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加工輔助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三軸滾絲機的輔助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滾絲加工是一種多功能冷擠壓成形機床,滾絲機能在其滾壓力范圍內冷態下對工件進行螺紋、直紋、斜紋滾壓等處理,是一種先進的無切削加工,能有效地提高工件的內在和表面質量,加工時產生的徑向壓應力,能顯著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和扭轉強度;空心絲杠是建筑絲杠的一種,其功能是在施工中調校支撐高度,使模板能夠與構件吻合接觸的作用,但是,空心絲杠相對要求較高,產品較為精密,使用普通的滾絲機會把空心管壓扁,只能使用三軸滾絲機加工管件上的螺紋。
申請號為201220447339.2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三軸滾絲機,設置有自動進料、出料裝置。包括滑道和設置于滑道下方的產品加工區,還包括氣動裝置,氣動裝置水平設置,氣動裝置的活塞桿端部安裝有進料裝置,進料裝置位于滑道下方產品加工區的側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自動進料裝置來改變傳統的手持進料方式以保證加工時零件的加工精度,當三軸滾絲機加時長條型的空心絲杠的過程中,三軸滾絲機旋轉進給進行擠壓,為了保證空心絲杠的加工效率,在加工時往往對整根空心管進行一次性外螺紋滾絲加工,由于在加工的時候垂直度難以保證,較長的空心管遠離三軸滾絲機的端部會放大旋轉時發生的偏轉,造成空心管尾端偏轉,嚴重影響空心絲杠螺紋線質量,現有技術存在改進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軸滾絲機的輔助進料裝置,該輔助進料裝置通過設置推動機構,在推送空心管的同時形成沿空心管徑向方向的定位,進而保持空心管的加工垂直度,保證加工產品加工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三軸滾絲機的輔助進料裝置,包括工作臺,以及位于工作臺上使空心管朝向三軸滾絲機方向運動的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背對三軸滾絲機一側設置有推動機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驅動缸體以及連接于驅動缸體頂出端的推料桿,所述推料桿插接于空心管且與空心管內壁相抵接,所述推料桿上還連接有用于抵接空心管端部的限位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空心管放置在輸送機構上,驅動缸體帶動推料桿朝向空心管方向運動,使得推料桿插接配合在空心管內部,推料桿配合限位桿推動空心管向三軸滾絲機內部運動,當開始滾絲時,推動機構停止運動,三軸滾絲機滾絲的同時完成自動進給,由于推料桿部分插接在空心管內部,空心管沿著推料桿軸向運動,形成空心管徑向方向的定位,進而保持空心管的加工垂直度保證加工產品的螺紋線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件為穿設推料桿的限位螺桿,限位螺桿與推料桿相垂直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螺桿的結構簡單,便于安裝連接,限位螺桿與推料桿相垂直,能夠平穩的推動空心管向前運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輸送機構設置有若干個,輸送機構沿空心管運動方向均勻分布。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輸送機構的設置方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沿空心管運動方向均勻分布的輸送機構有利于提高空心管運輸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固定于工作臺的立柱、連接于立柱上端的轉動槽以及與轉動槽轉動連接的滾動軸,所述空心管架設于滾動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空心管沿自身軸向方向運動,帶動滾動軸與轉動槽轉動配合,滾動軸的設置一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能夠降低摩擦阻力使得空心管能夠順利向前運動,完成滾絲。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滾動軸側面向自身軸線方向凹陷呈圓弧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空心管沿自身軸向方向運動時,空心管位于滾動軸側面的中間位置,便于穩定輸送空心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工作臺與三軸滾絲機之間還設有承接機構,所述承接機構包括位于空心管下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轉動連接有呈相鄰設置的兩滾輪,所述空心管架設于兩滾輪之間,滾輪軸線方向與空心管軸線方向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進行滾絲操作時,由于需要加工外螺紋,空心管會繞自身軸線做定軸旋轉運動,空心管帶動滾輪與支架轉動配合,通過滾輪滾動配合能夠降低與空心管表面的摩擦力,有利于穩定傳輸。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三軸滾絲機的輔助進料裝置具有較高的傳輸穩定性,與三軸滾絲機配合使用時,能夠較好的保持空心管加工時的垂直度,進而提高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主要用于體現承接機構;
圖3為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主要用于體現推動機構。
附圖標記:1、空心管;2、三軸滾絲機;21、加工通道;22、擠壓部件;3、底座;4、承接機構;41、安裝板;42、支撐板;43、支架;44、滾輪;5、工作臺;6、輸送機構;61、立柱;62、轉動槽;63、滾動軸;7、立板;8、推動機構;81、驅動缸體;82、限位螺桿;83、推料桿。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三軸滾絲機的輔助進料裝置,設置在三軸滾絲機2的一側,三軸滾絲機2包括有前后貫通的加工通道21,在加工通道21內設置有三個擠壓部件22,三個擠壓部件22呈正三角形分布,兩相鄰擠壓部件22之間的夾角為120°,加工產品為空心管1,空心管1從加工通道21一端進入至三個擠壓部件22之間,完成加工的部分從加工通道21的另一端出來直至整個空心管1完成滾絲過程。
上述加工通道21相對空心管1一端為進料端,輔助進料裝置包括與進料端相鄰設置的承接機構4,在承接機構4背對三軸滾絲機2一側還設置有用于運送空心管1的輸送機構6,在輸送機構6下方設置有底座3和工作臺5,工作臺5通過底座3呈水平設置,輸送機構6固定于工作臺5表面,在工作臺5遠離加工通道21一端還向上延伸有立板7,在立板7上連接有推送機構,工作人員先將空心管1放置在輸送機構6和承接機構4上,空心管1整體承重在輸送機構6上,其端部擱置在承接機構4上,利用推動機構8推動空心管1端部,使得空心管1朝向加工通道21運動,空心管1端部進入至三個擠壓部件22之間,開始空心管1的外部滾絲工序,停止推動機構8推動,擠壓部件22持續工作,完成空心管1的自動進給滾絲。
結合圖2所示,上述的承接機構4具體包括連接于三軸滾絲機2一側的安裝板41,在安裝板41上固定有兩豎直設置的支撐板42,在支撐板42上方均固定有呈Y型的支架43,支架43上端滾動連接有兩相鄰設置的滾輪44,空心管1架設于兩滾輪44之間并與其保持抵接,前后兩組支撐板42的設置有利于穩定支撐,滾輪44軸心方向與空心管1軸心方向相同,當進行滾絲操作時,由于需要加工外螺紋,空心管1繞自身軸線做定軸旋轉運動,空心管1帶動滾輪44與支架43轉動配合。
結合圖3所示,上述的輸送機構6設置有若干個,具體包括固定連接于工作臺5的立柱61,在立柱61上端連接有轉動槽62,轉動槽62內轉動配合有滾動軸63,空心管1架設在滾動軸63上,當進行滾絲操作時,空心管1持續向前運動,帶動滾動軸63與轉動槽62轉動配合,輸送機構6的設置一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能夠降低摩擦阻力使得空心管1能夠順利向前運動,完成滾絲。
上述的推動機構8包括固定連接于立板7的驅動缸體81和推料桿83,驅動缸體81具體為氣缸,氣缸活塞桿的伸縮方向與空心管1的進給方向一致;推料桿83固定安裝在氣缸活塞桿的端部,推料桿83與空心管1同軸設置,推料桿83的直徑略小于空心管1的內徑,在氣缸推動下推料桿83可以插在空心管1內,并在空心管1內發生滑動,空心管1內壁與推料桿83的外壁保持抵接;在推料桿83中部上開設貫通推料桿83側面的腰型槽,腰型槽內可以卡嵌有與空心管1相垂直的限位螺桿82,推料桿83在進入空心管1內滑動一定距離后限位螺桿82抵接在空心管1端部,使空心管1往前運動,在將空心管1推送至三軸滾絲機2內開始加工后,雖然空心管1持續向前進給,但仍有部分推料桿83插在空心管1內,這樣可以以限制空心管1尾端在旋轉時發生的擺動,進而保持加工時的垂直度,以提高空心管1螺旋線的加工質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