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打孔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全方位調節、高精度打孔裝置。
背景技術:
大多數機械零部件都會有穿孔,隨著現代機械加工的發展,對打孔的精密度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打孔裝置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加工要求了。例如,傳統打孔裝置的固定裝置都是只能上下或者左右調節,不能全方位的調節,并且在打孔時大都是先固定好加工件,然后再調節鉆頭,這樣得經過多次校正,才能找到準確的角度,比較浪費時間。而且都是鉆頭不位移、加工件推進來實現打孔的,加工件大小規格不一,移動起來及其不方便,這樣對操作人員要求也更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全方位調節、高精度打孔裝置,該裝置采用手動鉆頭推進,加工件不動的打孔方式,并解決了傳統打孔裝置不能全方位調節的問題,在打孔精度上也有了很大的改進。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可全方位調節、高精度打孔裝置,包括支撐機構,以及安裝在支撐機構上的打孔裝置,以及與支撐機構的側面活動連接的固定裝置,以及設在打孔裝置上的定位裝置。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打孔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撐機構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對立設有兩個豎直板,所述底板表面位于兩豎直板之間處設有突出滑塊,所述突出滑塊上活動連接有移動體,所述移動體底端向內凹陷,用于突出滑塊的嵌入,所述兩個豎直板之間活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移動體上表面通過齒輪咬合連接,所述移動體內部為中空結構,在中空結構內設有呈筒狀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外表面平行設有若干個突出環體,在中空結構的內壁開有與突出環體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殼體的內部設有傳動軸,在所述傳動軸的表面設有平鍵,所述殼體內壁上開有用于容納平鍵的鍵槽,所述傳動軸的一端設有軸承座,并連接有電機,所述殼體一端固定連接有鉆頭。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移動體上設有保護鉆頭的鋼圈。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轉軸的端頭處連接有第一搖桿。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移動體由上、下兩個部分組合而成,且下部分的寬度大于上部分的寬度,在下部分與突出滑塊接觸的地方延伸有用于防止移動體非軸向偏動的角鋼。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連接的底座、連接體和固定臺,所述底座外圍設有用于卡住底座的罩體,所述罩體固定連接在支撐機構的側面,且所述底座可在罩體內上下移動,所述底座上設有滑槽,并通過滑槽與連接體活動連接,所述連接體可在滑槽上左右移動,所述連接體的上端設有鉸鏈,所述固定臺通過鉸鏈與連接體活動連接。
進一步改進在于,在所述底座的端頭處設有豎直的齒輪條,在所述罩體的端頭處設有與齒輪條匹配的齒輪,所述齒輪活動連接于罩體上,且與齒輪條咬合,所述齒輪上設有第二搖桿。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連接體上設有鎖定件,用于對連接體的位置鎖定。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鉸鏈的端頭處設有第三搖桿,用于控制固定臺的角度。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鋼圈上的聚光束發射器,所述聚光束發射器正對固定裝置上方方向設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采用手動控制鉆頭推進的方式,取代了傳統的加工件移動而鉆頭不動的打孔方式,避免了加工件規格太大或太小,操作不便的情況。
2)本分明的加工件固定裝置可全方位的移動,上下、左右以及傾斜角度,可適用于不同加工件的打孔工序,一機多用。
3)采用了精確的打孔位置對準裝置,取代了傳統直接觀測的方式,減少了反復校正用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部分結構的剖面圖;
其中,100-支撐機構,200-打孔裝置,201-底板,202-豎直板,203-突出滑塊,204-移動體,205-轉軸,206-殼體,207-突出環體,208-凹槽,209-傳動軸,210-平鍵,211-鍵槽,212-軸承座,213-電機,214-鉆頭,215-鋼圈,216-第一搖桿,217-角鋼,300-固定裝置,301-底座,302-連接體,303-固定臺,304-罩體,305-滑槽,306-鉸鏈,307-齒輪條,308-齒輪,309-第二搖桿,310-鎖定件,311-第三搖桿,400-定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可全方位調節、高精度打孔裝置,包括支撐機構100,以及安裝在支撐機構100上的打孔裝置200,以及與支撐機構100的側面活動連接的固定裝置300,以及設在打孔裝置200上的定位裝置400。
作為優選案例,結合圖1和圖2所示,打孔裝置200包括設置在支撐機構100上的底板201,底板201上對立設有兩個豎直板202,底板201表面位于兩豎直板202之間處設有突出滑塊203,突出滑塊203上活動連接有移動體204,移動體204底端向內凹陷,用于突出滑塊203的嵌入,兩個豎直板202之間活動連接有轉軸205,轉軸205與移動體204上表面通過齒輪咬合連接,移動體204內部為中空結構,在中空結構內設有呈筒狀的殼體206,殼體206的外表面平行設有若干個突出環體207,在中空結構的內壁開有與突出環體207相匹配的凹槽208,殼體206的內部設有傳動軸209,在傳動軸209的表面設有平鍵210,殼體206內壁上開有用于容納平鍵210的鍵槽211,傳動軸209的一端設有軸承座212,并連接有電機213,殼體206一端固定連接有鉆頭214。
需要說明是,鍵槽211的長度大于平鍵210的長度,而鍵槽211和平鍵210的橫截面一樣,這樣即可保證殼體206可隨著傳動軸209的轉動而轉動,且殼體206可在移動體204的推動下前后滑動。殼體206滑動的范圍,即為平鍵210在鍵槽211內前后移動的范圍。
作為優選案例,移動體204上設有保護鉆頭214的鋼圈215。
作為優選案例,轉軸205的端頭處連接有第一搖桿216,可以通過手動轉動第一搖桿216來控制轉軸205轉動,從而實現移動體204的推進。
作為優選案例,移動體204由上、下兩個部分組合而成,且下部分的寬度大于上部分的寬度,在下部分與突出滑塊203接觸的地方延伸有用于防止移動體204非軸向偏動的角鋼217。
作為優選案例,固定裝置300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連接的底座301、連接體302和固定臺303,底座301外圍設有用于卡住底座301的罩體304,罩體304固定連接在支撐機構100的側面,且底座301可在罩體304內上下移動,底座301上設有滑槽305,并通過滑槽305與連接體302活動連接,連接體302可在滑槽305上左右移動,連接體302的上端設有鉸鏈306,固定臺303通過鉸鏈306與連接體302活動連接。
作為優選案例,在底座301的端頭處設有豎直的齒輪條307,在罩體304的端頭處設有與齒輪條307匹配的齒輪308,齒輪308活動連接于罩體304上,且與齒輪條307咬合,齒輪308上設有第二搖桿309。
作為優選案例,連接體302上設有鎖定件310,用于對連接體302的位置鎖定。
作為優選案例,鉸鏈306的端頭處設有第三搖桿311,用于控制固定臺303的角度。
作為優選案例,定位裝置400為設置在鋼圈215上的聚光束發射器,聚光束發射器正對固定裝置300上方方向設置。
在使用時,先將待加工件用夾持在固定臺303上,然后打開定位裝置400(聚光束發射器),發射光束到待加工件上,預先調節好聚光束發射器角度,使光束對著的點即為鉆頭214打孔位置。根據照射點調節固定裝置300的位置,包括通過第二搖桿309調節底座301的高度,以及通過連接體302的滑動調節左右位置,以及通過第三搖桿311調節固定臺303的傾斜角度(打孔角度)。調節好后,打開電機213,帶動鉆頭214工作,然后通過轉動第一搖桿216,與轉軸205齒輪咬合的移動體204開始推進,此時因為移動體204內部與殼體206活動連接且兩者之間分別設有突出環體207和凹槽208,移動體204不會影響殼體206的轉動,且能夠推動殼體206移動,進而實現鉆頭214的打孔工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