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管料加工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通常需要將板材(如鋼板料、銅板料、鋁板料等)加工成軸性薄壁件,尤其是將較厚的板材拉伸成型的軸性薄壁件時,往往需要多步拉伸后才能符合要求。
現有技術中,一般都先將板材落料后放入單沖模具內分布拉伸,分布成型,這種工藝需求的工藝較多,且消耗的模具成本、設備成本及產品的損耗較大,效率低,產品的精度也較低,同時制作周期長,不能滿足客戶所提出的高性價比、高效益的要求。
因此,如何解決將板材加工成軸性薄壁件的過程中效率低、制作時間過程長、需求的人工多的問題,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該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可以解決將板材加工成軸性薄壁件的過程中效率低、制作時間過程長、需求的人工多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用于將板材加工成軸性薄壁件,包括工序間送料裝置、出料裝置、具有多個工序模具的級進沖壓模具;
所述級進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沖床上部的沖模部分,所述下模固定設置在沖床下部的固定部分;
所述工序間送料裝置設于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之間,用于將板材依次從所述級進沖壓模具的一個工序模具工位送入下一個工序模具工位;
所述出料裝置設于沖床的尾部,用于將加工好的軸性薄壁件從所述級進沖壓模具中取出。
優選的,所述工序間送料裝置包括凸輪裝置、滑動桿機構;
所述滑動桿機構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送料滑動桿、第二送料滑動桿,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第二送料滑動桿上分別設有多個相配合的與所述級進沖壓模具上的工序模具工位相對應的彈性卡料件;所述沖模部分向下運動,利用上下模制作產品固定住產品時,第一送料滑動桿、第二送料滑動桿帶動成對的彈性卡料件滑動到送料前的初始位置,所述沖模部分向上運動,離開所述成對的彈性卡料件,第一送料滑動桿、第二送料滑動桿帶動所述成對的彈性卡料件夾緊位于對應工序工位上的工件向前移動將工件送入下一工序工位上。
所述滑動桿機構的一端端部通過滑動連桿與所述凸輪裝置的擺動端連接,所述凸輪裝置通過所述滑動連桿帶動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第二送料滑動桿在水平面內兩個相鄰的工序模具工位之間往復滑動。
優選的,所述彈性卡料件包括旋轉塊和彈簧;所述旋轉塊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或第二送料滑動桿鉸接,另一端形成夾緊端,該夾緊端通過彈簧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或第二送料滑動桿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彈性卡料件包括旋轉塊和扭簧;所述旋轉塊的一端通過旋轉軸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或第二送料滑動桿鉸接,另一端形成夾緊端,所述扭簧設于所述旋轉軸上。
優選的,所述凸輪機構包括凸輪、滑動箱體、齒輪傳動機構、箱體,所述凸輪的旋轉中心通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與所述沖床的旋轉機構連接,所述凸輪位于所述滑動箱體內,所述滑動箱體可沿所述箱體上的導軌滑動,所述滑動連桿連接所述滑動箱體。
優選的,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連桿、相嚙合的圓錐齒輪。
優選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成型沖頭、導向裝置,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定位沖頭、頂出裝置、固定裝置。
優選的,所述出料裝置包括撥快和旋轉機構,所述撥快設于所述沖床的沖模部分,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轉軸、固定塊、固定桿、導出軌,所述轉軸通過支座鉸接在沖床的固定部分,所述固定塊、所述固定桿、所述導出軌均固定在所述轉軸上,且三者之間具有預設角度,所述固定桿通過拉簧與支座連接;所述沖模部分向下運動時,所述撥快壓緊所述固定塊,所述沖模向上運動時,所述撥快與所述固定塊分離。
優選的,所述工序模具包括落料拉伸模具、拉伸模具、拉伸導形孔模具、翻邊模具、整形模具、沖底孔模具、底孔翻邊模具。
本發明提供的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可以實現產品的進料、送料、多加工工序同時制作、自動出料等完整的產品生產過程,尤其對于將較厚的板材拉伸成型的軸性薄壁件的制作工藝,比原先的制作工藝可以減少部分的沖床設備和部分的單工序沖床模具,減少人工的工作量,縮短了加工時間,減少額外的模具和設備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和產品的損耗帶來的成本,且沖壓速度快,級進模具結構簡單,同時通過快速更換獨立的上模、下模或模具配件來快速的完成模具零配件損壞的更換,可用于制作同種類不同型號的產品,減少了停待工時間,提高了生產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工序間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一種彈性卡料件處于卡緊狀態時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彈性卡料件處于張開狀態時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中另一種彈性卡料件處于卡緊狀態時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彈性卡料件處于張開狀態時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中凸輪機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8為圖1中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送料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中送料裝置的撥快壓緊固定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9中送料裝置的撥快離開固定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中級進沖壓模具中一種具體工序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中級進沖壓模具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圖13中:
旋轉機構1、連桿2、齒輪3、凸輪4、固定部分5、沖模部分5’、基座6、滑動桿機構7、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滑動連桿8、滑動箱體9、箱體10、導軌11、旋轉塊12、彈簧13、扭簧14、上模15、下模16、落料拉伸模具17、拉伸模具18、拉伸模具19、拉伸模具20、拉伸導形孔模具21、拉伸導形孔模具22、拉伸導形孔模具23、翻邊模具24、整形模具25、沖底孔模具26、底孔翻邊模具27、上模座28、成型沖頭29、導向裝置30、下模座31、定位沖頭32、頂出裝置33、固定裝置34、拔塊35、固定塊36、拉簧37、固定桿38、導出軌39、轉軸4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看圖1,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安裝在沖床上,沖床通常包括固定部分5、沖模部分5’及旋轉機構1。其中,固定部分5位于沖床的下部、固定設置,所述沖模部分5’位于沖床的上部,屬于滑動部件,在氣缸或油缸等的作用下,沖模部分5’可在豎直方向上下滑動,以提供沖壓力;旋轉機構1提供旋轉動力。
本發明提供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包括進工序間送料裝置、出料裝置、具有多個工序模具的級進沖壓模具;所述級進沖壓模具包括上模15和下模16,所述上模15固定在沖床上部的沖模部分5’,所述下模16固定設置在沖床下部的固定部分5;所述工序間送料裝置設于所述上模15、所述下模16之間,用于將板材成型件依次從所述級進沖壓模具的一個工序模具工位送入下一個工序模具工位;所述出料裝置設于沖床的尾部,用于將加工好的軸性薄壁件從所述級進沖壓模具中取出。
本發明提供的軸性薄壁件加工模具,可以實現產品的進料、送料、多加工工序同時制作、自動出料等完整的產品生產過程,尤其對于將較厚的板材拉伸成型的軸性薄壁件的制作工藝,比原先的制作工藝可以減少部分的沖床設備和部分的單工序沖床模具,減少人工的工作量,縮短了加工時間,減少額外的模具和設備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和產品的損耗帶來的成本,且沖壓速度快,級進模具結構簡單,同時通過快速更換獨立的上模15、下模16或模具配件來快速的完成模具零配件損壞的更換,可用于制作同種類不同型號的產品,減少了停待工時間,提高了生產率。
具體的方案中,如圖2-圖7所示,所述工序間送料裝置包括凸輪4機構、滑動桿機構7。
所述滑動桿機構7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所述沖床的固定部分5上設有基座6,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可套入所述基座6內,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上分別設有多個相配合的與所述級進沖壓模具上的工序模具工位相對應的彈性卡料件;所述沖模部分5’向下運動,利用上下模制作產品固定住產品時,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帶動成對的彈性卡料件滑動到送料前的初始位置,所述沖模部分5’向上運動,離開所述成對的彈性卡料件,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帶動所述成對的彈性卡料件夾緊位于對應工序工位上的工件向前移動將工件送入下一工序工位上。
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如圖3、圖4所示,所述彈性卡料件包括旋轉塊12和彈簧13;所述旋轉塊1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71或第二送料滑動桿72鉸接,另一端形成夾緊端,該夾緊端通過彈簧13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71或第二送料滑動桿72活動連接。
所述彈性卡料件的結構并不局限于圖3、圖4所示,彈性卡料件還可以采用圖5、圖6所示結構,所述彈性卡料件包括旋轉塊12和扭簧14;所述旋轉塊12的一端通過旋轉軸40與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71或第二送料滑動桿72鉸接,另一端形成夾緊端,所述扭簧14設于所述旋轉軸40上。
所述滑動桿機構7的一端端部通過滑動連桿8與所述凸輪4裝置的擺動端連接,所述凸輪4裝置通過所述滑動連桿8帶動所述第一送料滑動桿71、第二送料滑動桿72在水平面內兩個相鄰的工序模具工位之間往復滑動。
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圖7所示,所述凸輪4機構包括凸輪4、滑動箱體9、齒輪3傳動機構、箱體10,所述凸輪4的旋轉中心通過所述齒輪3傳動機構與所述沖床的旋轉機構1連接,所述凸輪4位于所述滑動箱體9內,所述滑動箱體9可沿所述箱體10上的導軌11滑動,所述滑動連桿8連接所述滑動箱體9;如圖7所示,旋轉機構1提供的旋轉力通過齒輪3傳動機構帶動凸輪4旋轉,凸輪4推動滑動桿機構7前進或后退。
具體的方案中,如圖1所示,所述齒輪3傳動機構包括連桿2、相嚙合的齒輪3,可根據旋轉機構1與凸輪4之間的相對位置,合理設置連桿2、齒輪3的傳動方式;所述齒輪3可采用圓錐齒輪。
以下對上述工序間送料裝置的工作過程進行簡單介紹。
沖床的旋轉機構1帶動凸輪4機構在箱體10內滑動,進而推動滑動桿機構7前進或后退。
具體的方案中,如圖8-圖11所示,所述出料裝置包括撥塊35和旋轉機構1,所述撥塊35設于所述沖床的沖模部分5’,所述旋轉機構1包括轉軸40、固定塊36、固定桿38、導出軌39,所述轉軸40通過支座鉸接在沖床的固定部分5,所述固定塊36、所述固定桿38、所述導出軌39均固定在轉軸40上,且固定桿38、導出軌39、轉軸40三者之間具有預設角度,所述固定桿38通過拉簧37與支座連接。所述沖模部分向下運動時,所述撥快壓緊所述固定塊,所述沖模向上運動時,所述撥快與所述固定塊分離。
所述沖模向上運動時,所述撥塊35與所述固定塊36分離,旋轉裝置上的拉簧37拉動固定桿38使轉軸40帶動導出軌39繞轉軸40順時針旋轉,使導出軌39伸入級進沖壓模具內將產品接到導出軌39上;所述沖模部分5’向下運動時,所述撥塊35壓緊所述固定塊36,撥塊35拔動旋轉機構上的固定塊36使導出軌39繞轉軸40逆時針旋轉將產品導出。
本發明利用安裝在級進沖壓模具尾部的旋轉裝置和安裝在沖床上部沖模部分5’上的撥塊35,實現將完成的產品自動導出。
一種具體的方案中,如圖12所示,級進沖壓模具的工序模具依次包括落料拉伸模具17、拉伸模具18、拉伸模具19、拉伸模具20、拉伸導形孔模具21、拉伸導形孔模具22、拉伸導形孔模具23、翻邊模具24、整形模具25、沖底孔模具26、底孔翻邊模具27。
圖12的下方顯示板材經過各工序模具加工后的半成品。
具體的方案中,如圖13所示,以一直在具體工序模具為例,所述上模15包括上模座28、成型沖頭29、導向裝置30,所述下模16包括下模座31、定位沖頭32、頂出裝置33、固定裝置34。
本發明通過制作各工序獨立的上模15和下模16來實現快速換模、快速更換配件、快速增加或減少工序,可快速制作同種類不同型號的產品。
以上所述僅是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