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拉鉚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拉鉚機。
背景技術:
拉鉚釘,國標標為抽芯鉚釘,又稱哈克拉鉚釘或哈克(huck)螺栓,是利用胡克定律原理,用拉鉚釘專用設備將2個結合件夾緊后,將套入的環狀套環(或稱不帶螺紋的螺帽)的金屬擠壓并充滿到帶有多條環狀溝槽的栓柱的凹槽內,使套環與栓柱嚴密結合的一種緊固方式。
目前,使用的拉鉚設備大多為拉鉚槍,需要拉鉚槍一個一個完成鉚接,耗時耗力,市面上還沒有出現能一次性完成所有拉鉚工作的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拉鉚機,本裝置可以一次性完成工件的所有拉鉚工作,代替了傳統的使用鉚釘槍一個一個鉚接,大大提高了拉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自動化程度較高,適合大批量生產。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自動拉鉚機,包括底座、升降氣缸和工作臺,所述的底座上端安裝有工作臺,該工作臺上端面中部開有容納工件的安裝槽,所述的安裝槽底部豎直開有若干個圓形通孔,該圓形通孔的上端開口處布置有一圈環狀的內凹槽,所述的底座上端位于工作臺的下方豎直安裝有兩個并排布置的升降氣缸,該升降氣缸上端的活塞桿與拉鉚治具相連,所述的拉鉚治具包括連接板和若干個夾緊裝置,該連接板下端與升降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所述的連接板上端面對應每個圓形通孔下方均布置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包括固定塊、驅動塊和驅動氣缸,所述的固定塊與連接板上端面固定,該固定塊的一側安裝有驅動氣缸,所述的驅動氣缸的活塞桿與驅動塊相連,所述的拉鉚治具的上方布置有安裝拉鉚釘的機械手。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工作臺的下端兩側安裝有支腳。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底座上端位于工作臺的兩側對稱布置有兩個立柱,兩個立柱的上部之間安裝有導軌,所述的導軌上滑動安裝有機械手。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導軌位于機械手一側滑動安裝有料斗。料斗用于放置拉鉚釘。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底座上端位于拉鉚治具的一側安裝有廢料收集箱。廢料收集箱收集拉鉚之后留下的拉桿。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安裝槽呈矩形。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安裝槽底部并排開有若干個圓形通孔。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固定塊和驅動塊的一端均設置有半圓形缺口,兩個半圓形缺口呈相對布置。驅動氣缸驅動驅動塊朝著固定塊方向靠攏,通過固定塊的半圓形缺口和驅動塊的的半圓形缺口配合夾緊拉桿。
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拉鉚機,本裝置可以一次性完成工件的所有拉鉚工作,代替了傳統的使用鉚釘槍一個一個鉚接,大大提高了拉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自動化程度較高,適合大批量生產。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工作臺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工作臺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拉鉚治具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工件與拉鉚釘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1、底座,2、升降氣缸,3、工作臺,4、立柱,5、料斗,6、導軌,7、工件,8、安裝槽,9、拉鉚治具,10、內凹槽,11、連接板,12、固定塊,13、驅動塊,14、驅動氣缸,15、圓形通孔,16、支腳,17、機械手,18、廢料收集箱,19、拉桿,20、套環,21、半圓形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
本技術:
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自動拉鉚機,如圖1-5所示,包括底座1、升降氣缸2和工作臺3,所述的底座1上端安裝有工作臺3,該工作臺3上端面中部開有容納工件7的安裝槽8,所述的安裝槽8底部豎直開有若干個圓形通孔15,該圓形通孔15的上端開口處布置有一圈環狀的內凹槽10,所述的底座1上端位于工作臺3的下方豎直安裝有兩個并排布置的升降氣缸2,該升降氣缸2上端的活塞桿與拉鉚治具9相連,所述的拉鉚治具9包括連接板11和若干個夾緊裝置,該連接板11下端與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相連,所述的連接板11上端面對應每個圓形通孔15下方均布置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包括固定塊12、驅動塊13和驅動氣缸14,所述的固定塊12與連接板11上端面固定,該固定塊12的一側安裝有驅動氣缸14,所述的驅動氣缸14的活塞桿與驅動塊13相連,所述的拉鉚治具9的上方布置有安裝拉鉚釘的機械手17。
所述的工作臺3的下端兩側安裝有支腳16。
所述的底座1上端位于工作臺3的兩側對稱布置有兩個立柱4,兩個立柱4的上部之間安裝有導軌6,所述的導軌6上滑動安裝有機械手17。
所述的導軌6位于機械手5一側滑動安裝有料斗5。
所述的底座1上端位于拉鉚治具9的一側安裝有廢料收集箱18。
所述的安裝槽8呈矩形。
所述的安裝槽8底部并排開有若干個圓形通孔15。
所述的固定塊12和驅動塊13的一端均設置有半圓形缺口21,兩個半圓形缺口21呈相對布置。
實施例
首先機械手按照編制程序將若干個拉鉚釘放入到規定位置,拉鉚釘的套環20放在內凹槽10內,拉鉚釘的拉桿19放在圓形通孔15內,且拉桿19的下端穿過圓形通孔15,然后兩個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同步伸長驅動連接板11向上運動,運動至拉桿19下端伸入到固定塊12的半圓形缺口21內,隨后驅動氣缸14的活塞桿伸長,使得驅動塊13的半圓形缺口21與固定塊12的半圓形缺口21配合夾緊拉桿19,然后工作人員將兩個工件7放入到安裝槽8內,套環20的上端穿過兩個工件7的通孔,隨后兩個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同步縮短驅動連接板11向下運動,同時帶著拉桿19一起向下,拉桿19豎直穿過套環20,拉桿19的上端部擠壓套環20使其變形,套環20將兩個工件7固定在一起,完成所有拉鉚后,驅動氣缸14帶著驅動塊13回縮復位,靠近廢料收集箱18的升降氣缸2保持不動,另一個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伸長,連接板11呈傾斜布置一端高一端低,廢料收集箱18位于連接板11下坡處,拔出的拉桿19沿著斜面滾入廢料收集箱18內,隨后另一個升降氣缸2的的活塞桿回縮復位,使得連接板11處于水平狀態,這時候剛好完成一次兩個工件7的拉鉚加工。
本發明可以一次性完成工件的所有拉鉚工作,代替了傳統的使用鉚釘槍一個一個鉚接,大大提高了拉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自動化程度較高,適合大批量生產。本實用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制作成本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