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爐鋼渣熱燜一步打水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渣熱燜粉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爐鋼渣熱燜一步打水法。技術背景
鋼渣是煉鋼生產中產生的一種廢渣料,對鋼渣進行再處理,經過燜渣粉化、磁選、篩選, 可以使鋼渣中的金屬料得到回收、鋼渣產品得到循環再利用。國內外燜渣打水工藝有堆燜和熱燜法,堆燜法由于周期長、揚塵污染等因素已逐步淘汰,熱燜法一般有三步打水方法、 多步打水方法,這些方法存在下述三方面的不足一是鋼渣粉化效果不理想,影響下工序鋼渣產品品位和金屬回收率;二是打水工藝復雜,崗位工勞動強度高,易發生操作失誤;三是對熱燜池池壁損壞變形較嚴重,縮短了熱燜池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簡化熱燜工藝,提高熱燜效果的轉爐鋼渣熱燜一步打水方法。鋼渣處理工藝熱燜打水的工藝方法,促進鋼渣粉化,改善渣、鐵分離效果,提高鋼渣產品品位;減少熱燜池壁的變形損壞,延長熱燜池的使用壽命;打水工藝易于控制,降低崗位工勞動強度高。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下述步驟
1、將出爐的紅鋼渣運至熱潑場熱潑,對粒徑大于2米的鋼渣進行初步粉碎,然后將鋼渣裝入熱燜池內,等待均熱30分鐘;
2、蓋上熱燜池蓋子并利用蓋子內的噴淋裝置往鋼渣上連續、均勻的打水,打水流量為 20噸/小時,打水時間7小時,停止打水后繼續熱燜5小時以上,促使鋼渣粉化;
3、揭開熱燜池蓋子,此時測量溫度為50°C 80°C,鋼渣含水量為6% 8%,將熱燜后的鋼渣運至堆放場堆放M小時以上;
4、將堆放場的鋼渣運至處理線上,進行常規的磁選和篩選,生產出各種鋼渣產品,渣鐵和鋼粒用于冶煉的多個工序,尾渣可供水泥廠使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鋼渣粉化和渣、鐵分離效果好,實現了鋼渣產品的較高品位。其中鋼粒品位(金屬鐵含量)達46%以上,渣鐵品位(金屬鐵含量)90%以上,尾渣金屬鐵含量可控制在3%以下。2、減少熱燜池壁的變形損壞,延長熱燜池的使用壽命。3、簡化了打水工藝,降低了崗位工人勞動強度。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本實施例是2010年7月于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廠碳鋼渣事業部轉爐鋼渣處理的實例,其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1、將出爐的紅鋼渣運至熱潑場熱潑,對粒徑大于2米的鋼渣進行初步粉碎,然后將鋼渣裝入熱燜池內,所述熱燜池的長度是7米,寬度是7米,有效深度是5米,裝渣量為 170立方米,裝渣高度不超過熱燜池上部排氣孔,等待均熱30分鐘;2、蓋上熱燜池蓋子并利用蓋子內的噴淋裝置往鋼渣上連續、均勻的打水,噴淋裝置采用螺旋式噴頭,螺旋式噴頭必需分布均勻并能覆蓋整個渣面,打水流量為20噸/小時,打水時間7小時,停止打水后繼續熱燜5小時以上,促使鋼渣粉化;
3、揭開熱燜池蓋子,此時測量溫度為50°C 80°C,鋼渣含水量為6% 8%,將熱燜后的鋼渣運至堆放場堆放M小時以上,堆放過程中鋼渣進一步粉化,含水量降低,保證了后續處理線運行順暢;
4、將堆放場的鋼渣運至處理線上,進行常規的磁選和篩選,生產出各種鋼渣產品,渣鐵和鋼粒用于冶煉的多個工序,尾渣可供水泥廠使用。測得紅渣平均粉化率(20mm以下的塊狀渣含量)86%。粉化后的鋼渣再經過棒磨、 磁選、篩選,生產出各種鋼渣產品。渣鐵平均品位92.3%,直接供煉鋼廠使用;鋼粒平均品位49. 6%,最高達到62%,供燒結廠使用;尾渣中金屬鐵含量控制在1一3%,部分供水泥使用。說明本發明中所述的粉化率是指粒徑為20mm以下的粒狀渣。
權利要求
1.轉爐鋼渣熱燜一步打水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驟(1)、將出爐的紅鋼渣運至熱潑場熱潑,對粒徑大于2米的鋼渣進行初步粉碎,然后將鋼渣裝入熱燜池內,等待均熱30分鐘;(2)、蓋上熱燜池蓋子并利用蓋子內的噴淋裝置往鋼渣上連續、均勻的打水,打水流量為20噸/小時,打水時間7小時,停止打水后繼續熱燜5小時以上,促使鋼渣粉化;(3)、揭開熱燜池蓋子,此時測量溫度為50°C 80°C,鋼渣含水量為6% 8%,將熱燜后的鋼渣運至堆放場堆放M小時以上;(4)、將堆放場的鋼渣運至處理線上,進行常規的磁選和篩選,生產出各種鋼渣產品,渣鐵和鋼粒用于冶煉的多個工序,尾渣可供水泥廠使用。
全文摘要
轉爐鋼渣熱燜一步打水法,屬于鋼渣熱燜粉化處理技術,它包括下述步驟 (1)將出爐的紅鋼渣運至熱潑場熱潑,對粒徑大于2米的鋼渣進行初步粉碎,然后將鋼渣裝入熱燜池內,等待均熱30分鐘;(2)蓋上熱燜池蓋子往鋼渣上連續、均勻的打水,打水流量為20噸/小時,打水時間7小時,停止打水后繼續熱燜5小時以上;(3)揭開熱燜池蓋子,此時測量溫度為50℃~80℃,鋼渣含水量為6%~8%,將熱燜后的鋼渣運至堆放場堆放24小時以上;(4)、將堆放場的鋼渣運至處理線上,進行常規的磁選和篩選。本發明處理的鋼渣粉化和渣、鐵分離效果好,實現了鋼渣產品的較高品位;延長熱燜池的使用壽命;打水工藝易于控制,降低了崗位工人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C21B3/04GK102443661SQ201210005180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孟兆海, 樊繩平, 王軍 申請人: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