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淬火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屬于熱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其特征在于: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介質有水和油兩種,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
【專利說明】一種金屬淬火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屬于熱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熱處理過程中都伴隨著高能耗嗎,高污染。人類在進行生活、生產活動中,改變了部分地區空氣的成分,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二養化碳,二養化硫的有害物質的排放。
[0003]目前金屬淬火處理過程中也同時排放有毒的氣體。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的提出,而研制一種金屬淬火方法。
[0005]—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介質有水和油兩種,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C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
[0006]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
[0007]工件加熱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卻至400°C左右,迅速轉入油或其他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效減少工件的內應力,降低工件變形和開裂傾向,本工藝的關鍵是如何控制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按工件厚度計算在水中停留的時間,系數為
`0.2~0.3s/mm,碳素鋼取上限,合金鋼取下限。
[0008]工件加熱后,淬入溫度處于馬氏體點(ms)附近的介質(可用熔融硝鹽、堿或熱油)中,停留一段時間,然后取出空冷;分級溫度應選擇在該鋼種過冷奧氏體的穩定區域,以保證分級停留過程中不發生相變。對于具有中間穩定區(“兩個鼻子”)型TTT曲線的某些高合金鋼,分級溫度也可選在中溫(400~600°C)區。分級的目的是使工件內部溫度趨于一致,減少在后續冷卻過程中的內應力及變形和開裂傾向。此工藝適用于形狀復雜,變形要求嚴格的合金鋼件。高速鋼制造的工具淬火多用此工藝。
[0009]本發明有益效果:節能減排,沒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操作方便。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方法不僅便于生產,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適于廣泛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介質有水和油兩種,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C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
[0012]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0013]工件加熱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卻至400°C左右,迅速轉入油或其他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效減少工件的內應力,降低工件變形和開裂傾向,本工藝的關鍵是如何控制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按工件厚度計算在水中停留的時間,系數為0.2~0.3s/mm,碳素鋼取上限,合金鋼取下限。
[0014]工件加熱后,淬入溫度處于馬氏體點(ms)附近的介質(可用熔融硝鹽、堿或熱油)中,停留一段時間,然后取出空冷;分級溫度應選擇在該鋼種過冷奧氏體的穩定區域,以保證分級停留過程中不發生相變。對于具有中間穩定區(“兩個鼻子”)型TTT曲線的某些高合金鋼,分級溫度也可選在中溫(400~600°C)區。分級的目的是使工件內部溫度趨于一致,減少在后續冷卻過程中的內應力及變形和開裂傾向。此工藝適用于形狀復雜,變形要求嚴格的合金鋼件。高速鋼制造的工具淬火多用此工藝。
[0015]本發明節能減排,沒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操作方便。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方法不僅便于生產,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適于廣泛推廣。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介質有水和油兩種,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C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加熱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卻至400 V左右,迅速轉入油或其他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效減少工件的內應力,降低工件變形和開裂傾向,本工藝的關鍵是如何控制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按工件厚度計算在水中停留的時間,系數為0.2~0.3s/mm,碳素鋼取上限,合金鋼取下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加熱后,淬入溫度處于馬氏體點(ms)附近的介質(可用熔融硝鹽、堿或熱油)中,停留一段時間,然后取出空冷;分級溫度應選擇在該鋼種過冷奧氏體的穩定區域,分級溫度也可選在中溫(400~600°C )區,分級的目的是使工件內部溫度趨于一致,減少在后續冷卻過程中的內應力及變形和開裂傾向,此工藝適用于形 狀復雜,變形要求嚴格的合金鋼件,高速鋼制造的工具淬火多用此工藝。
【文檔編號】C21D1/19GK103834773SQ201210495510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田紹潔 申請人: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圣潔真空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