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搖臂銑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
背景技術:
按國家機械行業標準對搖臂銑床進行整機檢驗時,檢驗項目g12(工作臺對搖臂移動的平行度在300mm測量長度上為0.035mm),g13(轉盤回轉對工作臺面的平行度0.035mm)這兩項精度由于受多項幾何精度誤差和零件加工誤差累積的影響,測量值較大,為達到檢驗項目要求,一般通過刮研床身圓口平面來保證,這種方式存在著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的問題,大大增加了工人勞動負擔的同時,降低了搖臂銑床的生產效率,而且機床的幾何精度難以得到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方案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能夠實現對床身圓口加工的功能,安裝和維修都很方便,切削范圍廣,極大地提高勞動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保證了機床的幾何精度,值得推廣。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下方設置有若干液壓桿,所述工作臺的上方設置有傳動箱體部分和刀具進給裝置,所述傳動箱體部分包括箱體、蝸輪箱、電機和兩個減速帶輪,所述蝸輪箱和電機分別固定在箱體的左右兩端,所述箱體的側壁上安裝有撞銷座,所述撞銷座內設置有撞銷,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主軸,所述主軸豎直設置,所述蝸輪箱的內部設置有蝸桿傳動機構,所述蝸桿傳動機構包括蝸桿和蝸輪,所述蝸桿與蝸輪嚙合在一起,兩個所述的減速帶輪分別設置在電機軸和蝸桿軸端,所述刀具進給裝置包括進給箱和螺母撥桿,所述進給箱設置在主軸的下端,所述進給箱的左側設置有絲杠和副軸,所述絲杠的右端設置有大齒輪,所述副軸上設置有小齒輪,所述大齒輪和小齒輪嚙合在一起,所述副軸的右端設置有撞輪,所述螺母撥桿的一端與絲杠連接,所述螺母撥桿的另一端通過螺釘連接有滑體,所述滑體與進給箱連接在一起,所述滑體上設置有車刀。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液壓桿的數量為四個。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主軸的軸端支承兩端分別采用固定支承結構和自由支承結構,所述固定支承結構包括兩個角接觸球軸承,兩個所述的角接觸球軸承背對背安裝在一起,所述自由支承結構采用的是深溝球軸承。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撞輪的支承采用的是推力球軸承。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滑體與進給箱之間的連接采用雙燕尾導軌連接方式。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滑體與進給箱之間設置有鑲條。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車刀與滑體之間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設置有減震墊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通過設置大齒輪和小齒輪,齒輪之間的減速傳動使得車刀的切削速度更加合理,設置蝸桿傳動機構,蝸桿傳動機構具有傳動比大、結構緊湊、傳動平穩、無噪音的優點,通過設置液壓桿,實現了對工作臺上下位置高度調節的功能,操作簡便,精度高,整體上來看,該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能夠完成對車刀的旋轉運動和徑向直線運動的操作,從而實現對床身圓口加工的功能,安裝和維修都很方便,切削范圍廣,極大地提高勞動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保證了機床的幾何精度,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蝸桿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絲杠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雙燕尾導軌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固定支承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深溝球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推力球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工作臺;2-液壓桿;3-傳動箱體部分;4-刀具進給裝置;5-箱體;6-蝸輪箱;7-電機;8-減速帶輪;9-撞銷座;10-撞銷;11-主軸;12-蝸桿傳動機構;13-蝸桿;14-蝸輪;15-進給箱;16-螺母撥桿;17-絲杠;18-副軸;19-大齒輪;20-小齒輪;21-撞輪;22-滑體;23-車刀;24-固定支承結構;25-自由支承結構;26-角接觸球軸承;27-深溝球軸承;28-推力球軸承;29-鑲條;30-減震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包括工作臺1,所述工作臺1的下方設置有若干液壓桿2,所述工作臺1的上方設置有傳動箱體部分3和刀具進給裝置4,所述傳動箱體部分3包括箱體5、蝸輪箱6、電機7和兩個減速帶輪8,所述蝸輪箱6和電機7分別固定在箱體5的左右兩端,所述箱體5的側壁上安裝有撞銷座9,所述撞銷座9內設置有撞銷10,所述箱體5內部設置有主軸11,所述主軸11豎直設置,所述蝸輪箱6的內部設置有蝸桿傳動機構12,所述蝸桿傳動機構12包括蝸桿13和蝸輪14,所述蝸桿13與蝸輪14嚙合在一起,兩個所述的減速帶輪8分別設置在電機軸和蝸桿軸端,所述刀具進給裝置4包括進給箱15和螺母撥桿16,所述進給箱15設置在主軸11的下端,所述進給箱15的左側設置有絲杠17和副軸18,所述絲杠17的右端設置有大齒輪19,所述副軸18上設置有小齒輪20,所述大齒輪19和小齒輪20嚙合在一起,所述副軸18的右端設置有撞輪21,所述螺母撥桿16的一端與絲杠17連接,所述螺母撥桿16的另一端通過螺釘連接有滑體22,所述滑體22與進給箱15連接在一起,所述滑體22上設置有車刀23。
工作流程如下:先通過液壓桿2的升降調整工作臺1上下位置,使得車刀23處于合適的切削位置,然后啟動車削裝置,電機7輸出的轉速和轉矩經減速帶輪8的傳動至主軸11,主軸11帶動進給箱15,使進給箱15作等速旋轉運動,由此,機構實現了車刀23的旋轉運動;進給箱15每旋轉一圈,撞輪21撞擊撞銷101次,撞輪21轉過一個齒,副軸18即轉過一定的角度,進給箱15的等速旋轉,實現了副軸18的連續轉動,又經過大齒輪19、小齒輪20和絲杠17的傳動,滑體22沿進給箱15上的水平燕尾導軌徑向移動一個位移,即實現了車刀23的進給運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液壓桿2的數量為四個,一方面使得液壓桿2對工作臺1的支撐更加穩固,另一方面,使得工作臺1的高度的調節更加精準;所述主軸11的軸端支承兩端分別采用固定支承結構24和自由支承結構25,所述固定支承結構24包括兩個角接觸球軸承26,兩個所述的角接觸球軸承26背對背安裝在一起,所述自由支承結構25采用的是深溝球軸承27,實現主軸11的轉動;所述撞輪21的支承采用的是推力球軸承28,采用推力球軸承28主要因為撞輪21承受的是軸向載荷;所述滑體22與進給箱15之間的連接采用雙燕尾導軌連接方式,安裝和維修方便,連接效果好;所述滑體22與進給箱15之間設置有鑲條29,鑲條29的設置用來調整滑體22與進給箱15之間的間隙,結構簡單且維修方便;所述車刀23與滑體22之間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實現了車刀23與滑體22之間可拆卸的功能,課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車刀23的更換,操作便捷;所述工作臺1的上表面設置有減震墊片30,減震墊片30的設置起到了減震的作用。
本發明的主要特點在于,該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通過設置大齒輪和小齒輪,齒輪之間的減速傳動使得車刀的切削速度更加合理,設置蝸桿傳動機構,蝸桿傳動機構具有傳動比大、結構緊湊、傳動平穩、無噪音的優點,通過設置液壓桿,實現了對工作臺上下位置高度調節的功能,操作簡便,精度高,整體上來看,該搖臂銑床床身圓口車削裝置,能夠完成對車刀的旋轉運動和徑向直線運動的操作,從而實現對床身圓口加工的功能,安裝和維修都很方便,切削范圍廣,極大地提高勞動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保證了機床的幾何精度,值得推廣。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