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實現連續(xù)化生產的腳錠模具及其制備的腳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鋁錠腳錠及其模具,具體是一種用于支撐一摞鋁錠,在最底下墊底用的,供叉車搬運用的腳錠及其生產該產品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鋁錠澆注所使用的生產線為流水線,是根據鋁錠所要累積的高度進行排布的,具體為每隔若干個鋁錠就需要排布一個腳錠。而在生產中,對腳錠的制作其所用的鋁料一般都會比鋁錠多,這樣,每次澆注都會出現履帶傳動到腳錠模具的時候,澆注口的澆注量就要進行調整,由于是自動調整,所以,在澆注腳錠的前后,由于生產線調整有個加速度和慣性的問題,腳錠前后鋁錠的重量很難穩(wěn)定,一直都有誤差。另外一個缺點就是每到腳錠澆注的時候就要稍做停頓,影響效率。 現在該行業(y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怎樣能制作出一個重量與鋁錠重量相等的腳錠,而且在減輕腳錠重量的同時,不影響其作為支撐墊的力學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任務在于提供一種鋁錠腳錠及其模具,具體是一種重量輕、力學性能適合的招錠腳錠及其能制造出該腳錠的模具。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實現連續(xù)化生產的腳錠模具,所述腳錠模具模腔由上模腔下模腔同軸線組合而成的敞口空腔,
所述上下兩個模腔為兩個等腰梯形空腔;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
所述上模腔下模腔的上表面長度比為670-450 ;
所述上模腔比下模腔的高度比為18-48 ;
所述上模腔的兩側下端設有向上凸起的凸塊,且上模腔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為410-580。為了使上述的模具能夠制得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使用該模具制得的腳錠,具體方案為所述腳錠由上模塊下模塊用腳錠模具同軸線澆注而成的整體模塊,所述上下兩個模塊為兩個等腰梯形模塊;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
所述上模塊下模塊的長度比為670-450 ;
所述上模塊比下模塊的高度比為18-48 ;
所述上模塊的兩側下端設有凹槽,且上模腔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為41°-5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對生產線模具的結構的調整,在能夠適應力學要求下,實現腳錠與鋁錠等質量,從而減少了腳錠與鋁錠生產時引起的鋁液流量控制難的問題,實現了快速、連續(xù)的生產作業(yè)。
圖I為本發(fā)明的鋁錠生產線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鋁錠生產線上腳錠模具與鋁錠模具的排列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腳錠模具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腳錠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的鋁錠生產線主要為在支架I上支承履帶2,履帶2由電動機3帶動實現傳動。在履帶2上等距離固定有鋁錠模具4和腳錠模具5,其分布方式為每若干個鋁錠模具4后面固定一個腳錠模具5,依次類推,鋁錠模具4和腳錠模具5的體積相等。
在履帶2的的上方設有澆注嘴6,澆注嘴6通過管道7與鋁液存儲器8連通,在管道I上設有電磁閥9,電磁閥9與中控系統(tǒng)連通。本設備與原設備相比,原設備因鋁錠模具4和腳錠模具5的體積不相等,需要在澆注嘴6這邊設置控制和調節(jié)流量的裝置,本設備沒有。所表現的優(yōu)點1、減少設備成本;2、減少流量控制引起的鋁料流量不穩(wěn)定;3、減少因鋁料流量不穩(wěn)定引起的鋁錠質量誤差大,形成次品的幾率。本發(fā)明鋁錠生產線為了能生產出質量與鋁錠相等的腳錠,對腳錠模具結構進行了改進,具體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腳錠模具5的模腔由上模腔5a下模腔5b同軸線組合而成的敞口空腔,所述上下兩個模腔為兩個等腰梯形空腔。本發(fā)明為了實現其質量減輕,將上模腔5a :下模腔5b的長度比設計為670 :450 ;上模腔5a比下模腔5b的高度比為18 :48。本實施例制得的腳錠模具規(guī)格如下腳錠的上模腔5a的上表面長度設計為670cm,下表面長度設兩端均比上表面長度少8cm,高度18cm,下模腔5b的上表面長度設計為450cm,下表面長度設計為390cm,高度設計為48cm。本設計是減少了上模腔5a和下模腔5b的高度,也可以講是減少厚度,變薄。為了考慮模腔變薄會引起其所制得的腳錠11受力狀況改變,本發(fā)明將上模腔5a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進行調整,在原模具的基礎上變大,設計為41°-58°。為了使制得的腳錠11便于搬運,腳錠模具的上模腔5a的兩側下端設有向上凸起的凸塊14。使用本模具澆注腳錠是這樣實現的生產時,在中控系統(tǒng)的指揮下,電磁閥9打開,鋁料從鋁液存儲器8中被定量輸送至澆注嘴6,通過澆注嘴6向其下方的鋁錠或腳錠模具中出料,當定量的料出完后,中控系統(tǒng)控制電磁閥9關閉,履帶2開始運轉,將下一個模具送至澆注嘴6下方,電磁閥9打開,重復上述的澆注工作,如此反復。經過上述模具制得的腳錠,其結構如下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的腳錠11由上模塊
12、下模塊13用腳錠模具同軸線澆注而成的整體模塊,所述上下兩個模塊為兩個等腰梯形模塊;上模塊下模塊的上表面長度比為670 :450 ;上模塊比下模塊的高度比為18 :48。按照上述腳錠模具的比例,本實施例制得的腳錠規(guī)格如下腳錠的上模塊12的上表面長度設計為670cm,下表面長度設兩端均比上表面長度少8cm,高度18cm,下模塊13的上表面長度設計為450cm,下表面長度設計為390cm,高度設計為48cm。所述上模塊的兩側下端設有凹槽10,且上模腔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為410-580。本設計主要為將上模塊12和下模塊13的高度變薄,本設計中,上模塊12之所以可以變薄,原因在于在上模塊的兩端將夾角度數調大,使得其端部的壁厚比原有的加厚,通過力學公式計算,本夾角的度數能恰到好處,在盡量節(jié)約鋁料的同時又能恰好達到力學要求,保證性能。對下模塊13高度變薄的改進原理是這樣的下模塊13的高度主要是用于叉車搬運時為叉車的搬運臂插入下模塊底部留出的距離。經過實踐證明,常規(guī)的下模塊13的高度遠遠大于叉車本身的要求,本發(fā)明根據叉車插入下模塊13底部所需要的高度進行了 精確地測量得出。上下模塊除了根據其自身的力學需要作出設計,又根據鋁錠的克重嚴格控制鋁料的用量而得。有效解決了腳錠11重量與鋁錠重量不符帶來的生產加工的麻煩,實現了真正的連續(xù)化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實現連續(xù)化生產的腳錠模具,所述腳錠模具模腔由上模腔下模腔同軸線組合而成的敞口空腔,所述上下兩個模腔為兩個等腰梯形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下模腔的上表面長度比為670-450 ;所述上模腔比下模腔的高度比為18-48 ;所述上模腔的兩側下端設有向上凸起的凸塊,且上模腔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為41°-58°。
2.一種實現連續(xù)化生產的腳錠,所述腳錠由上模塊下模塊用腳錠模具同軸線澆注而成的整體模塊,所述上下兩個模塊為兩個等腰梯形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塊下模塊的上表面長度比為670-450 ;所述上模塊比下模塊的高度比為18-48 ;所述上模塊的兩側下端設有凹槽,且上模腔的兩腰與上水平面的夾角為41°-5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實現連續(xù)化生產的腳錠模具,所述腳錠模具模腔由上模腔下模腔同軸線組合而成的敞口空腔,所述上下兩個模腔為兩個等腰梯形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下模腔的上表面長度比為670-450;所述上模腔比下模腔的高度比為18-48;所述上模腔的兩側下端設有向上凸起的凸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對生產線模具的結構的調整,在能夠適應力學要求下,實現腳錠與鋁錠等質量,從而減少了腳錠與鋁錠生產時引起的鋁液流量控制難的問題,實現了快速、連續(xù)的生產作業(yè)。
文檔編號B22D7/00GK102962412SQ20121037920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紀建, 李俠, 王楚均, 盧建明 申請人:南通曼特威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