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多孔隙儲油轉軸結 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如手機、筆記型計算機、可攜式計算器、電子辭典及影音 播放機等多種產品上均裝設有可做相對運動的轉軸結構。此種轉軸結構為依 靠扭力或摩擦力原理做相對運動的機構,其由一主動件及一從動件互為干涉
的組合而成,如摩擦組件或凸輪構件,再依所設計的干涉路徑作為設計掀合 定位。
主動件及從動件在掀合過程中,尤其由靜摩擦轉變成動摩擦的瞬間,因 潤滑不足,造成主動件與從動件件之間摩擦阻力過大,從而導致頓點的情況 發生。此現象除令操作者感到不悅外,亦降低此轉軸結構的使用壽命。為此, 業界采取在轉軸結構上開設若干儲油孔的方式以儲存潤滑油,以便P爭低主動 件及從動件間的摩擦阻力。然而,這樣做僅能使轉軸結構的局部得到潤滑, 其余未潤滑部分將會因干涉而導致過渡磨耗,更甚者造成異音,成為相關業 者亟待克服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內部摩擦力較小的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
一種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提供若干金屬粉體,所述金屬粉體的粒徑分布區間介于
(2) 提供一型腔,所述型腔與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輪廓尺寸成比例, 將金屬粉體置于所述型腔內;
(3) 經由高溫燒結制程使多孔隙儲油轉軸成型,并使金屬粉體間保持12~20%的孔隙率;
(4 )經由含浸潤滑油脂制程將潤滑油脂置入其內部的孔隙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內部形成有若干連通的 孔隙,使潤滑油均勻的分布在其內部,而使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各處都能 得到潤滑。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立體組裝圖。 圖2是本發明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2的倒置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所使用的粉體經燒結后 的掃描式電子顯樣i影^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及圖3所示,本發明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套裝于一軸桿(圖未示) 上,其包4舌一主動件10及與主動件10配合的一/人動件20。該主動件10可 隨軸桿作同步轉動,該從動件20固定于一主架上(圖未示)。該主動件10為 一中心開設有通孔的圓片結構,其一側面設置有與從動件20配合的凹凸結 構。主動件10與/人動件20組合后可相對轉動。
請同時參閱圖4,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為利用粉末冶金燒結技術制成 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其具體步驟如下所示(1 )提供若干經機械切割或破 碎或粉碎或噴霧等制程的細粉體,而其粒徑分布區間介于10|im~ 150|im,其 中以粒徑分布區間介于50ixm 80nm的細粉體為較佳;(2)提供若干粒徑分 布區間介于lpm 10^m的超細粉體作為強化毛細結構強度的添加物,并使 超細粉體與細粉體混合,其中超細粉體的重量為金屬粉體重量的1-10%; (3)提供一型腔(圖未示),該型腔與本發明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輪廓 尺寸成比例,將混合后的細粉體及超細粉體置于型腔內并利用機械壓力使其 壓緊而制成生胚,此時生胚相對型腔的密度介于50~70%之間,而以65%的相對密度較佳,粉體之間形成有間隙30; (4)經由高溫燒結制程使多孔隙儲油轉軸相對密度維持在70 95%,其中相對密度在80~88%較佳,以維持粉體之間12 20%的較佳孔隙率;(5)多孔隙儲油轉軸經適當熱處理后,經由含浸潤滑油脂制程將潤滑油脂置入其內部的孔隙中;(6)將多孔隙儲油轉軸組裝,完成制造。
本發明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由粉體4建結而成,在粉體顆粒間形成若干個連通孔隙結構,再經由含浸潤滑油脂制程將潤滑油脂置入轉軸結構組件內部,使多孔隙儲油轉軸的主動件10與從動件20相對運動時得到全面的潤滑,從而避免了過渡磨耗,延長了產品壽命。
本發明的另 一 實施例為利用粉末射出成型技術制成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這種制造方法主要選用粒徑分布區間介于lnm 20iam的超微金屬粉體原料,其中以粒徑分布區間介于5pm-20^im的金屬粉體為較佳;然后將金屬粉體與粘結劑混合經由噴嘴射出至型腔,經脫脂、燒結后形成所需產品;最
后通過含浸潤滑油并組裝主動件10及從動件20,即完成制造。
本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相比,可大幅度降低燒結溫度,并同時可獲得相同的孔隙結構。
權利要求
1. 一種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提供若干金屬粉體,所述金屬粉體的粒徑分布區間介于1μm~150μm;(2)提供一型腔,所述型腔與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輪廓尺寸成比例,將金屬粉體置于所述型腔內;(3)經由高溫燒結制程使多孔隙儲油轉軸成型,并使金屬粉體間保持12~20%的孔隙率;(4)經由含浸潤滑油脂制程將潤滑油脂置入其內部的孔隙中。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體包括細粉體及超細粉體,所述細粉體粒徑分布區間介于10|_im~ 150fxm,所述超細粉體的粒徑分布區間介于l|im~l(Him。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細粉體的重量為細粉體重量的1 ~ 10%。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細粉體粒徑分布區間介于50nm ~ 80)Lim。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2)中,所述細粉體及超細粉體置于型腔內并利用機械壓力使其壓緊而制成生胚,此時生胚相對型腔的密度介于50~70%之間。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3 )中,經由高溫燒結制程使多孔隙儲油轉軸相對密度維持在70 95% 之間。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體粒徑分布區間介于1 pm 20^im。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體與粘結劑混合經由機器射出至型腔,經拓殖、燒結后制成所述 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
全文摘要
一種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提供若干金屬粉體,這些金屬粉體的粒徑分布區間介于1μm~150μm;(2)提供一型腔,該型腔與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輪廓尺寸成比例,將金屬粉體置于該型腔內;(3)經由高溫燒結制程使多孔隙儲油轉軸成型,并使金屬粉體間保持12~20%的孔隙率;(4)經由含浸潤滑油脂制程將潤滑油脂置入其內部的孔隙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內部形成有若干連通的孔隙,使潤滑油均勻的分布在其內部,而使多孔隙儲油轉軸結構的各處都能得到潤滑。
文檔編號B22F1/00GK101530911SQ20081006584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14日
發明者侯春樹 申請人: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