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軸類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軸類零件是機器中經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機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齒輪、帶輪、凸輪以及連桿等傳動件,以傳遞扭矩,對于7級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 ~ 0.4μm 的一般傳動軸,其工藝路線是:正火-車端面鉆中心孔-粗車各表面-精車各表面-銑花鍵、鍵槽-熱處理-修研中心孔-粗磨外圓-精磨外圓-檢驗;由于細長軸剛性很差,在加工中極易變形,對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影響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用于加工生產軸類零件時的加工工藝的不足,盡最大可能解決人們在加工軸類零件時遇到的不便問題,從而提供一種作方便,提高效率、提高工件精度的加工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所述的方法步驟過程為下料—車兩端面—鉆中心孔—粗車各外圓—調質處理—修研中心孔—滲氮-半精車各外圓—車槽—倒角—車螺紋—劃鍵槽加工線—銑鍵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檢驗;
所述的軸類零件選用45鋼,經過調質處理后,可得到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達到45~52HRC;
所述的粗加工時用三抓自定心卡盤裝夾著圓鋼的外表面,尾座用頂尖頂住尾部中心孔,頂尖采用彈性頂尖,工件可以在軸向上自由伸長;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軸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圓表面,錐孔、螺紋表面的同軸度;所述的軸類零件在加工時可分為三個階段:粗車(粗車外圓、鉆中心孔)、半精車(半精車各處外圓、臺階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處外圓);各階段劃分大致以熱處理為界。
所述的軸類零件在加工時需不時加入冷卻液冷卻,降低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時的溫度,減少熱變形和提高刀具使用壽命;提高加工表面質量;改善切削性能。
所述的原料毛坯在加工前,需要調質或者淬火。
調質處理需要安排在粗車各外圓之后,半精車各外圓之前。
對在高轉速、重載荷等條件工作的軸類零件可進行滲氮處理。
外圓加工順序要照顧主軸本身的剛度,應先加工大直徑后加工小直徑,以免降低主軸的剛度。
主軸要求很高的零件,需安排多次檢驗工序,檢驗工序一般安排在各加工階段前后,以及重要工序前后和花費工時較多的工序前后,總檢驗放在最后。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本方案中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進行了調質處理可以降低零件的硬度、細化晶粒、改善組織、提高機械性能,在零件表面進行滲氮處理可以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蝕性、疲勞強度;總的來講,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引導多方向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所述的方法步驟過程為下料—車兩端面—鉆中心孔—粗車各外圓—調質處理—修研中心孔—滲氮-半精車各外圓—車槽—倒角—車螺紋—劃鍵槽加工線—銑鍵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檢驗;
所述的軸類零件選用45鋼,經過調質處理后,可得到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達到45~52HRC;
所述的粗加工時用三抓自定心卡盤裝夾著圓鋼的外表面,尾座用頂尖頂住尾部中心孔,頂尖采用彈性頂尖,工件可以在軸向上自由伸長;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軸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圓表面,錐孔、螺紋表面的同軸度;所述的軸類零件在加工時可分為三個階段:粗車(粗車外圓、鉆中心孔)、半精車(半精車各處外圓、臺階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處外圓);各階段劃分大致以熱處理為界;
所述的軸類零件在加工時需不時加入冷卻液冷卻,降低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時的溫度,減少熱變形和提高刀具使用壽命;提高加工表面質量;改善切削性能。
所述的原料毛坯在加工前,需要調質或者淬火。
調質處理需要安排在粗車各外圓之后,半精車各外圓之前。
對在高轉速、重載荷等條件工作的軸類零件可進行滲氮處理。
外圓加工順序要照顧主軸本身的剛度,應先加工大直徑后加工小直徑,以免降低主軸的剛度。
主軸要求很高的零件,需安排多次檢驗工序,檢驗工序一般安排在各加工階段前后,以及重要工序前后和花費工時較多的工序前后,總檢驗放在最后;完成上述步驟后即可投入使用,首先將毛坯進行正火處理,正火處理后要根據零件的尺寸對毛坯進行預加工,預加工截取相應尺寸后的圓柱,加工圓柱的兩端面,鉆中心孔為后續的工件定位起作用,粗車各外圓,調質處理增加工件的韌性強度,休研中心孔、半精車各外圓、車槽、倒角、車螺紋、劃鍵槽加工線、銑鍵槽、休研中心孔、磨削、檢驗;本發明具有操作方便,提高效率、提高工件精度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