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外繞機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
背景技術:
外繞機用以生產成品簾線,外繞機床各過程導輪運轉靈活性是關系到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保證生產成品簾線通條性能的穩定,常需要對外繞機床各過程導輪、導桿等旋轉部件制定詳細維護、檢查周期并明確具體責任人及維護要求。
目前外繞機床中的放線架有部分位置是使用的雙層導輪進行走線,在生產過程中經常發生走線卡在雙層導輪之間過線的現象,而且不容易檢查發現,導致產生缺陷品轉至下道工序,嚴重影響用戶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防止走線卡在雙層導輪之間的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包括中心轉軸、第一導輪、第二導輪以及防脫落板。第一導輪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第一導輪包括第一安裝部和第一輪面,第一安裝部連接于中心轉軸,第一輪面設置有用以纏繞簾線的第一凹槽。第二導輪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第二導輪包括第二安裝部和第二輪面,第二安裝部連接于中心轉軸,第二輪面設置有用以纏繞簾線的第二凹槽,第二導輪與第一導輪并排設置。防脫落板包括固定部、遮擋部和連接固定部及遮擋部的連接部,固定部穿設于中心轉軸,連接部位于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之間且不接觸第一導輪及第二導輪,遮擋部設置于第一輪面和第二輪面之間的縫隙外側,用以遮擋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之間的卡線空間。
較佳地,防脫落板為圓盤結構,固定部位于圓盤結構的中軸,遮擋部位于圓盤結構的邊緣。進一步地,遮擋部不接觸于第一輪面和第二輪面。更進一步地,遮擋部的一端沿第一輪面延伸但不覆蓋到第一凹槽,遮擋部的另一端沿第二輪面延伸但不覆蓋到第二凹槽。再進一步地,遮擋部與連接部相互垂直。
較佳地,固定部固定連接于中心轉軸且與中心轉軸同步旋轉。
較佳地,固定部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
較佳地,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的大小相等。
較佳地,第一導輪與第二導輪構成外繞機放線架使用的雙層導輪。
較佳地,中心轉軸為一端設置有螺帽、另一端設置有螺柱的銷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兩導輪之間安裝一帶角隔板,簾線在正常運行時,不會因跳動或員工操作不當等原因使簾線卡到兩導輪之間,避免硬彎等不合格品產生,從而能夠保證生產成品簾線通條性能的穩定,滿足用戶使用質量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防卡線雙層導輪裝置100包括中心轉軸10、第一導輪11、第二導輪12以及防脫落板13。在實際應用中,中心轉軸10為一端設置有螺帽、另一端設置有螺柱的銷軸。
第一導輪11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10,第一導輪11包括第一安裝部1和第一輪面2,第一安裝部1連接于中心轉軸10,第一輪面2設置有用以纏繞簾線的第一凹槽3。第二導輪12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10,第二導輪12包括第二安裝部4和第二輪面5,第二安裝部4連接于中心轉軸10,第二輪面2設置有用以纏繞簾線的第二凹槽6,第二導輪12與第一導輪11并排設置。優選地,第一導輪11與第二導輪12的大小相等。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導輪11與第二導輪12構成外繞機放線架使用的雙層導輪。
防脫落板13包括固定部7、遮擋部8和連接固定部7及遮擋部8的連接部9,固定部7穿設于中心轉軸10,連接部9位于第一導輪11與第二導輪12之間且不接觸第一導輪11及第二導輪12,遮擋部8設置于第一輪面2和第二輪面5之間的縫隙外側,用以遮擋第一導輪11與第二導輪12之間的卡線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防脫落板13為圓盤結構,固定部7位于圓盤結構的中軸,遮擋部8位于圓盤結構的邊緣。優選地,遮擋部8不接觸于第一輪面2和第二輪面5,以避免影響兩個導輪的旋轉。遮擋部8的一端沿第一輪面2延伸但不覆蓋到第一凹槽3,遮擋部8的另一端沿第二輪面5延伸但不覆蓋到第二凹槽6。優選地,遮擋部8與連接部9相互垂直。
在一實施例中,固定部7固定連接于中心轉軸10且與中心轉軸10同步旋轉。
在又一實施例中,固定部7可旋轉地穿設于中心轉軸10,即防脫落板13可以不隨中心轉軸10同步旋轉。優選地,防脫落板13不與第一導輪11和第二導輪12同步旋轉。
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防范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導致走線卡在雙層導輪之間運行,預防性地從根本上防范產品缺陷轉序,從而保證生產成品簾線通條性能的穩定,滿足用戶使用質量需求。
本實用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