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在此處鍵入技術領域描述段落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領域,特別涉及熔模精密鑄造生產工藝,具體是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
背景技術:
雙吸葉輪是前置泵、凝結水泵的水力核心部件,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整個給水系統的性能。因此,雙吸葉輪的技術要求也很高,內部不允許存在縮松(孔)、裂紋等缺陷。 雙吸葉輪一般采用精密鑄造工藝制造毛坯。雙吸葉輪扭曲,壁厚較薄,結構復雜,因蓋板與輪轂之間僅有4-6mm厚的葉片相連接。由于精鑄工藝的局限,補縮通道不暢,葉輪在加工過程中,后蓋板與葉片交接處縮孔缺陷嚴重。雙吸葉輪縮孔縮松質量缺陷在國內水泵制造行業普遍存在,目前仍沒有一套徹底解決其質量問題的措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它可克服現有的熔模鑄造技術中存在的局限性,解決上述雙吸式葉輪的鑄件存在的縮孔縮松質量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其包括轉盤,轉盤由圓盤構成,裝有雙吸葉輪模殼的砂箱固定于轉盤上,該砂箱的回轉軸線與轉盤的回轉軸線同軸,砂箱的主澆口與轉盤同軸,轉盤設于回轉軸上,轉盤與回轉軸同軸設置,回轉軸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相連。傳動裝置是帶傳動裝置,在回轉軸上固定有從動帶輪,電機軸上設有主動帶輪,該主動帶輪和從動帶輪之間設有傳動帶。該電機的相線通過變頻器與電源相連。轉盤的轉速為120 150轉每分。在轉盤上設有定位卡具,定位卡具由螺釘構成,至少3個螺釘沿轉盤圓周方向設置于轉盤上,螺釘的軸線處于水平面內,雙吸葉輪的砂箱通過螺釘固定于轉盤上。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各類雙吸葉輪的鑄造生產,以及類似結構的其它回轉體及異行鑄件。該實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對解決雙吸葉輪縮孔類缺陷效果顯著,在水泵制造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大大降低了制造費用,縮短了制造過程中因質量問題而影響的生產進度,能提高工藝出品率,降低加工過程中的焊補費用和加工周期,后期制造費用比常規方法能降低40%以上,后期加工周期每件葉輪能縮短7天以上;該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制造的雙吸葉輪內部組織致密,內在質量較高,大大提高了葉輪使用壽命,提高了整泵性能和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0014]如圖1所示,該實用新型包括轉盤4,轉盤4由圓盤構成,裝有雙吸葉輪模殼2的砂箱3固定于轉盤4上,該砂箱3的回轉軸線與轉盤4的回轉軸線同軸,砂箱的主澆口與轉盤同軸,在該主澆口處設有澆冒口 1,這樣澆冒口也與回轉軸同軸線,轉盤4設于回轉軸6上, 轉盤4與回轉軸6同軸設置,回轉軸6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8相連,該電機的相線通過變頻器與電源相連,由變頻器控制電機的轉速。傳動裝置是帶傳動裝置,在回轉軸6上固定有從動帶輪,電機軸上設有主動帶輪,該主動帶輪和從動帶輪之間設有傳動帶7。在轉盤4邊緣設有定位卡具,定位卡具由螺釘5構成,4個螺釘5沿轉盤4圓周方向設置于轉盤4上,螺釘5的軸線處于水平面內,雙吸葉輪的砂箱3通過螺釘5固定于轉盤 4上。在開始澆注鋼水時,為了安全,將轉盤轉速設為75 80轉每分,待澆注完畢后,轉盤的轉速提升為12(Γ150轉每分,維持2(Γ30分鐘,使高溫鋼水在離心力作用下完成充型和補縮。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轉盤,轉盤由圓盤構成, 裝有雙吸葉輪模殼的砂箱固定于轉盤上,該砂箱的回轉軸線與轉盤的回轉軸線同軸,砂箱的主澆口與轉盤同軸,轉盤設于回轉軸上,轉盤與回轉軸同軸設置,回轉軸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動裝置是帶傳動裝置,在回轉軸上固定有從動帶輪,電機軸上設有主動帶輪,該主動帶輪和從動帶輪之間設有傳動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機的相線通過變頻器與電源相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轉盤的轉速為 120 150轉每分。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轉盤上設有定位卡具,定位卡具由螺釘構成,至少3個螺釘沿轉盤圓周方向設置于轉盤上,螺釘的軸線處于水平面內,雙吸葉輪的砂箱通過螺釘固定于轉盤上。
專利摘要一種雙吸式葉輪的離心澆注鑄造裝置,其包括轉盤,轉盤由圓盤構成,裝有雙吸葉輪模殼的砂箱固定于轉盤上,該砂箱的回轉軸線與轉盤的回轉軸線同軸,砂箱的主澆口與轉盤同軸,轉盤設于回轉軸上,轉盤與回轉軸同軸設置,回轉軸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相連。本實用新型能提高工藝出品率,后期制造費用比常規方法能降低40%以上;該離心澆注鑄造方法制造的雙吸葉輪內部組織致密,內在質量較高,大大提高了葉輪使用壽命,提高了整泵性能和質量。
文檔編號B22D13/04GK202239550SQ2011203675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付建翔, 劉敏華, 張志勇, 張述祥, 李洪林, 楊德柱, 王民生 申請人:鄭州電力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