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上塔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屬于煉鋼循環水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煉鋼廠連鑄濁環水循環利用的工藝流程是連鑄機的二冷水、設備開路冷卻水,用戶使用后回水不僅水溫升高,而且還受到氧化鐵皮及少量油的污染,回水經鐵皮溝流至設在車間內的旋流池,經去除大的顆粒鐵皮后,出水用泵提升部分水直接沖氧化鐵皮,其余的水量經另一組泵提升至高效濁水凈化器中,經加入混凝劑和油絮凝劑沉淀后,自流入連鑄濁環熱水井中,經泵加壓進冷卻塔,冷卻后再經泵加壓送用戶循環使用。連鑄濁環回水上冷卻塔供水泵組共3臺,兩用一備,每天泵組耗電需4320度,水泵組損失能量極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工藝。本發明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涉及區域有旋流池、高效濁水凈化器、連鑄濁環冷卻塔、連鑄濁環冷、熱水池,所述旋流池用于收集連鑄機的二冷水和設備開路冷卻水,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用于凈化濁環水,所述濁環冷卻塔用于冷卻凈化后的濁環水,所述連鑄濁環冷熱水池用于儲存冷卻后的濁環水和儲存由高效濁水凈化器自流回的濁環熱水。其特征在于使濁環水能夠達到循環利用。進一步地,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至連鑄濁環熱水池的輸送管道上增加旁通輸送管道和旁通閥門。進一步地,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為密閉容器,能產生壓力。
進一步地,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將凈化后的有壓濁環熱水通過旁通輸送管道和開啟的旁通閥,輸送至連鑄濁環冷卻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應用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工藝,利用密閉的高效濁水凈化器產生的壓壓將濁環水送至冷卻塔,有效的利用了余壓,減少了連鑄濁環回水上冷卻塔的泵組的能量流失,達到節能降耗、降本節支的目的。
圖1是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如圖1所示,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包括設有旋流池1,所述旋流池分別收集連鑄機的二冷水2、設備開路冷卻水3,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4由傳輸管道51分別連接連鑄 濁環熱水池5,連鑄濁環熱水池由設有泵61的管道連接冷卻塔6,特別地,傳輸管道設有開 關閥511。另外,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4由旁通傳輸管道52直接連接冷卻塔6,特別地,傳 輸管道設有開關閥521。
具體實施時,連鑄機的二冷水、設備開路冷卻水進入沖渣裝置沖渣后進入旋流池, 經旋流池通過泵組將濁環水通過輸送管道送入高效濁水凈化器凈化,將傳輸管道的開關閥 511關閉,通過高效濁水凈化器的密閉效果產生壓力,將凈化后的濁環水通過旁通傳輸管道 52進入冷卻塔6,如此循環操作,可以降低連鑄濁環回水上冷卻塔的泵組能量損耗,從而起 到節能降耗、降本節支的作用。
通過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投入實施后,其 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應用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通過增加旁通傳輸管道和關 閉開關閥511,利用高效濁水凈化器的密閉效果產生壓力,將濁環水直接送至冷卻塔,有效 的利用了余壓,極大了減小泵的能量流失,達到節能降耗、降本節支的目的。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 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包括設有旋流池,所述旋流池分別連接連鑄機的二冷水、設備開路冷卻水和高效濁水凈化器,所述高效濁水凈化器由傳輸管道連接連鑄濁環回水井,連鑄濁環回水井由設有泵的管道連接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管道設有開關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池設有沖渣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鑄機的二冷水和設備開路冷卻水連接旋流池的沖渣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池還由設有泵的管道連接沖擊裝置,且沖擊裝置設有回流管道連接沖渣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工藝,涉及區域有旋流池、高效濁水凈化器、連鑄濁環冷卻塔,由旋流池分別收集連鑄機的二冷水、設備開路冷卻水,通過旋流井的泵組將濁環水經管道輸送至高效濁水凈化器凈化。特別地,高效濁水凈化器為密閉容器,會產生壓力。應用本發明連鑄濁環水余壓上塔工藝,通過關閉濁環水自流管道上進熱水池的閥門,開啟旁通閥,利用旋流井的泵將濁環水送至高效濁水凈化器,通過高效濁水凈化器的密閉效果,產生的余壓將濁環水輸送至冷卻塔,有效的利用了高效濁水凈化器密閉產生的余壓,減小連鑄濁環回水上冷卻塔的泵組的使用,避免了泵的能量流失,達到節能降耗、降本節支的目的。
文檔編號B22D11/124GK102990028SQ20121049306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朱海亞, 謝云 申請人: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