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工程中針對鋸片的齒槽修磨機。
背景技術:
在工程實際中,切割過程多利用鋸片進行,但隨工時的增長,鋸片產生磨損,影響切割效率,因而需對鋸片鋸齒進行修磨。現有的鋸片修磨一般依靠人工手動修磨,其工作量較大,效率較低,并且鋸片的修磨質量也無法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鋸片齒槽修磨機,能夠提高鋸片修磨作業的效率,適用于不同尺寸的鋸片,并且能夠節約人工成本,保證修磨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鋸片齒槽修磨機,包括機架,機架一端上設有第一托板,第一托板上設有第二托板,第二托板上固定設有立柱,立柱上端設有搖臂,搖臂與立柱之間設有角接觸軸承,搖臂遠離立柱的一端上設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傳動軸連接,傳動軸通過角接觸軸承與搖臂連接,傳動軸上設有砂輪;
機架另一端設有鋸片固定基座,鋸片固定基座上設有鋸片固定軸,鋸片固定軸與鋸片固定基座之間通過滾珠軸承連接,鋸片固定在鋸片固定軸一端。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在靠近鋸片的一端上設有齒槽定位模塊,齒槽定位模塊包括固定夾頭和活動夾頭;
所述的活動夾頭固定在汽缸的推桿上,所述的汽缸固定設置在第一托板上;
所述的固定夾頭固定設置在第一托板上,固定夾頭一側還設有定位楔。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夾頭與活動夾頭沿鋸片所在豎直面對稱設置。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導軌,第一托板底面上固定設有導軌滑塊,導軌滑塊設置在導軌中。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上設有鏤空區域,第二托板套裝在第一托板上的鏤空區域中,第二托板底部也設有導軌滑塊,第二托板底部的導軌滑塊也設置在導軌中。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的一側設有鎖止絲杠和鎖止手柄輪,鎖止絲杠通過基座安裝在第一托板一側,鎖止手柄輪與鎖止絲杠緊固連接,鎖止絲杠設置在與機架同一水平面上。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在遠離鋸片的一端上分別設有一個基座,進給絲杠穿設在兩個基座上,進給絲杠靠近第二托板的一端上設有進給手柄輪。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定位楔一端與第一托板之間轉軸連接,定位楔能夠繞連接端轉動。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進給絲杠上設有刻度。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鋸片齒槽修磨機,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實現了鋸片修磨的自動化,代替了人工修磨,大大提升了質量及效率;
(2)采用共軌雙托板結構,簡化了結構,加工精度更加可靠,并且降低了裝置設計生產成本;
(3)通過使用成型砂輪修磨,拓寬了適用鋸片齒槽規格范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機架1,鋸片2,第一托板3,第二托板4,導軌5,導軌滑塊6,進給絲杠7,基座8,進給手柄輪9,鋸片固定軸10,鋸片固定基座11,固定夾頭12,活動夾頭13,汽缸14,定位楔15,鎖止絲杠16,鎖止手柄輪17,立柱18,搖臂19,電機20,傳動軸21,砂輪2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中,一種鋸片齒槽修磨機,包括機架1,機架1一端上設有第一托板3,第一托板3上設有第二托板4,第二托板4上固定設有立柱18,立柱18上端設有搖臂19,搖臂19與立柱18之間設有角接觸軸承,搖臂19遠離立柱18的一端上設有電機20,電機20的輸出軸與傳動軸21連接,傳動軸21通過角接觸軸承與搖臂19連接,傳動軸21上設有砂輪22;
機架1另一端設有鋸片固定基座11,鋸片固定基座11上設有鋸片固定軸10,鋸片固定軸10與鋸片固定基座11之間通過滾珠軸承連接,鋸片2固定在鋸片固定軸10一端。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3在靠近鋸片2的一端上設有齒槽定位模塊,齒槽定位模塊包括固定夾頭12和活動夾頭13;
所述的活動夾頭13固定在汽缸14的推桿上,所述的汽缸14固定設置在第一托板3上;
所述的固定夾頭12固定設置在第一托板3上,固定夾頭12一側還設有定位楔15。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夾頭12與活動夾頭13沿鋸片2所在豎直面對稱設置。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機架1上設有導軌5,第一托板3底面上固定設有導軌滑塊6,導軌滑塊6設置在導軌5中。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3上設有鏤空區域,第二托板4套裝在第一托板3上的鏤空區域中,第二托板4底部也設有導軌滑塊6,第二托板4底部的導軌滑塊6也設置在導軌5中。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3的一側設有鎖止絲杠16和鎖止手柄輪17,鎖止絲杠16通過基座安裝在第一托板3一側,鎖止手柄輪17與鎖止絲杠16緊固連接,鎖止絲杠16設置在與機架1同一水平面上。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托板3和第二托板4在遠離鋸片2的一端上分別設有一個基座8,進給絲杠7穿設在兩個基座8上,進給絲杠7靠近第二托板4的一端上設有進給手柄輪9。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定位楔15一端與第一托板3之間轉軸連接,定位楔15能夠繞連接端轉動。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進給絲杠7上設有刻度。
本裝置的具體操作流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1)將待修磨鋸片2安裝在機架上設置的的鋸片固定軸10一端上;
2)選用合適砂輪22并固定安裝在電機20下方的傳動軸21上;
3)沿導軌5方向滑動第一托板3,使鋸片2齒廓部分進入待加工位置(即固定夾頭12和活動夾頭13之間);
4)調節第一拖板3一側的鎖止手柄輪17實現第一拖板3在導軌5上的位置固定;
5)轉動定位楔15,同時撥動鋸片2,使得定位楔15外部輪廓與鋸片齒廓完全貼合;
6)利用氣缸14推動活動夾頭13夾緊鋸片,限制鋸片2周轉;
7)轉動定位楔15,使其遠離圓鋸片齒廓。
8)推動搖臂19,使砂輪22與鋸片2之間間距達到最小,然后轉動第二托板4上的進給手柄輪9,使第一拖板3和第二拖板4之間發生相對位移,砂輪22靠近待加工鋸片2的齒廓,直至砂輪22外緣與鋸片齒廓貼合,記下進給手柄輪9的刻度值。
9)轉動搖臂19,使砂輪22與鋸片2分離。
10)根據所需的修磨量,確定進給量,轉動進給手柄輪9至合適分度。
11)啟動電機20,至轉速穩定。
12)手動往復搖動搖臂19,使砂輪22與鋸片2的齒廓來回接觸,直至完成一個齒廓的修磨。
13)轉動搖臂19,使之遠離鋸片2。
14)松開活動夾頭13,撥動鋸片2至第二個齒廓位,并用定位楔15定位(與步驟5中的定位方式相同)。
15)推動活動夾頭13夾緊鋸片2,并固定活動夾頭13。
16)轉動定位楔15,至遠離鋸片2位置。
17)手動往復推動搖臂19,來回修磨鋸片齒廓。
18)如此逐個鋸片2各個齒廓的修磨。關閉電機20,直至砂輪22停止轉動。
19)松開活動夾頭13和第一托板3一側的鎖止手柄輪17,向右推動第一托板3使之與鋸片2完全分離。
20)卸下鋸片完成修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