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校直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鋁排校直裝置。
背景技術:
輥輪式金屬板校直機是通過整排輥輪對金屬板滾壓,使金屬板回復平直的機械;現有的校直機上排輥輪和下排輥輪相互平行并剛性設置,金屬板校直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影響最終校直效果。另一方面,現有的輥輪容易使金屬板表面劃傷,影響產品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鋁排校直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鋁排校直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從左到右依次對稱設有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板之間轉動連接有兩個第一擠壓輥,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一側設有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端穿過第一支撐板連接在第一擠壓輥上,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板相對的一側均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內插設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下方連接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遠離滑板的一端插設有內桿,所述內桿的下端設有回彈裝置,所述回彈裝置與內桿相對的一端轉動連接有第二擠壓輥,兩個所述第三支撐板相對的一側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卡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上端連接有限位板,兩個所述卡板之間轉動連接有繞接輥。
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撐板的一側轉動連接有轉動塊,所述轉動塊的一端連接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穿過第二支撐板并連接在位于上端的第二擠壓輥。
優選地,所述繞接輥上設有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的夾持端上設有防滑紋。
優選地,所述內桿位于連接管的一端設有第一卡塊,所述連接管的一端設有與第一卡塊對應的第二卡塊。
本實用新型中,操作方便,結構簡單,將鋁排從第一擠壓輥的一側插入,進而打開驅動裝置,使得鋁排可以不斷進過第一擠壓輥,進而將第一擠壓輥可以不斷向第二擠壓輥移動,通過調節轉動塊,使得第二擠壓輥之間的間距可以達到合適的位置,進而使得鋁排繼續想繞接輥移動,當達到繞接輥,進而鋁排的一端通過夾持裝置將鋁排的一端夾持于繞接輥上,進而使得繞接輥上的鋁排不斷增多,并且也會不斷校直鋁排的效果,實現快速高效校直鋁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鋁排校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鋁排校直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驅動裝置、3第一支撐板、4第一擠壓輥、5限位槽、6第三支撐板、7第二支撐板、8轉動塊、9滑板、10連接管、11內桿、12限位板、13繞接輥、14第二擠壓輥、15回彈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鋁排校直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從左到右依次對稱設有第一支撐板3、第二支撐板7和第三支撐板6,兩個第一支撐板3之間轉動連接有兩個第一擠壓輥4,第一支撐板3的一側設有驅動裝置2,驅動裝置2的驅動端穿過第一支撐板3連接在第一擠壓輥4上,兩個第二支撐板7相對的一側均設有限位槽5,第二支撐板7的一側轉動連接有轉動塊8,轉動塊8的一端連接有轉動桿,轉動桿穿過第二支撐板7并連接在位于上端的第二擠壓輥14,可以調節第二擠壓輥14之間的間距,從而使得鋁排的校直效果更佳,限位槽5內插設有滑板9,滑板9的下方連接有連接管10,連接管10遠離滑板9的一端插設有內桿11,內桿11位于連接管10的一端設有第一卡塊,連接管10的一端設有與第一卡塊對應的第二卡塊,使得第二擠壓輥14之間的間距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調節,內桿11的下端設有回彈裝置15,回彈裝置15與內桿11相對的一端轉動連接有第二擠壓輥14,兩個第三支撐板6相對的一側設有卡槽,卡槽內卡接有卡板,卡板的上端連接有限位板12,兩個卡板之間轉動連接有繞接輥13,繞接輥13上設有夾持裝置,夾持裝置的夾持端上設有防滑紋,使得鋁排的夾持效果更佳。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該裝置時,將鋁排從第一擠壓輥4的一側插入,進而打開驅動裝置2,使得鋁排可以不斷進過第一擠壓輥4,進而將第一擠壓輥4可以不斷向第二擠壓輥14移動,通過調節轉動塊8,使得第二擠壓輥14之間的間距可以達到合適的位置,進而使得鋁排繼續想繞接輥13移動,當達到繞接輥13,進而鋁排的一端通過夾持裝置將鋁排的一端夾持于繞接輥13上,進而使得繞接輥13上的鋁排不斷增多,并且也會不斷校直鋁排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