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及帶該裝置的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及帶該裝置的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陶瓷材料與石英光纖熱匹配性好,理化性能穩定,以陶瓷插芯柱為核心器件的光纖連接器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受加工工藝影響,批量研磨出來的陶瓷芯柱的套管外圓直徑、內孔直徑相差較大,而且會出現一定的真圓度和同心度,這些參數直接決定了產品質量,因此,對陶瓷芯柱的這些參數進行檢測非常必要。但是現在的研究大多是對光纖連接器的端面檢測,光纖陶瓷芯柱幾何參數的測量技術比較落后。現有技術中對陶瓷芯柱外徑的測量主要采用人工測量,在陶瓷芯柱外徑研磨過程中,每研磨一個來回,需通過人工使用千分尺測量其實際外徑,并根據測量值與所需值之間的差值來設定進給量,從而得到合格產 品。該方式使生產效率降低,而且是通過人工手動測量,精度和準確度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陶瓷芯柱外徑檢測效率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本實用新型可同時提高陶瓷芯柱外徑檢測的準確率,從而提聞廣品合格率。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提高陶瓷芯柱外徑研磨生產效率的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包括面板,面板中部位置安裝有擺座,擺座上設置有中部與擺座活動連接的杠桿,杠桿一端上方設置有用于下壓杠桿一端的下壓裝置,杠桿一端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放置與杠桿一端下壓后相接觸的陶瓷芯柱的檢測座,檢測座安裝在面板一端上;面板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在自然狀態下下拉杠桿另一端的拉伸彈簧,拉伸彈簧一端固定在面板上,拉伸彈簧另一端與杠桿另一端連接,杠桿另一端上方設置有用于與杠桿另一端上翹后接觸的檢測頭,檢測頭檢測與杠桿接觸后的壓縮距離。上述方案中,所述檢測頭上設置有用于記錄壓縮距離的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與檢測頭電連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檢測座上設置有用于放置陶瓷芯柱的凹槽。上述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V型槽。上述方案中,杠桿另一端與檢測頭接觸處設置有凸塊。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壓裝置為氣缸,氣缸上安裝有對杠桿一端下壓的下壓塊;面板上設置有左立塊,氣缸通過左立塊固定。上述方案中,所述面板上設置有右立塊,檢測頭通過夾塊安裝在右立塊上,檢測頭與夾塊之間為可上下調整檢測頭位置的活動連接;[0013]右立塊上設置有用于緩沖杠桿一端下壓速度的緩沖器,緩沖器通過限位塊安裝在右立塊上。上述方案中,面板安裝在支板上,支板上設置有調節座,調節座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面板橫向位置的調節桿,調節桿穿過面板并與面板活動連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擺座上設置有軸承,軸承上安裝有擺軸,杠桿卡裝軸承之間并與擺軸垂直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其包括進給裝置、伺服電機、相互配合對陶瓷芯柱進行研磨的砂輪和導輪,伺服電機與進給裝置連接,進給裝置與砂輪連接,陶瓷芯柱置于砂輪與導輪之間,伺服電機控制進給裝置進給,還包括所述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伺服電機與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中的位移傳感器電連接,位移傳感器根據陶瓷芯柱外徑實時檢測值計算研磨進給量傳輸給伺服電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取代了人工檢測方式,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生成效率,且位移傳感器的檢測精度可達O. μ,能夠提高陶瓷芯柱外徑檢測的精度和準確率。本實用新型中位移傳感器還將實時的研磨進給量反饋到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中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控制進給裝置進給,根據研磨進給量控制砂輪做進給運動,從而提高陶瓷芯柱合格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包括支板1,支板I上安裝有面板10,支板I上設置有調節座15,調節座15上設置有調節桿16,調節桿16穿過面板并與面板10活動連接,其中調節桿16與面板10之間的活動連接為螺紋連接,面板10上鉆有螺孔,調節桿16設置有外螺紋,調節桿16左右方向的位置被調節座15限制,轉動調節桿16時即可通過螺紋連接時面板10移動,從而調節面板10的橫向位置。面板10中部位置安裝有擺座9,擺座9上設置有中部與擺座9活動連接的杠桿3,擺座9上還設置有軸承19,軸承19上安裝有擺軸17,杠桿3卡裝軸承19之間并與擺軸17垂直活動連接,杠桿3與兩側軸承19之間設置有隔套18隔檔。杠桿3 —端上方設置有下壓裝置12,下壓裝置12為氣缸,氣缸上安裝有對杠桿一端下壓的下壓塊14 ;面板10上設置有左立塊11,氣缸通過左立塊11固定。杠桿3 —端的下方設置有檢測座13,檢測座13安裝在面板10 —端上,檢測座13上設置有用于放置陶瓷芯柱20的凹槽,凹槽為V型槽,杠桿3 —端通過下壓塊14的下壓后與放置在V型槽內的陶瓷芯柱20相接觸。其中,面板10通過調節座15和調節桿16來調節橫向位置,使位于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上的陶瓷芯柱20可準確置于檢測座13上的V型槽中心線上。[0027]面板10另一端設置有拉伸彈簧2,拉伸彈簧2 —端固定在面板10上,拉伸彈簧2另一端與杠桿3另一端連接,本裝置未工作時,拉伸彈簧2處于自然狀態下并將杠桿3另一端下拉,杠桿3因有拉伸彈簧2的拉伸使其一端上翹,另一端下壓,使杠桿3 —端上翹后不與檢測座13中的陶瓷芯柱20接觸;杠桿3另一端上方設置有檢測頭4,檢測頭4上設置有位移傳感器,檢測頭4與位移傳感器電連接;工作時,杠桿3另一端上翹使其另一端與檢測頭4相接觸,杠桿3另一端與檢測頭4接觸處設置有凸塊。面板10上設置有右立塊6,檢測頭4通過夾塊5安裝在右立塊6上,檢測頭4與夾塊5之間為可上下調整檢測頭4位置的活動連接。右立塊6上設置有緩沖器7,緩沖器通過限位塊8安裝在右立塊上。陶瓷芯柱外徑研磨前,將一直徑等于研磨完畢后陶瓷芯柱20直徑的標準陶瓷芯柱件置于檢測座13的V型槽內,通過氣缸帶動下壓塊14下移將杠桿3 —端下壓,使陶瓷芯柱20壓緊于V型槽內,在壓緊過程中,通過緩沖器7使杠桿3下壓速度降低,避免下壓塊14將陶瓷芯柱20壓壞。杠桿3 —端的下壓使其另一端上翹,通過夾塊5和檢測頭4之間的活動連接調整檢測頭4的上下位置,使檢測頭4與杠桿3另一端上的凸塊上表面相接觸并壓緊一定值,此時檢測頭4檢測其與杠桿3接觸后的壓縮距離,并將壓縮距離信息傳給位移傳 感器,位移傳感器記錄此時的壓縮距離并設其為基準值。工作時,通過調整面板10的橫向位置使陶瓷芯柱20準確置于檢測座13上的V型槽中心線上,通過氣缸帶動下壓塊14將陶瓷芯柱20壓緊,杠桿3另一端上的凸塊上表面與檢測頭4接觸,檢測頭4檢測其與杠桿3接觸后的壓縮距離并傳輸給位移傳感器,檢測頭4上的位移傳感器記錄此時的檢測值以確定此時陶瓷芯柱20的外徑;位移傳感器還比較實時檢測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值來設定研磨進給量,不同情況下的進給量也不同,粗磨進給量為ιομ,中磨為5θμ,精磨為2. 5μ,拋光為 μ。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還與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相配合控制陶瓷芯柱研磨的進給量,從而提高陶瓷芯柱20外徑的研磨準確率及產品合格率。如圖2所示,一種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包括進給裝置、伺服電機、砂輪、導輪21和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伺服電機與進給裝置連接,進給裝置再與砂輪22連接從而控制砂輪22的進給運動,陶瓷芯柱20置于砂輪和導輪21之間;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中位移傳感器與伺服電機電連接,位移傳感器將設定的研磨進給量傳輸給伺服電機。工作時,陶瓷芯柱20在研磨裝置上做來回往返運動,每研磨一個來回時,通過自動檢測外徑裝置設定下一次研磨進給量,位移傳感器將設定好的研磨進給量傳輸給伺服電機,通過伺服電機來控制進給裝置進而使砂輪22做進給運動,直至陶瓷芯柱20外徑研磨至與標準陶瓷芯柱件相同的基準值,則完成一次研磨。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運作過程實現陶瓷芯柱外徑研磨過程的自動進給。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0),面板(10)中部位置安裝有擺座(9),擺座(9)上設置有中部與擺座(9)活動連接的杠桿(3),杠桿(3)—端上方設置有用于下壓杠桿(3) —端的下壓裝置(12),杠桿(3)—端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放置與杠桿(3)—端下壓后相接觸的陶瓷芯柱(20)的檢測座(13),檢測座(13)安裝在面板(10) —端上;面板(10)另一端設置有用于在自然狀態下下拉杠桿(3)另一端的拉伸彈簧(2),拉伸彈簧(2) —端固定在面板(10)上,拉伸彈簧(2)另一端與杠桿(3)另一端連接,杠桿(3)另一端上方設置有用于與杠桿(3)另一端上翹后接觸的檢測頭(4),檢測頭(4)檢測與杠桿(3)接觸后的壓縮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頭(4)上設置有用于記錄壓縮距離的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與檢測頭(4 )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座(13)上設置有用于放置陶瓷芯柱(20)的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V型槽。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杠桿(3)另一端與檢測頭(4)接觸處設置有凸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裝置(12)為氣缸,氣缸上安裝有對杠桿(3) —端下壓的下壓塊(14);面板(10)上設置有左立塊(11),氣缸通過左立塊(11)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0)上設置有右立塊(6 ),檢測頭(4)通過夾塊(5 )安裝在右立塊(6 )上,檢測頭(4)與夾塊(5 )之間為可上下調整檢測頭(4)位置的活動連接; 右立塊(6)上設置有用于緩沖杠桿(3) —端下壓速度的緩沖器(7),緩沖器(7)通過限位塊(8)安裝在右立塊(6)上。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面板(10)安裝在支板(I)上,支板(I)上設置有調節座(15),調節座(15)上設置有用于調節面板(10)橫向位置的調節桿(16),調節桿(16)穿過面板(10)并與面板(10)活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任一項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座(9)上設置有軸承(19),軸承(19)上安裝有擺軸(17),杠桿(3)卡裝軸承(19)之間并與擺軸(17)垂直活動連接。
10.一種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其包括進給裝置、伺服電機、相互配合對陶瓷芯柱(20)外徑進行研磨的砂輪(22)和導輪(21),伺服電機與進給裝置連接,進給裝置與砂輪(22)連接,陶瓷芯柱(20)置于砂輪(22)和導輪(21)之間,伺服電機控制進給裝置進給,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伺服電機與自動檢測外徑裝置中的位移傳感器電連接,位移傳感器根據陶瓷芯柱(20 )外徑實時檢測值計算研磨進給量傳輸給伺服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和帶有該裝置的陶瓷芯柱外徑研磨裝置。自動檢測外徑裝置包括面板,面板中部位置安裝有擺座,擺座上設置中部與擺座活動連接的杠桿,杠桿一端上方設置用于下壓杠桿一端的下壓裝置,其下方設置有用于放置與杠桿一端下壓后相接觸的陶瓷芯柱的檢測座,檢測座安裝在面板一端上;面板另一端設置用于在自然狀態下下拉杠桿另一端的拉伸彈簧,拉伸彈簧一端固定在面板上,另一端與杠桿另一端連接,杠桿另一端上方設置有用于與杠桿另一端上翹后接觸的檢測頭,檢測頭檢測與杠桿接觸后的壓縮距離。本實用新型能提高陶瓷芯柱外徑檢測效率并可同時提高陶瓷芯柱外徑檢測的準確率,從而提高產品合格率。
文檔編號B24B37/34GK202668317SQ20122022851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1日
發明者項黎華, 章川, 王浩強 申請人: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