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鍛螺栓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
背景技術:
螺栓生產多采用熱鍛壓技術,在鍛壓前,先將工件加熱。目前,在國內,絕大多數采用手動加熱,依靠操作工手工控制加熱長度,和肉眼觀察加熱的顏色來判斷溫度,工件的加熱溫度存在很大差異,很難統一,進而影響后續的鍛壓質量,并且依靠操作工手工控制,存在很大的生產安全隱患。有的鍛壓設備設有檢測溫度裝置,也有些采用自動送料加熱,但是加熱溫度依然難以準確控制,并且鍛壓設備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目前熱鍛壓螺栓設備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以提高加熱溫度控制準確性和生產自動化程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組,加熱組包括感應線圈、送料氣缸和退料氣缸,感應線圈為管狀,送料氣缸和退料氣缸分別設置在感應線圈的兩側,送料氣缸的送料推桿和退料氣缸的退料推桿可沿著感應線圈的軸線方向來回移動,送料推桿的正下方設有放料槽,送料推桿可把在放料槽上的工件推進感應線圈,退料推桿與送料推桿一起把感應線圈中的工件夾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采用送料氣缸和退料氣缸進行工件定位,調整并固定每一根工件的加熱長度一致,精確控制工件加熱長度,以便在鍛造時變形完全、順暢;通過控制加熱時間來保證加熱溫度的一致,確保產品的質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包括六個加熱組,六個加熱組自左向右平行布置成一排。每個加熱組包括感應線圈1、送料氣缸2和退料氣缸3,感應線圈1為管狀,設置在送料氣缸2和退料氣缸3之間。送料氣缸2和退料氣缸3分別設置在感應線圈1的兩側,送料氣缸2的送料推桿21和退料氣缸3的退料推桿31可沿著感應線圈1的軸線方向來回移動,送料推桿21和退料推桿31可分別從感應線圈1的兩端進入感應線圈1內。送料推桿21的正下方設有放料槽4,放料槽4呈下凹的弧形,中間位置最低。加熱時,把工件放在放料槽4上,送料推桿21向前移動,把在放料槽4上的工件推進感應線圈1內,退料推桿31向前移動,與送料推桿21一起把在感應線圈1中的工件夾緊,感應線圈1通入中頻電流,工件在感應線圈1中進行感應加熱。本實用新型采用送料氣缸和退料氣缸進行工件定位,調整并固定每一根工件的加熱長度一致,精確控制工件加熱長度,以便在鍛造時變形完全、順暢。采用PLC精確控制感應線圈的加熱時間,通過控制加熱時間來保證加熱溫度的一致,確保產品的質量。加熱完成后,送料推桿21后退,退料推桿31向前移動,把加熱好的工件推回放料槽4。
熱鍛螺栓感應加熱機還包括翻料板51、翻轉氣缸52、測溫裝置53和滑料道54,滑料道54在翻料板51一側,翻料板51可相對滑料道54轉動,翻轉氣缸52用來推動翻料板51翻轉,測溫裝置53在翻料板51一端。把加熱完成的工件放置到翻料板51上,測溫裝置53檢測鍛造前工件的實際溫度,若檢測到溫度不合格,翻轉氣缸52則自動推動翻料板51轉動,把溫度不合格的工件到滑料道54,工件再從滑料道54滑到廢料區。本實用新型自動檢測工件的鍛前溫度,保證產品不會過燒造成晶粒粗大,或溫度過低變形不完全產生過大應力。
本實用新型自動控制溫度,加熱長度和加熱溫度精確控制,自動化程度高且結構簡單,節約了大量人力,生產效率高,并提高了生產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