝配孔348b內,且研磨套筒346與調節柄344的下端相連,在調節柄344的調節下研磨套筒346在裝配孔348b內升降,研磨套筒346的下端安裝研磨頭347。在具體實施時,調節柄344通過軸承轉動穿設在研磨主體348上端的第二蓋板343內,且通過第二緊壓螺母342與第二蓋板343軸向固定。調節柄344的下端與研磨套筒346的上端螺紋相連,研磨刀排34還包括研磨緊定螺釘345,研磨緊定螺釘345與研磨主體348螺紋相連且與研磨套筒346定位相連。研磨緊定螺釘345的作用效果跟車削緊定螺釘245相同:一方面,防止研磨套筒346隨調節柄344的轉動而轉動;另一方面,能夠使研磨套筒346與研磨主體348相對固定,避免研磨套筒346上下竄動,提高研磨精度。此外,研磨頭347可以敷設不同規格的砂紙,滿足不同的研磨精度,軸頸61的表面粗糙度可達Ra0.2~0.8。
為了嚴格控制研磨組件3的背吃刀量,研磨刀排34還包括刻度儀,刻度儀包括:與研磨主體348固連且與調節柄344同軸設置的刻度盤,以及與調節柄344固連且隨調節柄344轉動的指針,指針指向刻度盤上的刻度。其結構和作用與車削刀排24的刻度儀249基本相同。
如圖15所示,研磨組件3包括用于將安裝板31和夾持件17軸向固定的軸向固定器,以及至少三個用于夾持安裝板31的調整件35,調整件35包括螺紋相連的調整固定座和調整螺釘,調整固定座與夾持件17固連,調整螺釘支撐安裝板31。調整件35的結構和作用與車削刀排24的微調件25基本相同,軸向固定器與軸向固定件253也基本相同。這樣也便于調整滑軌32與大型軸類零件6軸線的平行度。
研磨組件3的第二實施例如圖16、圖17所示,本實施例基本與如圖1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調節柄344的上端與研磨手輪341同軸固連,這樣也便于轉動調節柄344。
本發明也對應提供一種采用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研磨用設備的研磨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大型軸類零件6穿設在兩個夾持件17的中心孔內;
步驟S2,通過定位組件調整夾持件17與大型軸類零件6的同心度以及夾持件17在大型軸類零件6上的軸向位置;
步驟S3,根據軸頸61受損部位的加工面特點,選定研磨組件3的類型;
步驟S4,調整研磨組件3與加工面的位置關系;
步驟S5,驅動上述動力機構4使回轉機構1轉動,回轉機構1帶動研磨組件3繞軸頸61轉動,完成研磨組件3對加工面的研磨修復。
由于軸頸61的研磨要求不同,步驟S3中,選用不同規格的砂紙敷設在研磨組件3的研磨頭347上,研磨修復后,軸頸61的表面粗糙度可達Ra0.2~0.8。
本發明的大型軸類零件軸頸修復用設備主要集上述大型軸類零件軸頸車削用設備中的車削組件與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研磨用設備中的研磨組件為一體。
綜上所述,本發明采用回轉機構旋轉、大型軸類零件固定的加工方式,在用戶現場對大型軸類零件軸頸的受損部位進行加工修復,實現固定式車床的加工效果,且能夠滿足圖紙的設計要求。所以,本發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