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涉及一種用于閃速爐冶煉生產過程的硫化鎳精礦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閃速爐冶煉過程中,要求對原礦成分中的關鍵性指標氧化鎂的含量進行控制嚴格。在實際上生產中,在選礦過程中,尤其是在處理品位的礦物時,精礦中常常會混入較高含量的氧化鎂,選礦生產過程中,為了使氧化鎂控制指標合格,只有被迫使鎳的選礦回收率降低,使其成為制約選礦回收率的瓶頸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提高鎳選礦回收率的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過程是在硫化鎳精加入硫酸,使精礦中的氧化鎂與酸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再進行固液分離,使其滯留于溶液中而同精礦分離去除。本發明的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過程的步驟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為1:1-1:3的比例進行攪拌混合,再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10:1至4: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反應時間2-5小時,再進行固液分離。本發明的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在精礦加入硫酸,由于精礦中的NiS和CuS化學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以固體形式存在,而其中的Mg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溶解于水,在礦漿固液分離的過程中使其大部分滯留于溶液中,實現硫化銅鎳礦中的NiS、CuS與MgO的分離,從而達到降低硫化銅鎳礦中氧化鎂的效果。有效去除了精礦中的氧化鎂,提高了鎳的選礦回收率。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其過程是在硫化鎳精加入硫酸,使精礦中的氧化鎂與酸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再進行固液分離,使其滯留于溶液中而同精礦分離去除。操作時,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1:1-1:3進行攪拌混合,攪拌速度42r/min,混合均勻后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10:1至4: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攪拌反應時間2-5小時,使其得以充分反應。精礦中的NiS和CuS化學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以固體形式存在,而其中的Mg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溶解于水,在礦漿固液分離的過程中使其大部分滯留于溶液中,實現硫化銅鎳礦中的NiS、CuS與MgO的分離。實施例I
對含MgO為10%的鎳精礦進行處理;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1:2進行攪拌混合,攪拌速度42r/min,混合均勻后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6: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攪拌反應時間3小時,使其得以充分反應,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的精華礦含MgO為2%。實施例2
對含MgO為10%的鎳精礦進行處理;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1:1進行攪拌混合,攪拌速度42r/min,混合均勻后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10: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攪拌反應時間5小時,使其得以充分反應,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的精華礦含MgO為5%。實施例3
對含MgO為10%的鎳精礦進行處理;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1:3進行攪拌混合,攪拌速度42r/min,混合均勻后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4: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 攪拌反應時間5小時,使其得以充分反應,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的精華礦含MgO為4%。
權利要求
1.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過程是在硫化鎳精加入硫酸,使精礦中的氧化鎂與酸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再進行固液分離,使其滯留于溶液中而同精礦分離去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過程的步驟首先按照精礦與水的質量比為1:1-1:3的比例進行攪拌混合,再按照精礦與酸的質量比10:1至4:1的比例加入濃度為93%的濃硫酸,反 應時間2-5小時,再進行固液分離。
全文摘要
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涉及一種用于閃速爐冶煉生產過程的硫化鎳精礦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過程是在硫化鎳精加入硫酸,使精礦中的氧化鎂與酸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再進行固液分離,使其滯留于溶液中而同精礦分離去除。本發明的一種降低硫化鎳精礦中氧化鎂的方法,在精礦加入硫酸,由于精礦中的NiS和CuS化學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以固體形式存在,而其中的Mg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溶解于水,在礦漿固液分離的過程中使其大部分滯留于溶液中,實現硫化銅鎳礦中的NiS、CuS與MgO的分離,從而達到降低硫化銅鎳礦中氧化鎂的效果。有效去除了精礦中的氧化鎂,提高了鎳的選礦回收率。
文檔編號C22B23/00GK102965500SQ20121052648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劉玉強, 王少華, 劉世和, 杜昊, 朱慧, 姚菲, 唐金 申請人: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