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機模具及其壓制的內轉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末冶金內轉子的壓機模具及其壓制的帶鍵槽的內轉子。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內轉子是不帶鍵槽的。為了滿足其裝配需要,需在垂直于內轉子內孔的方向上用鉆床鉆一個通孔,該孔用粉末冶金是無法壓制的,所以產品完成后在裝配時都是要打孔的。此類工藝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原材料,而且增加了人力物力。鉆孔不僅破壞了產品原來的齒形,而且在用鉆床打孔時,從鐵件鉆到鋼件容易使鉆頭受損,增加了產品的加工工序和生產成本,影響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內轉子鍵槽加工耗費原材料、生產效率低且產品穩定性不高。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機模具,包括從上至下順次設置的上模沖、陰模、下模沖和芯棒,下模沖套在芯棒上,下模沖上端的內圓周直徑的兩端各設一個鍵齒。在下模沖上設置鍵齒,可使產品成型后直接帶有兩個鍵槽,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 內轉子上的鍵槽主要起到了固定銷子的作用;使用時,圓柱形的銷子水平放置在兩鍵槽內, 因此,鍵槽的長度、寬度均根據銷子的大小決定,以能放下銷子為準,本實用新型內轉子經壓制成型、燒制、整形后,產品的粗糙度可達到了 0. 8um,鍵槽無需進行精加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的產品不會破壞齒形,增加了產品的美觀度和性能;裝配時節省人力和物力;運轉時使得油的流量更加穩定充分,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轉子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在A-A向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壓機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內轉子內孔頂端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鍵槽4,鍵槽4與內孔相
ο如圖3所示,所述壓機采用現有帶浮動式陰模的壓機;壓制時,送料盒將鐵粉5送入陰模2內填充滿,壓制時,上模沖1下行,進入陰模2中后加壓,使陰模2同步向下浮動,使鐵粉5與下模沖3壓實成型;上模沖1回程,陰模2下拉,芯棒6下行,脫模;壓坯成型后, 下模沖3上的鍵齒9使產品內孔頂端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鍵槽4。如圖4所示,軸8上端設有通孔,銷子7插入通孔中且與之過盈配合;將組裝好的軸8與銷子7放入內轉子的內孔中,內孔與軸8之間為緊配合,銷子7和軸8放入內轉子中后,銷子7被固定在兩個鍵槽中,達到了和原有工藝通孔同樣的效果。采用帶浮動式陰模的壓機,有利于改善原始裝粉狀態,獲得與移動裝粉相當的效果,盡管不同部位的粉末有先后,仍使壓坯不同部位的密度趨于均勻,即陰模同步向下浮動能保證上、中、下密度相差不是很大,從而避免了因密度相差大導致容易出現裂紋。
權利要求1.一種壓機模具,包括從上至下順次設置的上模沖、陰模、下模沖和芯棒,下模沖套在芯棒上,其特征是,下模沖上端的內圓周直徑的兩端各設一個鍵齒。
2.一種壓機模具壓制的內轉子,其特征是,內轉子內孔頂端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鍵槽,所述鍵槽與內孔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機模具,包括從上至下順次設置的上模沖、陰模、下模沖和芯棒,下模沖套在芯棒上,下模沖上端的內圓周直徑的兩端各設一個鍵齒。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的產品不會破壞齒形,增加了產品的美觀度和性能;裝配時節省人力和物力;運轉時使得油的流量更加穩定充分,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2F3/03GK202147007SQ20112002583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6日
發明者王曙, 魏剛 申請人:南京金牛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