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自動壓裝設備。
背景技術: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是一種直接依靠電機提供輔助扭矩的動力轉向系統,與傳統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相比,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具有很多優點。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主要由扭矩傳感器、車速傳感器、電動機、減速機構和電子控制單元等組成。
在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組裝過程中,需要在中間軸的節叉部壓裝滾針軸承,傳統的方式是工人從裝有滾針軸承的箱子或筐里拿出所需的壓裝滾針軸承,再通過工具將滾針軸承壓裝在滾針軸承上。此種方式不但自動化程度低,而且浪費人工,效率極其低下,解決以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自動壓裝設備,既實現滾針軸承自動送料功能,又實現自動將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的節叉部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自動壓裝設備,其要點在于:包括工作平臺,在該工作平臺上設置有壓裝機構和用于向壓裝機構輸送滾針軸承的送料機構;所述壓裝機構包括定位臺和用于輸送中間軸的輸送組件,所述定位臺上具有用于定位中間軸的定位結構和分別位于該定位結構兩側的壓裝滑道,在所述工作平臺上設置有兩組伺服壓機,兩組所述伺服壓機分別位于定位臺的兩側;當送料機構在兩個壓裝滑道上各放置一個滾針軸承時,輸送組件將中間軸輸送到定位結構上,兩組伺服壓機將對應壓裝滑道上的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送料機構實現向壓裝機構自動輸送滾針軸承的功能,再通過壓裝機構將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的節叉部,整個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極高,節約了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廢品率,具有極高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輸送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上的輸送臺、與該輸送臺滑動配合的滑架以及驅動該滑架滑動的驅動氣缸,所述滑架上具有與中間軸相適應的卡接結構。采用以上結構,能夠將中間軸穩定可靠地輸送到壓裝臺的定位結構處。
作為優選:在各個所述伺服壓機的壓頭端部均設置有第一位移傳感器。采用以上結構,第一位移傳感器用于檢測滾針軸承壓裝是否到位,保證了滾針軸承安裝的可靠性。
作為優選:在所述工作平臺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定位結構上是否放置有中間軸的第一到位傳感器以及用于檢測兩個壓裝滑道上是否放置有滾針軸承的兩個第二到位傳感器。采用以上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送料機構包括設置在工作平臺上的安裝板、設置在該安裝板上的底板以及用于驅動該底板在安裝板上滑動的第一驅動裝置,在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兩個機械臂組件以及兩個并排的彈夾托架,每個所述彈夾托架上具有兩個并排的用于存放滾針軸承的彈夾,該彈夾均具有出料口,每個所述彈夾可沿彈夾托架滑動,所述底板的滑動方向與所述彈夾的滑動方向垂直;所述彈夾托架包括固定板和兩塊相對設置的側擋板,所述固定板的兩端各與一塊側擋板固定連接,在該固定板上安裝有兩個第二驅動裝置,在每塊所述側擋板的內側面設置有支承板,該支承板內均具有輸送滑道,該輸送滑道的進口位于支承板的上表面,輸送滑道的出口位于支承板靠近壓裝機構的一側端面上,在所述支承板的頂部均設有送料桿,每個所述送料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各與一個第二驅動裝置固定連接,并在該第二驅動裝置的驅動下沿支承板的上表面滑動,所述送料桿上均具有與所述出料口和滑道相適應且上下貫穿的送料孔,每個所述彈夾各通過一組滑軌組件與側擋板滑動配合。采用以上結構,在其中一個彈夾托架上的兩個彈夾進行滾針軸承送料時,對另一個彈夾托架上的兩個彈夾進行滾針軸承填料,依次交替進行,大大提高了滾針軸承的送料效率,彈夾中的滾針軸承逐一落入送料桿中的送料孔中,通過第二驅動裝置將送料孔中的單個滾針軸承推入位于支承板中的輸送滑道,并從輸送滑道的出口滑出,最后通過機械臂組件將滾針軸承夾取到壓裝臺旁的壓裝滑道上,實現自動送料功能,整個機構結構簡單、可靠,大大提高了中間軸節叉的滾針軸承壓裝的自動化程度,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在所述安裝板的上表面安裝有第一導軌,所述底板通過第一滑塊沿第一導軌滑動;在彈夾托架的兩塊所述支承板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塊導軌支撐板,在兩塊所述導軌支撐板的頂部安裝有第二導軌,兩個所述送料桿各通過一個第二滑塊沿第二導軌滑動。采用以上結構,第一滑塊與安裝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底板在第一驅動裝置的帶動下能夠穩定、可靠地相對底板滑動;第二滑塊對送料桿起到支撐和導向的作用,使送料桿能夠更加穩定、可靠地相對支承板滑動。
作為優選:所述機械臂組件包括支架以及可沿該支架滑動的輸送臂,在該輸送臂上設置有手指氣缸。采用以上結構,結構穩定可靠,能夠可靠地夾取滾針軸承。
作為優選:在出口處的所述側擋板上均設有用于檢測是否有滾針軸承從對應的出口滑出的紅外線傳感器;在所述工作平臺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滾針軸承正反的兩個第二位移傳感器。采用以上結構,通過紅外線傳感器確認有滾針軸承從出口滑出,進而控制第二位移傳感器對滾針軸承的正反進行檢測,防止后續的壓裝出錯。
作為優選:每個彈夾托架上的兩個所述彈夾均通過一個連接部件連接。采用以上結構,通過旋緊連接部件,能夠對每個彈夾托架上的兩個所述彈夾進行可靠地定位,防止彈夾傾倒。
作為優選:所述彈夾包括側板、固定安裝在該側板上且相對設置的兩個引導塊以及可拆卸地安裝在兩個所述引導塊上的蓋板,所述側板、蓋板和兩個引導塊合圍形成容置空間,兩個所述引導塊均具有至少一個引導斜面,使所述容置空間的截面大小從上到下逐漸減小,在所述彈夾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的出料口以及用于封堵該出料口的檔桿,該檔桿可拆卸地穿設在兩個所述引導塊的底部。采用以上結構,將滾針軸承存放在容置空間內,可通過引導斜面使滾針軸承不斷地從出料口送出,一個接一個地落入送料桿的送料孔中,實現自動送料,同時,需要停止送料時,將檔桿插入兩個引導塊的底部,此時檔桿穿過出料口,能夠封堵容置空間內的滾針軸承,防止滾針軸承散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自動壓裝設備,結構新穎,易于實現,整個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極高,節約了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廢品率,具有極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處的放大圖;
圖5為機械臂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送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送料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彈夾托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彈夾托架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彈夾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后視圖;
圖12為圖10的右視圖;
圖13為圖10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自動壓裝設備,包括工作平臺10,在該工作平臺10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輪,使工作平臺10便于移動,在工作平臺10上設置有壓裝機構i和送料機構ii,其中送料機構ii用于向壓裝機構i輸送滾針軸承,壓裝機構i用于將滾針軸承壓入中間軸a的節叉部a1。
請參見圖2~圖4,所述壓裝機構i包括定位臺11和用于輸送中間軸a的輸送組件12,所述定位臺11上具有定位結構111和分別位于該定位結構111兩側的壓裝滑道112,其中,定位結構111用于定位中間軸a的節叉部a1,在所述工作平臺10上設置有兩組伺服壓機13,兩組所述伺服壓機13分別位于定位臺11的兩側。
請參見圖2~圖4,在所述工作平臺10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定位結構111上是否放置有中間軸a的第一到位傳感器14,在工作平臺10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兩個壓裝滑道112上是否放置有滾針軸承的兩個第二到位傳感器15。當送料機構ii在兩個壓裝滑道112上各放置一個滾針軸承時,輸送組件12將中間軸a的節叉部a1輸送到定位結構111上,此時節叉部a1被定位結構111定位,然后,兩組伺服壓機13將對應壓裝滑道112上的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a的節叉部a1,在各個所述伺服壓機13的壓頭131端部均設置有第一位移傳感器132,以確定節叉部a1的滾針軸承壓裝是否到位。
請參見圖2~圖4,所述輸送組件12包括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10上的輸送臺121、與該輸送臺121滑動配合的滑架122以及驅動該滑架122滑動的驅動氣缸123,所述滑架122上具有與中間軸a相適應的卡接結構122a。
請參見圖5~圖7,所述送料機構ii包括安裝板1和設置在該安裝板1上的底板2,在所述安裝板1的下表面設置有多根支撐座9,在安裝板1的上表面安裝有第一導軌61,在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設置有與第一導軌61相適應的第一滑塊62,在安裝板1的一端設置有驅動裝置安裝架31,在該驅動裝置安裝架31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裝置3,該第一驅動裝置3采用氣缸,其活塞桿與底板2連接。所述底板2在第一驅動裝置3驅動下通過第一滑塊62和第一導軌61沿安裝板1滑動。在所述底板2上設置有兩個機械臂組件16以及兩個并排的彈夾托架4,每個所述彈夾托架4上具有兩個并排的彈夾5,該彈夾5用于儲存滾針軸承并在其下部具有出料口55,每個彈夾托架4上的兩個彈夾通過一個連接部件7連接,通過旋緊連接部件7,能夠使彈夾5被可靠的定位,以防止彈夾5歪斜或傾倒。每個所述彈夾5均可沿彈夾托架4滑動,所述底板2的滑動方向與所述彈夾5的滑動方向垂直。在所述安裝板1上設置有第一拖鏈支架81,在所述底板2上設置有第二拖鏈支架82,所述第一拖鏈支架81和第二拖鏈支架82之間連接有電纜拖鏈83,使電纜線束從電纜拖鏈83中穿過,防止因底板2相對安裝板1滑動而引發電纜打絞,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
請參見圖8和圖9,所述彈夾托架4包括固定板41和兩塊相對設置的側擋板42,所述固定板41的兩端各與一塊側擋板42固定連接,在該固定板41上安裝有兩個第二驅動裝置45,第二驅動裝置45也采用氣缸,在每塊所述側擋板42的內側面設置有支承板43,該支承板43內均具有輸送滑道,該輸送滑道的進口位于支承板43的上表面,輸送滑道的出口431位于支承板43靠近壓裝機構i的一側端面上,在該支承板43的頂部均設有送料桿44,每個所述送料桿44靠近固定板41的一端各與一個第二驅動裝置45固定連接,并在該第二驅動裝置45的驅動下沿支承板43滑動,并且,在彈夾托架4的兩塊所述支承板43之間設置有至少兩塊導軌支撐板47,在兩塊所述導軌支撐板47的頂部安裝有第二導軌48,兩個所述送料桿44各通過一個第二滑塊49沿第二導軌48滑動。所述送料桿44上均與出料口55相適應且具有上下貫穿的送料孔441,滾針軸承逐一落入送料孔441中,通過第二驅動裝置45控制送料桿44的滑動,最終被送入輸送滑道,實現自動送料。在送料桿44遠離第二驅動裝置45的一端均設置有止動螺栓442,通過調節止動螺栓442的伸出長度,能夠控制送料桿44的滑動距離,以準確地將滾針軸承送入輸送滑道。每個所述彈夾5各通過一組滑軌組件46可拆卸地安裝在相鄰的側擋板42上,使彈夾5與側擋板42滑動配合,以便于將彈夾5拉出進行填料,或者推入等待送料。
請參見圖4和圖8,在輸送滑道的出口431處的所述側擋板42上均設有用于檢測是否有滾針軸承從對應的出口431滑出的紅外線傳感器17,在所述工作平臺10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滾針軸承正反的兩個第二位移傳感器18。當紅外線傳感器17感應到有滾針軸承滑出時,第二位移傳感器18檢測滾針軸承正反是否正確,正確才能進入下一步工序。
請參見圖5,所述機械臂組件16包括支架161以及可沿該支架161滑動的輸送臂162,在該輸送臂162上設置有手指氣缸163,手指氣缸163能夠將輸送滑道的出口431送出的滾針軸承夾取到定位臺11的壓裝滑道112上,以等待伺服壓機13將對應的壓裝滑道112上的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a的節叉部a1。
請參見圖9~圖13,所述彈夾5包括側板51,在該側板51上固定安裝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引導塊53,在兩個引導塊53上安裝有可拆卸的蓋板52,所述側板51、蓋板52和兩個引導塊53合圍形成容置空間54。在所述蓋板52的頂部鉚接有條形擋板57,該條形擋板57用于進一步密封容置空間54,防止異物進入。蓋板52采用透明玻璃材質,其通過四顆鎖緊螺母58與兩個所述引導塊53連接,四顆鎖緊螺母58分別位于蓋板52的四角處。在所述彈夾5的前端和后端各安裝有一個拉手59,以便于將彈夾5從彈夾托架4上滑入或滑出。在兩個所述引導塊53的底部各設有一個限位凸起533,頂部各設有一個卡槽534,便于整個裝置的安裝和定位。每個彈夾5的其中一個所述引導塊53具有一個引導斜面531,另一個所述引導塊53具有兩個引導斜面531,三個所述引導斜面531沿所述引導塊53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具體地說,沿所述引導塊53的高度方向,具有一個引導斜面531的所述引導塊53的這個引導斜面531位于具有兩個引導斜面531的所述引導塊53的兩個引導斜面531之間,從而,使所述容置空間54的截面大小從上到下逐漸減小。在所述彈夾5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容置空間54連通的出料口55以及用于封堵該出料口55的檔桿56,該檔桿56可拆卸地穿設在兩個所述引導塊53的底部。在兩個所述引導塊53的頂部均設有檔桿安裝孔532,兩個檔桿安裝孔532對稱設置,當所述檔桿56從彈夾5的底部抽出后,其可插入兩個檔桿安裝孔532中進行放置,即檔桿56的前端穿過其中一個檔桿安裝孔532后,插入另一個所述檔桿安裝孔532。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通過第一驅動裝置3控制兩個彈夾托架4中的一個到達送料位,另一個位于等待位,通過控制送料位上的彈夾托架4的兩個第二驅動裝置45,分別第二驅動裝置45對應的彈夾5中的滾針軸承一個接一個地送入輸送滑道,并從輸送滑道的出口431滑出,同時被紅外線傳感器17檢測到,然后通過第二位移傳感器18檢測滾針軸承正反是否正確,正確的話通過機械臂組件16將滾針夾送至壓裝滑道112,然后輸送組件12將中間軸a的節叉部a1輸送到定位結構111上,此時節叉部a1被定位結構111定位。兩組伺服壓機13將對應壓裝滑道112上的滾針軸承壓裝入中間軸a的節叉部a1,在所述伺服壓機13的壓頭131的端部均設置有第一位移傳感器132,以確定節叉部a1的滾針軸承壓裝是否到位。當該彈夾托架4上的兩個彈夾5內的滾針軸承用完后,第一驅動裝置3控制位于等待位的彈夾托架4移動到送料位。
向空的彈夾5補充滾針軸承:先通過拉手59將彈夾5向后拉出,然后擰下所有的鎖緊螺母58,打開蓋板52,并將檔桿56插入彈夾5的底部,封堵出料口55,即可進行滾針軸承的填裝。填裝完成后,蓋上蓋板52,并擰緊鎖緊螺母58,是蓋板52與兩個引導塊53固定連接,然后推動拉手59,將彈夾5向前退回預定等待位,拔出檔桿56,并將檔桿56插入位于彈夾5頂部的兩個檔桿安裝孔532中,即可繼續向中間軸節叉滾針軸承壓裝設備供料。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發明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